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NICU(新生重症监护室)早产体重出院后母乳喂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产科出生,24小时内转到NICU治疗的早产体重110例,对其母亲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出生42天早产体重纯母乳喂养30例占27.3%,混合喂养48例占43.6%,人工喂养32例占29%。影响因素为NICU管理模式、母亲对母乳喂养知识及喂奶技巧不掌握、母亲缺乏喂奶自信心、母婴分离、母亲对婴儿本能认识不足。

  • 标签: NICU 早产低体重儿 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凡是孕期不满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或身长不足45厘米,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婴儿,称早产体重婴儿(简称早)。早产体重婴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护理难度大,常规的护理方法不能满足人们对护理的需求。在工作中,我们采取询证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更为科学有效的早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早产体重的成活率。

  • 标签: 早低儿 护理措施 成活率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发生较大的改变,因此在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有显著的提高。并且疾病的发生原因也不仅仅是后天所形成,有部分疾病与出生时或处于母亲体内时就存在一定的几率。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有研究人员提出,出生体重与高血压是否存在关系。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出生体重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并详细描述其研究的进展。

  • 标签: 低出生体重儿 高血压 研究进展
  • 简介:为研究新生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对昆山市1993-1996年的围产保健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近60个变量进行筛选,选出对新生出生体重有意义的危险因素21项,结果显示孕母身高低于150cm,体重低于40kg,早产,妊高征,羊水过多或过少,孕妇有心脏病史,孕母年龄高于35岁,文化程度低等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 危险因素 围产期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早产出生体重中,使用新生临床风险指数判断胎儿能否存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2019年全年出生的200例早产出生体重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的临床数据做线性回归,并与新生临床风险指数做对比,验证其准确性。结果:新生临床风险指数能够用于判断胎儿的死亡率;在一定范围内,胎儿体重、胎龄与死亡率成反比;临床危险指数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结论:使用新生临床风险指数,能够帮助判断新生死亡概率,促使医生尽早干预,从而降低新生病死率。

  • 标签: 临床风险指数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及相关的病因,为降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0年度大连市城乡常住户口出生体重为监测对象,填写《大连市出生体重调查表》,诊断标准按照《儿科学》第5版的标准。结果出生体重总发生率为2.71%,男婴2.41%,女婴3.10%,城市2.89%,农村2.60%,双胎以上26.78%,单胎2.07%,早产组40.94%,足月组1.33%。结论大连地区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体重中女婴发生率略高于男婴,早产和多胎妊娠的出生体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和单胎,降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要关注孕期保健,应尽可能避免多胎妊娠和防止早产。

  • 标签: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围产儿发病率 围产儿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善出生体喂养方法的效果。方法将74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持续鼻饲养(CNG)组和间断鼻饲喂养(IBG)组。经过妥善护理。结果CNG组能较快达到完全胃肠喂养,平均静脉补液时间缩短,喂养不耐受数减少,发生胃食管返流等并发症较明显减少,未出现呛奶等不良情况。

  • 标签: 低出生体重儿 持续鼻喂饲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常州市天宁区出生体重(LBW)的发生率以及与围产期相关因素的关系,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辖区2006-2010年出生的活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孕产妇系统管理获得的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其与母亲年龄、流产次数、高危因素(除分娩孕周与双胎因素),与新生的性别、分娩孕周、是否双胎的相关性。结果本辖区2006-2010年共出生10732名活产儿,其中低出生体重207例,发生率为1.93%;出生体重中产妇年龄大于35岁占7.38%、妊娠高危因素占6.25%,早产占41.30%,双胎占40.10%。结论产妇年龄与妊娠高危因素、新生早产与双胎是影响出生体重的围产期主要因素。

  • 标签: 低出生体重 新生儿 围产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体重新生应用优质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收治48例早产体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4例,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护理。详细记录并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体温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体重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早产体重新生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新生的睡眠质量,缩短新生出院时间,降低体温变化幅度,促进新生体重增加。

  • 标签: 早产低体重新生儿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体重新生应用优质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收治48例早产体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4例,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护理。详细记录并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体温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体重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早产体重新生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新生的睡眠质量,缩短新生出院时间,降低体温变化幅度,促进新生体重增加。

