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例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流缓慢和静脉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各种因素有关。结论术后减少止血药物的应用,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广谱抗生素治疗和抗凝治疗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妇科术后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完成骨科手术之后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以及如何有效进行预防和诊治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38例完成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通过细致、科学合理的观察,在早期,若能积极地进行预防、并予并及时发现和进行有效治疗,可以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完成骨科手术以后,导致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具有多种因素,在临床上,应把具有针对性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加以应用,可达到积极控制的效果,此外,及早诊断、并实施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病人生活、生存质量。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曾凡祎余朝文陈世远朱颖慧张志祥高涌(通讯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蚌埠  233004)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置管溶栓治疗(CDT)与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2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静脉彩超和造影术对血栓的溶解率进行计算,并对手术早期的疗效进行评价。通过对患者进行静脉彩超和造影术的0.5-2年的随访,对患者深静脉通畅率进行评价。结果:100例患者的溶栓溶解率为88%;通过对患者术后3、6、12和24个月的随访,其DVT的通畅率分别为94%、91%、85%和83%,12个月PTS的发生率为14%,24个月后发生率为17%。结论:CD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DVT的手段,安全性较高,使用该种方式患者PTS的发生率较低,因而值得推广使用。  【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防御机制和MMPI测试的研究发现儿童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两组疾病的异同。方法时37例儿童双相障碍患者和3l例单相抑郁患者进行防御机制(DSQ)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定(MMPI),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MPI两组在量表HY(t=2.033,P<0.05)、flr(t=2.371,P<0.05)、SC(t=2.545,P<0.05)、Ma(t=2.648,P<0.05),PD(t=3.101,P<0.01),双相障碍组高。DSQ与MMPI相关分析,双相障碍组MMPI中的Pa、Pt、Sc、Ma、Si分与不成熟因子显著正相因子负相关,而单相抑郁组仅有Pa、Sc、Ma与不成熟因子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双相障碍组发病年龄更早,与单相抑郁比有人格特征的区别,表现的更不成熟、更不稳定,这与他们较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可能有关。

  • 标签: 双相障碍 儿童 单相抑郁 防御机制 MMP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统计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能力,并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形成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经行循证护理对预防烧伤患者压疮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入至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科手术后出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进行讨论,并且分析具体的治疗方式。方法针对来到我院就诊并产生下肢静脉血栓的13例妇科手术患者,对比其留下的临床资料,采用相关手段进行分析。结果于妇科手术之后产生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约为0.11%,并且阴式手术后的发生率大约为0.9%,仰卧位手术后的发生率大约为0.09%。下肢静脉血栓有10例产生在左下肢,3例产生在右下肢。这部分患者经过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等手段之后,其症状都有所缓解,最终得到治愈。结论妇科手术之后应该积极注重血栓形成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现了症状就要及早进行诊断,这样才能尽早进行治疗,避免病症的扩大。

  • 标签: 妇科手术 静脉血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对128例骨科术后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及指导患者患肢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28例患者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结论对于骨科术后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关键。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年龄﹑房颤病史﹑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射学分数,探讨这些因素与左房血栓形成的关系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400例资料完整的房颤患者,年龄18~92岁,其中男性228例、女性172例,经食道及心脏超声检查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别记录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血栓组与非血栓组的年龄﹑左房内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房内径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左房血栓形成独立相关,但房颤病史﹑左心室内径﹑射学分数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左房血栓形成无显著相关。结论年龄﹑左房内径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积极控制左房内径可降低左房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持续性房颤 血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延长内瘘使用的寿命。 方法 对29例动静脉内瘘阻塞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定期对内瘘进行功能监测和评估。 结果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为过早使用内瘘、脱水过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及护理不当等。结论造瘘术前保护好血管,造瘘术后维护好血管以及正确的护理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健康宣教等是预防内瘘阻塞,延长内瘘使用时间的关键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阻塞 原因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患者压疮形成的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53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室患者压疮形成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5300例手术患者中共发生压疮患者518例,压疮发生率9.77%。发生压疮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压疮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室患者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高领、体质指数过高、手术时间太长、合并基础疾病率等等因素,在临床护理中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压疮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手术室 压疮 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盆腔术后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盆腔手术中的27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对14例周围型DVT患者进行溶栓综合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中,20例患者肿胀消退,6例轻度肿胀,1例轻微肺动脉栓塞症状,后经综合护理后治疗后,已无碍。结论有效的护理在妇科盆腔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治疗中非常重要,需增加关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妇科盆腔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52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后 护理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病人需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控制感染,卧床休息,注意防治褥疮,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心肾功能,起病24~48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鼻饲,以保证入量及营养。调整血压,使病人急性期的血压维持在发病前平时所测的或患者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一般不应使用降压药物,以免减少血流灌注量加重梗死。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