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3月-5月医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人员185名,所有受检人员均接受手指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检验,比较分析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WBC、MCV水平分别为(5.39±1.21)x10 /L、(83.15±6.44)fl,均高于对照组,而该组Hb、RBC、HcT、PLT水平各为(12.72±2.53)g/L、(3.87±0.38)x10 /L、(0.49±0.05)%、(225.72±20.84)x10 /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时采用静脉采血方法较手指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湿疹的影响,为改进喂养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中心2022年1月~2023年1月60例湿疹婴幼患儿,其中30例经混合喂养的患儿为对照组,30例通过纯母乳喂养的患儿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不同成长阶段湿疹发生率和不同治疗阶段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出生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之内湿疹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14天、21天之后观察组患儿皮损、暴露位置抓痕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湿疹情况产生着较大的影响,通过母乳喂养,不仅可以降低湿疹的发生率,还可以提升患儿健康恢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金属宫腔吸引管清洗方法的效果。方法:抽取200件人流包中同质污染的金属宫腔吸引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件。对照组予以传统手工加酶清洗法,研究组予以超声波震荡加酶清洗法。比较两组宫腔吸引管清洗质量、残留血污检测阳性率。结果:经5倍光源放大镜目测法、白纱布擦拭法、棉签检测法多种项目的测定,研究组合格例数98.00%、94.00%、88.00%均高于对照组89.00%、84.00%、74.00%(P<0.05)。研究组表面、管腔内壁、尾部残留血污检测阳性率3.00%、6.00%、2.00%均低于对照组11.00%、19.00%、9.00%(P<0.05)。结论:金属宫腔吸引管刷洗时配合棉签,棉球擦拭应用较为积极,提升宫腔吸引管清洗质量的同时降低残留血污检测阳性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缓释制剂的使用,已经在当前医疗领域中,成为人们重视的研究内容,相比较普通的制剂而言,缓释制剂可以很好的提升人体的顺应性,同时也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是一种提升药物药效的有效治疗方案。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阐述当前缓释制剂不同制备技术,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乳腺手术中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23年8月到2024年3月期间的60例乳腺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实验组采用腔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结果:实验组在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和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为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3±0.3),对照组为(10.0±0.3);实验组疼痛程度较轻(3.5±0.8),对照组为(6.5±1.6);实验组满意度较高,对照组为(70.0±0.3)。结论:微创手术方式在乳腺手术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疼痛程度轻、美观度高等优点,但也存在手术难度较大、费用较高等不足。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椎管内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的50例孕产妇,按照抽签的方式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实施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并分析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应用剂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位踝骨骨折的患者,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全部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前都对踝关节螺旋进行常规的CT检查,并对后踝骨折移位的状况、骨折块的大小、踝关节的水平线与横断面的主骨折的角度进行了解。在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过程中,采用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患者采取改良以后的内外踝切口,再将内外踝切口显露的同时固定和显露后裸。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感染与创伤性神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折不愈合以及断钉的情况发生。结论采取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的方式,安全性高,造成的创伤也比较小,同时也能减少感染的情况发生,不会影响其稳定性,是比较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入与治疗的 90 例体检患者 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随机与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 45 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两种 采血方法, 对照组:应用末梢采血方法。观察 组 : 应用静脉采血方法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数据,得出研究结论。结果: 对照组在 WBC 、 RBC 、 PLT 、 HCT 、 Hb 、 MCV 指标上数值分别为 5.92±1.11 、 3.75±0.22 、 231.21±49.36 、 0.41±0.01 、 143.25±15.65 、 95.65±14.54 ; 对照组在 WBC 、 RBC 、 PLT 、 HCT 、 Hb 、 MCV 指标上数值分别为 4.87±1.02 、 2.98±0.21 、 207.35±43.54 、 0.33±0.02 、 103.25±14.65 、 80.36±10.32 。观察组在 WBC 、 RBC 、 PLT 、 HCT 、 Hb 、 MCV 指标上数值更接近实际(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观察 组应用静脉采血方法,产生的效果较好。因此,静脉采血方法的应用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不同剂量泼尼松治疗后的效果评价。方法参加讨论研究者均为2016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病人78例,按治疗先后均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剂量的30mg/d给药治疗,治疗组39例,小剂量的15mg/d给药治疗,经过两周的治疗症状缓解后,对照组每周以5mg的剂量逐渐减量,治疗组每周以2.5mg的剂量逐渐减量。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并且症状消失快,复发少,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