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血液灌流结合机械通气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共80例,信封法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血液灌流。比较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指标、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血液灌流对于重症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 血液灌流 机械通气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ICU机械通气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取本院2017年1月-12月就诊的88例ICU机械通气者观察如下。病者入院48h行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差异。结果 观察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可控相关性肺炎发病,助益脱机。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ICU机械通气 相关性肺炎 脱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使用右美托咪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8例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回顾临床资料。将使用咪达唑仑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使用右美托咪啶的2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的炎症因子指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ARDS 机械通气 右美托咪啶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反应指标 效果
  • 简介:摘 要:胸部创伤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创伤类型,很多患者都存在脏器损伤的情况,在治疗上就有较大的难度,这种病症后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要重视临床的护理工作。胸部创伤患者大部分都存在呼吸衰竭等症状表现,因为胸部创伤会导致相关的胸部器官组织受到重创,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功能,使患者出现呼吸和换气困难的表现。一旦发生损伤,应及时将患者送到ICU进行监测,防止出现并发症对患者机体产生损伤。

  • 标签: 早期护理 胸部创伤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肺功能指标,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CT诊断在机械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本项研究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截止时间是2022年7月。选用此时间段到本医院接受救治的40例机械性肠梗阻病人作为研究主体。此次研究患者都实行X射线及CT检测,且查看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CT检测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与特异性相比于X射线更高,用(P<0.05)代表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研究性。结论:对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实行CT检测,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更为理想,确保主治医生清晰知晓患者的病灶状况。

  • 标签: CT检测 机械性肠梗阻 X射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机械通气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机械通气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FEV1、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呼吸衰竭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呼吸衰竭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 重症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机械通气方案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频通气(SIMV),观察组实施高频通气(HFOV)。比较和评估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I),机械通气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氧合指数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用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频和高频两种通气方式在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临床治疗中均有效且安全,两种通气方式相比之下,高频通气能够更好的改善患儿的氧合功能,减少设备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新生儿 气胸 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ICU机械通气患者4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根据患者所采取的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肱三头肌的皮皱褶的厚薄情况以及撤机情况、血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和肱三头肌的皮皱褶的厚薄情况在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和肱三头肌的皮皱褶的厚薄程度均明显升高,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升高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正常率和撤机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治疗状况,但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明显更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而且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于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大力推广。

  • 标签: 肠内外营养支持 ICU机械通气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模块化护理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198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99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99例,采用模块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指标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比对照组更低。结论:模块化护理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指标,降低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模块化护理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过程中开展整体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8月我院所治疗的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与整体干预组各46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整体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之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整体干预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整体干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老年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血气分析指标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色球抽取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64例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各32例。传统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总体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并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气pH值、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等均优于传统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切实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指标,缓解病情,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临床推广应用优势显著。

  • 标签: ICU重症心力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生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实践,总结经验,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通气模式选择、参数设置及病情监测等实践。结果:研究发现,合理的通气模式、恰当的参数设置及严密的病情监测是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这些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讨论:临床医生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通气模式 参数设置 病情监测
  • 简介:【摘要】在全世界努力实现降低儿童和产妇死亡率并与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作斗争的千年历史里,卫生系统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起到的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导致全世界预期寿命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1]。全球非传染疾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负担日益增加,这是一种新的负担和挑战[2]。在以“可持续发展、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为目标的时代,探索如何应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来应对新的负担具有现实意义。以前组织用来为急性和重症疾病提供医疗护理的卫生服务现在需要跨学科团队合作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医疗护理,以“有效”,“高效”和“节约医疗成本”地方式管理慢性病[3]。上世纪40年代“整体人”的概念提出,专业人员意识到患者作为一个“整体人”,住院仅仅是患者对健康需求的一部分。多年来,在全球和国家范围内已经提出许多患者住院和出院后连续性医疗照护的概念,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的管理。无论患者在院内或院外都不会中断治疗、护理和康复,能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医康养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慢性病管理和养老模式,将医疗与养老资源整合,满足慢性病的院内外管理和养老服务的共同需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慢性病院内外的管理模式和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讨论并探索缓和医学中心在我院医康养平台下进行慢性病患者的院内外管理的模式。

  • 标签: 慢性病 连续性照护 医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