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者简介杨发均,男,47岁,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22年,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单位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潘海燕,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摘要目的观察隔姜灸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43例,临床控制8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对照组40例,临床控制2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结论隔姜灸法结合玻璃酸钠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操作简单、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振腹法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影响。方法:用高糖高脂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建立实验型T2DM大鼠模型,根据振动频率分为低频治疗组(300次/min)和高频治疗组(600次/min),进行6周振腹干预,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水平(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餐后2h血糖(2hPG)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计算ISI并与对照组和模型组进行比较。结果:振腹干预6周后高频治疗组、低频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SI值上升,FBG、INS、2hPG、FF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治疗组与高频治疗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对照组、低频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腹法可降低T2DM大鼠血清INS含量、提高ISI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FFA含量有关;对正常大鼠无此效应,认为振腹效应的产生与机体状态有关。
简介:目的:观察隔药灸和电针对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肠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Ⅳ型胶原(CollagenⅣ,CⅣ)的影响,探讨针灸抗CD大鼠肠纤维化的作用与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和药物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制备大鼠CD模型,应用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胶原纤维增生情况,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血清HA、PCⅢ、CⅣ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胶原纤维增生,血清HA、PCⅢ、CⅣ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电针组及西药组胶原纤维表达减少,血清中HA、PCⅢ、CⅣ含量降低,与电针组、西药组比较,隔药灸组胶原纤维表达减少,血清CⅣ含量降低.结论:隔药灸和电针均可改善CD大鼠肠纤维化病理状态,降低血清HA、PCⅢ、CⅣ含量.
简介:目的:通过对神阙、关元等保健穴施以隔药饼灸,观察对不同年龄人群机体CD系列的变化,探讨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将六味地黄丸中药物按方剂比例配伍,制成药饼,放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双)、脾俞(双)、肾俞(双)穴位上。将0.3g圆锥形艾炷置于药饼上施灸,每穴灸3壮,隔日1次,共10次。分别在施灸前、后抽静脉血5mL,观测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4/CD8均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隔药饼灸后CD3较灸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较灸前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8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较灸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对3个不同年龄段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以中、老年组为显著,对不同年龄组作用机制亦不同。
简介:作者简介韦邦宁(19768-),壮族,籍贯广西大化县,学士学位,肝胆外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治。摘要目的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年龄(岁)×3+TB(umol/L)>450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术前减黄分为两组,对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年龄(岁)×3+TB(umol/L)>450的患者共有62例,其中34例(548%,34/62)进行了术前减黄,28例(452%,28/62)未进行术前减黄,平均减黄时间为14d,减黄后的TB水平与未减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8%(36/62),减黄组为559%(19/34),未减黄组为607%(17/2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0d内总体死亡率为113%(7/62),减黄组为118%(4/34),未减黄组为107%(3/2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减黄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总体生存率不相关。结论术前减黄可以有效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肝功能水平;术前是否减黄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体死亡率不相关。
简介:目的评价自拟扶正减毒消瘤散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和生存状态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化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扶正减毒消瘤散6个月。检测外周血WBC、T细胞亚群CD4和CD8,记录治疗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随访了解生存状况。结果首个治疗周期的第7天、第14天的WBC值逐渐下降,第21天有所升高,且研究组各时点的WBC均高于对照组。分组因素(F=53.333,P=0.000)和时间因素(F=304.643,P=0.000)对WBC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是80.30%和92.42%,χ^2=4.117,P=0.042,脱发发生率分别是48.49%和69.70%,χ^2=6.142,P=0.013,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是24.24%和45.46%,χ^2=6.540,P=0.011。治疗6个月时,2组的CD4、CD8和CD4/CD8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对照组CD4和CD4/CD8降低幅度甚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60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4.3%(95%CI:75.28%-93.32%)和77.60%(95%CI:67.21%-87.99%),χ^2=0.918,P=0.338。结论扶正解毒消瘤散可减少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毒副作用,改善机体免疫状况。
简介: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肝郁脾虚型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治疗FD的另一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正常饲养,其余4组均采用复合病因法(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夹尾+摇晃)进行造模,造模21d后按被试因素分组治疗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1β及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F-α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F-α均下降(P〈0.01),且隔药饼灸组效果优于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艾炷灸组比较,隔药饼灸组、逍遥散组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F-α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药饼灸可能是通过下调促炎因子,纠正IL-6、IL-1β及TNF-α的失衡,促进胃肠动力恢复,从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