  • 标签: 早产低体重新生儿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体重指数与新生体重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产妇共计267例,分别测量并孕前至早孕12周内、分娩前孕妇身高和体重、孕期体重变化,孕期体重指数变化,及新生出生体重。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体重指数变化与新生体重有关,体重指数增幅越小,新生体重越轻,体重发生率越高,体重指数增幅越大,新生体重越重,巨大发生率越高;分娩前体重指数与分娩方式有关,体重指数越大,剖宫产几率越大。结论孕期体重指数对新生体重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孕期体重指数 新生儿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全肠外营养护理干预对早产体重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8例早产体质量,根据患儿的营养干预时间分为研究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研究组采用早期全肠外营养干预,对照组采用晚期全肠外营养干预。于营养支持前和支持后7d观察患儿的体重增加情况,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观察两组过渡到全肠内营养的时间;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日均增体质量相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均较干预前有升高(p<0.05),研究组升高效果更明显(p<0.05)。早期营养干预组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的时间为(12.9±3.0)d,晚期营养干预组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的时间为(15.4±3.2)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早期全肠外营养护理干预可提高早产体重的营养状况,缩短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的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低出生体质量 营养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VLBWI)出生的危险因素及存活的相关因素及减少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为提高其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将3年来收治的49例极低出生体重体重分为3组,即≤1000g,1001~1250g和1251~1500g,并对其出生的危险因素、转归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论加强对VLBWI围生期高危因素的认识,积极预防早产,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降低其病死率,提高VLBWI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北京市产妇孕前和孕期各种因素对出生体重的影响,为预防和减少出生体重的发生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76例出生体重及其对照新生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并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影响出生体重发生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产妇日常膳食结构均衡和产前检查次数〉8次与出生体重发生危险降低有关,OR值分别为0.44和0.28;而孕期体重增加偏少(≤10kg)、有孕早期先兆流产、有妊娠合并症,以及有胎盘或胎膜异常与出生体重发生危险增加有关,OR值在2.31~3.04之间。结论出生体重的发生是多因素联合作用所致,应有计划、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实施干预措施。

  • 标签: 低出生体重儿 危险因素 配对病例对照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母亲出生体重与新生出生体重的关系,以便为研究母亲宫内发育不良对子代发育的影响提供线索。方法通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了解母亲出生体重与新生出生体重的关系,并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母亲出生体重对小于胎龄(smallforgestationalage,SGA)、大于胎龄(largeforgestationalage,LGA)的影响。结果SGA的发生率为7.04%,LGA发生率为14.6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出生体重与新生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母亲出生体重每增加1kg,新生出生体重增加174g(β=0.174,95%CI:0.134~0.213)。随母亲出生体重的增加,SGA发生率递减(χ^2趋势=13.791,P〈0.001),LGA的发生率递增(χ^2趋势=7.900,P=0.005),母亲出生体重(〈2500g)是SGA的危险因素(OR=2.458,95%CI:1.333~4.534);以孕期增重分层分析后,结论一致,但出生体重较低的孕妇(〈2500g)孕期增重不足会导致SGA发生风险增高。结论孕妇出生体重是分娩SGA的危险因素,随着孕妇出生体重增加,新生出生体重增大,但未发现LGA与孕妇出生体重有关。

  • 标签: 婴儿 小于胎龄 出生体重 宫内发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应用于早产体重新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几年来在我院分娩的46例早产体重新生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对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增加情况。结果在两组早产体重新生进行护理后进行分阶段比较,观察组的体重增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体重新生进行综合性护理后,明显增加了体重,提高了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早产低体重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与常规口饲法在早产出生体重中的喂养效果。方法将100例早产出生体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喂养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口饲喂养方法,每组60例,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喂养,记录早产出生体重喂养不耐受情况、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结果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喂养不耐受明显低于常规口饲法﹙P<0.01﹚,平均住院日与胃管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常规口饲法﹙P<0.05﹚。结论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比常规口饲法喂养不耐受少,可锻炼其吸吮能力,减少住院天数,且安全、方便、可行。

  • 标签: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泵奶 非营养性吸吮 口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