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治疗中联用垂体后叶素与益母草注射液的效果。方法:产后出血患者取样65例,入院时间2019年09月至2021年05月,双盲信封法分为联合组(33例,垂体后叶素+益母草注射液)和常规组(32例,益母草注射液),比较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产后24出血量。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炎性因子水平更低,LPO(6.43±1.50)mmol/L,产后24h出血量(260.56±41.36)ml,比常规组低,GSH-Px、SOD 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产后出血治疗中联用垂体后叶素和益母草注射液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优化止血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垂体后叶素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共同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患者(共76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命名为2组(每组均为38例),一组为对照组(单纯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药物治疗方法),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垂体后叶素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共同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止血时间、不同时间点(分娩后10min、分娩后1h、分娩后2h、分娩后24h)的出血量、产后输血率、不良事件(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死亡)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止血时间明显更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的出血量更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产后输血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共同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及催产素在剖宫产后出血防治中的效果。方法:病例来自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采取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共纳入78例参与研究,随机分入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催产素用药方案;治疗组39例,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用药方案,对两组产后出血防治效果以及不同时点出血量予以对比。结果:两组产后出血防治效果比较,治疗组97.44%,对照组84.62%,治疗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产后30 min内、产后2 h内以及产后1 d内出血量比较,治疗组出血量均更小,P<0.05。结论:相较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催产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在剖宫产后出血中的防治效果更佳,并能够有效减少孕产妇产后出血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大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措施与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录的25例大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最佳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病情均得到显著的改善,治疗有效率高达100%,且术后1年存活率较高,但是患者在手术应激性操作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伤口感染、腹水等并发症,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结论 大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的病情,确保取得最佳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需要加强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垂体瘤转化基因在垂体细胞衰老和垂体瘤中的机制及表达规律。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g左右4周龄雌性F344大鼠18只。构建F344大鼠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和雌激素诱导泌乳素腺瘤模型。观察大鼠的衰老表型及成瘤情况,对大鼠垂体进行病理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垂体PTTG、P53、P21、P16蛋白表达。结果雌激素诱导垂体瘤组细胞排列紊乱,正常垂体腺管样结构消失,核大小不一致,可见不典型性增生呈肿瘤样改变;D-半乳糖诱导衰老组垂体细胞明显减少,细胞间隙扩大,血管网稀疏,部分细胞浆内出现空泡样改变,细胞膜皱缩,异染色质形成存在于细胞内。D-半乳糖诱导衰老组内PRL基本没有表达,无明显细胞内颗粒染色,正常对照组有PRL低表达,镜下阳性细胞占比例很少,雌激素诱导垂体瘤组大于80%细胞内表达阳性。结论PTTG基因过表达导致衰老绕过,垂体瘤形成。PTTG表达减弱,诱导衰老。P16、P21是垂体细胞衰老重要的调控因子。
简介:目的研究58例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总结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经验。方法对5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的病例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常规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0例行延迟扫描。结果58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46例,多发12例。MRI平扫T1WI36例为低或稍低信号,20例为等信号,2例为高或稍高信号;T2肌36例为高或稍高信号,18例为等信号,4例为低或稍低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52例为低或稍低信号,6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可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MRI可作为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