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们进行一个实验调查在在PKP光线路径在中美洲下面取样的内部核心的体积的观察速度坡度的线性是否是柔韧的近似。而不是解决一个优化问题,我们在贝叶斯的推理以内走近它。在模型说明被放松以便的地方,这是一条整体途径而不是仅仅一个答案,一些讲理的模型是可接受的。在贝叶斯的推理这里使用了的transdimensional,而且,基础功能的数字需要为观察建模由自己一未知。我们建模在模型的整体揭示那,很可能是包含仅仅2个节点(线性趋势)的那些。因此,我们的结果认为关于观察坡度在它的性质是不变的披风的其余部分为内部核心旋转的决心使用的假设正当(线性)。在地震学的最近的观察建议在有弹性的参数的空间可变性是在内部核心的普遍现象,是可能的。未来数组观察将进一步抑制速度变化的空间程度和大小并且显示出是否在内部核心的二伪半球的这些观察之间有重要差别。
简介:本文重点研究了大别山潜山,牌楼地区榴辉岩P-T-t轨迹,探讨了大别山地区榴辉岩成因,认为榴辉岩原岩主要是碱性玄武岩,少部分洋脊拉斑玄武岩岩浆早期结晶分异堆晶岩及部分钙质沉积岩。它们在华北与杨子板块碰撞时(260±30Ma),地壳向下俯冲到40-60km处,温度550°-830°C,压力1.1-2.1GPa的条件下形成的。在构造抬升过程中,榴辉岩产生了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角闪岩相温压条件:460°-570℃,0.4-0.7GPa。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体成分主要为NaCl-H_2O,H_2O,NaCl-CO_2-H_2O体系,变质作用过程从早至晚由氧化向还原环境转化。熔融包体的发现表明:榴辉岩形成具有局部深熔作用。从榴辉岩产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地区榴辉岩不是一种成因,同时具有B类、C类榴辉岩特征。
简介:现行的勘察设计行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2005),对于活动断裂的定义有一定差异,使得不同的勘察设计单位对同一条断裂的评价结果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本文以昆明市为例,通过分析不同规范对于活动断裂的定义,指出其中的问题与差异,结合典型断层地质剖面与震害实例,简要阐述地质上判定活动断裂的主要依据,即不应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的全新地质时期(一万年)内有无地震活动来判定断裂是否为全新活动断裂,应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2005)规定的断裂是否错动地表或近地表相应时代的地层,来判定其活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