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定位下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定位下应用LY-1型一次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抽吸血肿,并置管引流,定时用尿激酶冲洗,术后给与常规治疗。结果穿刺引流时间3-7d,本组病例3d内拔管者65例,3-5d拔管20例,因出血量大并脑室铸型的4例患者死亡,1例颅内感染。出院时按ADL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35例;Ⅱ级部分恢复41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走6例;Ⅳ级卧位但保持意识4例,Ⅴ级死亡4例。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是一种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CT引导吸引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GE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近肺门区肿块病灶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阴性的近肺门区肿块病灶而接受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CT平扫,观察组患者予以CT增强扫描,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穿刺活检的成功率,肺癌分型、分级准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比较可知,两组研究对象的穿刺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肺癌分级、分型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GE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引导近肺门区肿块病灶活检,可以显著提升肺癌分级、分型准确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现率,对于穿刺成功率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GE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 肺门 肿块 病灶活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定位下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患者进行CT下椎间盘臭氧介入治疗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协助患者康复。结果术中经CT精确定位,穿刺成功率100%,治疗中患者无明显疼痛及症状加重,大多数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无一例出现椎间隙感染或脊髓、神经、血管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及其他护理并发症。结论CT下臭氧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新方法,积极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病情观察及正确体位保持,术后保持穿刺部位清洁,正确指导功能训练和落实相关健康教育,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CT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一种创伤小,应用方便且有效的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CT定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配合血肿腔内血肿液化剂注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0例。结果90例随访3个月,死亡3例,死亡率3.33%,以ADL分级法评价病人预后。结论CT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局麻下可完成,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定位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标志物CT定位钻孔引流治疗脑脓肿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8例脑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为观察组与参考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术前标志物CT定位钻孔引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参考组不接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低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治疗时间及后遗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脑脓肿患者术前标志物CT定位钻孔引流治疗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脓肿扩散,提高治疗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术前标志物 CT定位 钻孔引流 脑脓肿 护理思路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术前CT辅助定位在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Min-PCNL)中的作用。方法1060例次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需行Min-PCNL的患者,采用术前CT辅助定位和术中X线实时定位引导穿刺造瘘(试验组);同期212例采用X线实时定位引导穿刺造瘘(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穿刺造瘘成功率为97.4%,目标肾盏准确率95.4%;对照组穿刺造瘘成功率为96.7%,目标肾盏准确率95.7%,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肾周器官损伤发生率为0.7%,对照组肾周器官损伤发生率为2.4%,X2=5.45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穿刺造瘘手术中,采用术前CT辅助定位并确定穿刺窗,,能避免一些肾周器官的损伤。

  • 标签: 术前CT辅助定位,床旁X线实时定位,穿刺窗,经皮肾微造瘘术。
  • 简介:超声成像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和透射,对人体组织器官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与功能状态作出诊断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超声检查是目前医学影像的一项重要诊断技术,与传统X射线及CT、MRI、DSA以及核素成像等共同组成现代医学影像检查([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彩超)是目前最普遍、使用最广泛的检查设备,已成为现代医院不可或缺的辅助检查设备,能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 标签: 彩超 故障维修 实例分析
  • 简介:     摘要:本文对2022年1月至6月底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无陪护老年人进行统计,调查其一般情况、对医院熟悉程度、无陪护的原因,选择评定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FIM量表,全面客观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根据调查结果,拟定对策,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和身心需要。

  • 标签: 老年患者 无陪护 门诊 FIM测定 对策
  • 简介:     摘要:本文对2022年1月至6月底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无陪护老年人进行统计,调查其一般情况、对医院熟悉程度、无陪护的原因,选择评定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FIM量表,全面客观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根据调查结果,拟定对策,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和身心需要。

  • 标签: 老年患者 无陪护 门诊 FIM测定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弹簧圈定位在胸腔镜肺部孤立小结节切除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月的孤立肺结节12例,术前先在CT引导下使用弹簧圈定位,然后在透视辅助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孤立肺结节。统计弹簧圈定位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透视辅助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病灶时间等。结果弹簧圈定位成功率100.0%,弹簧圈定位时间(18.40±5.30)min,无严重定位并发症,无症状并发症发生率58.3%(7例),其中气胸4例(33.3%)、局部肺组织出血2例(16.7%),同时发生气胸和局部肺组织出血1例(8.3%)。透视辅助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病灶时间(15.71±4.25)min。结论孤立肺结节术前应用弹簧圈定位的准确率高,无严重并发症,弹簧圈很难出现移位脱落,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定位后透视下病灶位置容易辨认,是一种可行的术前定位方法。

  • 标签: 孤立肺结节 术前定位 弹簧圈 透视
  • 简介:摘要对伴有脑软化灶的难治性癫痫目前可选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术前对癫痫灶的定位非常重要,因为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目前使用PET/CT对大脑癫痫的精确定位和大脑功能的评估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使手术治疗脑软化灶伴发难治性癫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PET/CT在这方面的应用和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软化灶 难治性癫痫 PET/CT 定位
  • 简介: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检查作为现代医学重要的检查手段,具有无辐射损伤、多参数成像和高对比度、无骨伪影以及任意方位断层直接成像等优点。MRI对颅脑常见疾病、原发性肝癌以及腰椎椎间盘后突等疾病的诊断效果显著,为减少患者等待检查的时间,保障MRI设备的正常运转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维修 案例分析 溢出 Bias电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双源CT螺距模式对主动脉全程扫描成像,评价其图像质量、有效射线剂量,旨在研究螺距双源CT进行主动脉全程扫描的可行性。方法患者分AB两组,每组30例,A组使用螺距扫描方式,B组使用普通扫描方式,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分客观和主观两种方法,客观评价图像噪声及信噪比,主观评价评价由两个放射科医生独立完成。辐射剂量总量使用机器自带的记录数据。结果螺距模式主动脉伪影明显减少,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得分(1.2±0.2)较普通扫描组(2.2±0.5)有明显差异(p<0.001)。扫描长度无明显差异,扫描时间明显减少(p<0.001),A组6.5sB组1.6s。辐射剂量明显减少。结论螺距主动脉全程扫描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扫描时间短,辐射剂量低,运动伪影少等明显优势,可替代主动脉检查常规扫描模式。

  • 标签: 大螺距 双源CT CTA 主动脉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定位下血肿置管引流术及注入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随即将4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置管组、传统组各21例,对其疗效分析,评价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置管组近期有效率80.9%,远期有效率90.4%,传统组近期有效率66.7%,远期有效率81.0%。结论血肿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置管引流术 尿激酶 高血压脑出血 治疗 观察
  • 简介:目的:利用双源CT螺距模式对主动脉全程扫描成像,对照评价其图像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旨在研究双源CT螺距模式行主动脉全程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接受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2例,B组58例。A组使用螺距扫描模式,B组使用常规扫描模式;图像质量评价分客观和主观两种方法,客观评价包括图像噪声及信噪比,主观评价由2名放射科医生独立完成。辐射剂量统计使用设备自带的数据记录。结果:螺距模式主观图像质量评分(2.66±0.51)较常规扫描组(2.14±0.4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9,P〈0.01);客观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扫描时间螺距模式组(1.61±0.23)s,比常规扫描组(6.52±1.41)s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41,P〈0.01);螺距组有效辐射剂量(3.97±1.07)mSv,对比常规扫描组(15.18±2.5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2,P〈0.01)。结论:螺距模式主动脉全程扫描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扫描时间短、辐射剂量低及运动伪影少等优势,可替代主动脉检查常规扫描模式。

  • 标签: 大螺距 双源CT CT血管造影 主动脉 辐射剂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