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及分析大学生营养健康现状及其对营养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更好地开展针对该群体的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武汉某大学抽取43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及不同年级研究对象BMI等级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行为方面,研究对象选择食物的第一依据为口味或习惯(68.83%),其次为营养价值(61.86%);仅14.88%的研究对象坚持每天吃早餐。在营养知识方面,研究对象营养知识水平为“优秀”的共27人(6.28%),水平为“良好”的共133人(30.93%),水平为“中”的共210人(48.84%),水平为“差”的共60人(13.95%);研究对象营养知识得分为20.42±7.81,不同专业研究对象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医学类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得分高于其他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态度方面,78.14%的研究对象表示愿意为了健康改变饮食习惯,15.35%表示经常关注饮食营养健康,61.63%表示有时关注饮食营养健康。此外,研究对象营养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为网络(70.93%),而研究对象对营养知识的需求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食谱的制定(55.35%)及食物的正确烹饪方法(52.79%)。结论目前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较差,但营养态度较好,该群体对日常生活中的三餐饮食相关营养知识较为感兴趣,且网络是对其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较好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高原藏区基层医院医师对检验危急值的的了解及认知情况。方法 对西藏昌都察雅县地区100名医师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对检验危急值的理解程度、与检验科工作人员沟通情况及检验在临床中作用的认知等。结果共获得95份有效问卷。对于检验危急值结果正确理解及掌握范围程度中等及以上者分别为78.95%和67.37%;而对于处理危急值结果信心度不足者占26.32%。92.63%的藏区基层医师认为检验结果准确度较高,15.79%的医师认为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较少,100%的受访者均认为检验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结论了解临床需求并进行针对性培训,有助于高原藏区基层医院推广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有助于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
简介:目的了解昆明市5岁以下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现状,探讨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昆明市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疫苗接种点,对5岁以下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0份,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46%.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对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为73.8%,要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长(P<0.01).目前手足口病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61.36%),将来最希望的来源除电视(49.77%)外,还有手机短信(37.37%).家长的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在70%以上,家长最想了解的知识是“如何预防手足口病”(70.14%).结论社区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存在差异,应根据家长情况,针对认知薄弱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以有效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认识.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居民对凉茶的认知情况、饮用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居民正确饮用凉茶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现居住于广州市和肇庆市的居民,用社区街头拦截和入户面对面调查方式对抽中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等,对凉茶属性、主要成分的认知,凉茶的饮用状况及饮用习惯等。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凉茶饮用习惯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2154名居民,其中广州1005人(占46.7%),肇庆1149人(53.3%)。男性957人(占44.4%),女性1197人(55.6%);以12—19岁组人数最多(522人,占24.2%);籍贯以广东为主(1781人,占82.7%)。调查对象中98.7%(2127/2154)知道1种及以上的凉茶,49.2%(1047/2127)认为凉茶属于中草药。43.7%(942/2154)知道6种及以上凉茶成分。99.1%(2108/2127)知道任1种凉茶的调查对象曾喝过1种或以上凉茶,其中,有799人(37.6%,799/2127)具有较为固定的凉茶饮用习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30~39岁(OR=1.47)、40—49岁(OR=1.58)、t〉50岁(OR=1.70),籍贯为广东(OR=2.92),现居广州(OR=2.97),知道凉茶成分的种类1~5种(OR:2.28)及t〉6种以上者(OR=3.40)具有饮用凉茶习惯的可能性更大(P〈0.05或P〈0.01)。结论凉茶在广东2城市居民中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年龄、籍贯、现居地和对凉茶成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凉茶饮用行为的因素,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应的宣教及干预,以促进凉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已婚育龄妇女的保健知识认知情况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250名本市六个社区的已婚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对这些妇女的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其知识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研究。结果以上250例已婚育龄妇女的保健知识认知水平平均分为(57.66±6.2)分,其中其认知水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年龄、文化程度、收入、职业等。结论当地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还比较好,想要对其认知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就要进一步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工作,以提高已婚育龄妇女生活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泸州女大学生对宫颈癌和HPV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了解大学生接种HPV疫苗的意愿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为方便取样,通过应用自设问卷对泸州市高校的全日制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泸州女大学生对hpv疫苗的知晓率为91.81%,宫颈癌及其相关的认知充分的比例约为72.51%,HPV疫苗的接种率为7.6%,HPV疫苗的接种意愿为97.67%。结论:医学类与非医学类调查对象在认知情况上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专业的特殊性;女大学生对HPV疫苗的接种意愿较强但普遍认为价格过高且预约较难。建议在非医学高校开展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宫颈癌及HPV疫苗相关知识讲座,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宣传,以提高女大学生对宫颈癌及HPV疫苗的认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产褥期阶段女性保健知识和育儿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研究时期为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共选择农村产褥期产妇375例。首先与产妇进行面对面沟通,记录其年龄、文化程度、户口所在地、职业等一般资料,然后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农村产妇产褥期保健知识、育儿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不同一般资料总结影响认知的各类因素。