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受疾病模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崇尚自然疗法,同时化学药物的副作用和日益高涨的医疗费用,也促使人们努力寻找疗效好、无毒副作用、费用低廉的替代疗法。在这个背景下,针灸疗法越来越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然而,替代疗法的疗效是否确切,一直是国际主流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为了确切的证明针灸疗法的作用,从2002年开始,在德国进行了一项三家医疗机构携手、1万名医生参与、涉及50万患者、历时3年的大规模针灸疗效的临床验证。在这项可能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有关自然疗法的试验调查中,确实证明了针灸疗法的疗效。试验中,那些患有偏头痛的患者在接受针灸疗法之后,有50%的病人症状得到缓解;而那些患有背痛或者膝盖疼痛的患者,许多人的病情也都在接受针灸疗法之后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这种作用与同期的药物治疗对比,作用是相似的。这个结果,使德国的医疗保险体系接纳针灸疗法成为可能。我们十分赞同德国同行们的这一研究成果,它将为针灸疗法在德国的推广普及、为德国国民更好地享有无毒、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起到相当大的推进作用。
简介:目的:使用证素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年龄段女性的中医证候证素特点,为临床使用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7”岁为周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进行年龄划分,评估不同年龄段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的中医证候分布。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病位证素构成比的顺位为:肝(65.263%)、肾(49.473%)、脾(13.68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医病位证素的频数分布中,肝与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病性证素的分布特点中,实性证素痰与虚性证素气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实性证素气滞、痰与虚性证素血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04);实性证素气滞、血瘀、湿、痰与虚性证素阴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14,P=0.022,P=0.000);实性证素气滞、血瘀、痰与虚性证素阳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47,P=0.002)。不同年龄组病位证素、实性证素、虚性证素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973;P=0.917;P=0.983),三组居于前3位的病位证素构成比分别为:肝(22.105%)、肾(16.842%)、脾(4.211%);肝(32.632%)、肾(25.263%)、脾(6.316%);肝(10.526%)、肾(7.368%)、脾(3.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实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痰(15.789%)、气滞(14.737%)、湿(12.632%);湿(15.789%)、气滞(15.789%)、痰(14.737%);痰(5.263%)、血瘀(3.158%)、寒(3.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虚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阴虚(18.947%)、阳虚(14.737%)、气虚(12.632%);阴虚(31.579%)、血虚(23.158%)、阳虚(20.200%);阴虚(13.684%)、阳虚(8.421%)、血虚(7.368%)。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主要病位证素依次为肝、肾、脾。病性证素中,痰、气滞、湿、血瘀、寒在实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在虚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且虚性证素的影响大于实性证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B超、双顶径法和四部触诊法估算胎儿体重的准确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2收治的90例孕产妇分别使用B超、双顶径法和四部触诊法估算胎儿体重,并追踪到产妇分娩,评价三种方法对胎儿体重估算的准确性,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B超对胎儿体重估算结果更为准确,与双顶径和四部触诊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B超对胎儿体重的预测,其结果更为准确,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