结果产妇对保健和育儿知识认知评分为(16.83±3.27)分,仅达到中等水平。影响产妇认知的因素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户口所在地、职业以及信息来源等。结论产褥期产妇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一般,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在临床护理中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健康宣教。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管理者对医院感染(院感)管理专职人员职称晋升障碍的认知情况。方法对甘肃省4个地州市78所医院309位医院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回收调查表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表309份,所有调查表全部收回,回收率100%,均填写合格。调查对象以护理管理人员居多,占67.64%,"无院感专业技术职称"、"按原专业岗位晋升竞争力不强"是院感专职人员职称晋升的主要困难,分别占41.28%、20.15%;医院管理者对院感专职人员晋升方面的主要建议为进行全国范围的院感专职人员晋升情况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后向国家相关部门反映,建议其尽快设置院感相关的职称序列。结论医院管理者对院感专职人员职称晋升中的困难有一定了解,增加院感管理专业技术职称是解决院感专职人员职称晋升障碍的主要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率以及认知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后的母乳喂养率以及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1天、2天、3天进行母乳喂养的例数分别为25例(50.00%)、37例(74.00%)、43例(8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例(30.00%)、26例(52.00%)、32例(64.00%);观察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的知识掌握、喂养技巧以及自我护理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度,提高母乳喂养率,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认知、情感、行为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5-2024.2收治的1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70,常规康复指导)与B组(n=70,认知、情感、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CSS评分显著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上升,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97.14%)患者满意度高于A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情感、行为护理,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认知功能,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护理安全的认知情况,及对实习护生产生的影响展开调查分析。方法采取问卷的形式对我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及实习护生展开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年龄、学历、职称等基本资料,以及对护理安全的认知情况等。问卷填完后及时收回,统计分析并对比调查问卷的结果。结果在护理安全认知方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优秀率为53.6%,良好率为28.0%,合格率为14.3%,不合格率为3.6%;实习护生则分别为65.7%、20.0%、10.0%、1.3%。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职称及学历的不同,其自身护理安全认知水平以及对实习护生产生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当带教老师的职称及学历越高,其护理安全认知水平也就越高,不但可对实习护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而且还可有效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马边彝族自治县农村少数民族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情况。方法对本县6个自然村40岁以上(除外务输出者)1230人进行入户调查,确诊157例COPD患者。采用COPD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调查进行面对面的疾病认知程度调查,评价指标采用百分率。结果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分钟步行距离作为运动耐力的指标,157例中,大于350米者68例(43.3%),250-349米者54例(34.4%),150-249米者24例(15.3%),小于149米者11例(7%)。没有人听说过曾被诊断为COPD,没有人作过肺功能检查及运动耐力测试,没有人明确知道COPD急性加重期的含义和参加过任何形式针对COPD患者的宣传教育活动,仅18例(11.5%)急性加重期使用过气雾剂,其中万托宁9例(5.7%),布地奈德8例(5.1%),沙美特罗/替卡松1例(0.6%);稳定期没有人使用药物或进行家庭氧疗及康复治疗。1年内仅7例(4.5%)因慢性支气管炎住院,68例(43.3%)轻度体力受限,54例(34.4%)时常感觉意志消沉,35例(22.3%)影响社会交往。结论马边彝族自治县农村少数民族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严重不足,稳定期不治疗和预防,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不规范,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应加强对大患者的教育和管理。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区6~14岁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学生体型认知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本地区小学、中学各4所,包含一、三、五和初一年级学生共计558人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体重指数(BMI)为依据客观评价学生体型;结果558名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9.2%,肥胖率为20.4%;46.6%学生、44.4%家长能够正确认知学生自身体型;超重肥胖学生及家长低估学生体型者分别占67.8%、71.6%,与体重正常学生及其家长相比较(学生低估率38.1%、家长低估率4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自身体型的正确认知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少数民族的家长对学生体型正确认知率高于汉族家长。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亲缘关系、家庭收入的家长对学生体型认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对学生体型认知与学生自身认知相关性显著(r=0.607,P﹤0.05)。结论密云区6~14岁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学生自身体型认知率较低,学生年龄与学生自身实际体型是认知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家长的正确认知是直接影响学生对自身体型认知的相关影响因素,应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特别是家长的健康教育,控制学生体重和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简介:摘 要:目的 旨在深入探究青少年患者对抑郁、焦虑障碍的认知情况,以及这种认知与身心疾病识别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全面的数据分析和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临床访谈和医疗记录等多种途径,收集了200例青少年患者的相关数据。问卷内容涵盖了抑郁、焦虑障碍的症状表现、对疾病的认知、对身心疾病的识别能力等方面。临床访谈则进一步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体验和认知过程。医疗记录用于获取患者的诊断信息和治疗情况等客观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了解样本的基本特征;相关性分析,探究抑郁、焦虑障碍认知情况与身心疾病识别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身心疾病识别的关键因素等。结果 大部分青少年患者对抑郁、焦虑障碍的一些常见症状如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有一定的知晓,但对于一些较为隐蔽或复杂的症状,如躯体化症状、认知功能改变等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青少年患者对抑郁、焦虑障碍的病因认识较为多样化,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压力、心理创伤等。然而,对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具体的发病机制了解不够深入。在治疗方面,多数青少年患者对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认识不足。部分患者对治疗存在担忧和疑虑,如担心药物副作用、对心理治疗的效果缺乏信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