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预紧接触式结构是指结构中存在预紧构件,预紧构件与其他构件之间是相互接触的。在工程中经常遇到预紧接触式结构,如产品在包装时采用的泡沫垫层、武器设计中使用的垫层等,这些结构的共同点是在正常工作环境中垫层总处于受压状态,即垫层结构在有效的工作环境中沿厚度方向是不能承受拉力的。预紧接触式系统中,在预紧力一定的条件下,结构的动力学特性会随激励力幅值大小以及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在小幅值振动的条件下,可以认为系统是线性的,在幅值较大时,结构会表现出明显的非线陛特征。当激励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会产生滑移、接触分离,而这往往是工程实际中所不允许的。分析此类问题需要了解结构的动态特性,而滑移、接触分离将导致系统的强非线性,就不能采用拟线性的方法来处理这类问题。

  • 标签: 预紧接触式结构 非线性 垫层应力 工作环境 动态特性
  • 简介:重点研究了不同预热对烧蚀RT弱非线性模耦合的影响。首先不同预热情况烧蚀RT不稳定性的线性增长率曲线明显不同。不同预热情况的模拟结果都表明:烧蚀RT的模耦合系数是k/kc的函数,二和三谐波的产生系数C(k)和D(k)遵从定标关系C(k):c1(1-c2k/kc),D(k)=d1-d2k/kc+d3(k/kc)^2。弱预热和中等预热情况,二谐波的产生系数约只有经典RT的50%,三谐波的产生系数约只有经典RT的20%。两体模耦合起主要作用,n谐波可近似看作是由(”一1)两体模耦合产生的。由于烧蚀RT不稳定性两体模耦合系数小于1,所以高谐波的产生系数很快衰减。由于非线性作用变弱,单模扰动的非线性饱和阈值明显增大,意味着基模有较长时间的线性增长,另外,向长波长方向的模耦合系数明显大于经典尺丁不稳定性数值,因此,烧蚀RT非线性模耦合容易形成长的尖顶,从而对点火构成严重威胁。

  • 标签: 弱非线性 不稳定性 过程模拟 RT 烧蚀 耦合系数
  • 简介:讨论了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在海森堡绘景和薛定谔绘景中的变换、系统哈密顿量的物理意义,以解析解及数值解的方式计算了多体系统的能量随时演化关系,证明了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虽然具有薛定谔绘景的形式,但实质是海森堡绘景中的动力学方程。

  • 标签: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海森堡绘景 薛定谔绘景
  • 简介:电子元件有线性非线性两种,它们在电路中起不同的作用。而非线性电子元件的功率问题是实际电路应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该问题也是高考与竞赛的热点。具体电路中电子元件连接方式不同,解决方法有所不一样,这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本文就如何快速识别并正确解题作些有益的探讨。

  • 标签: 非线性电子元件 数学函数推理能力 图象辅助技巧能力
  • 简介:设计一种实验装置,能显示非线性电路中振荡周期分岔与混沌现象;同时,测出了该实验装置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利用该装置介绍一种测量费根鲍姆常数(FeigenbaumConstant)的方法.

  • 标签: 非线性电路 混沌现象 伏安特性 费根鲍姆常数
  • 简介:研究了基于非线性微扰参数的自适应控制混沌方法,以Henon映像为例进行了数值研究,获得了很好的控制结果。由于系统变量较大时参数作较大调整,故这种控制方法无须等待系统靠近待控的周期轨道时加入控制。因此,非线性微扰参数的自适应控制法优于线性微扰参数的自适应控制法

  • 标签: 非线性参数微扰 混沌 自适应控制
  • 简介:在高功率微波(HPM)的研究中,电子束同微波腔中微波场相互作用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微波腔中电子束与微波场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闭环过程,微波场影响电子的运动,同时电子束作为电流源也产生辐射,影响微波场。不同微波腔的微波场不同,电子束同微波场的相互作用形式也不相同,但是在微波场作用下电子束群聚,群聚的电子束反过来影响微波场的自洽过程。

  • 标签: 电子束群聚 微波腔 时间分布 自洽 非线性 间隙
  • 简介: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的低维半导体材料,其非线性光学效应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球形壳核量子点中的非线性光学吸收特性展开讨论,拟运用了有限差分方法求解球形壳核量子点中杂质态的能级与束缚能。进一步采用密度矩阵法和迭代法获得系统光吸收系数表达式,分析形壳核量子点中的非线性光吸收系数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球形壳核量子点中电子的9个低能级都会随着量子点半径R的增大而降低。在考虑加入杂质时,能级会降落得更快,并且引起能级排序之间的变化,从而导致束缚能级排序的变化。对于固定的径向量子数而言,我们发现相邻能级之间的能级间隔会增加,这导致了吸收峰谱线发生蓝移。此外,总的光吸收系数的强度随入射光强度的变化明显发生改变。当入射光强度增大时,不管是否考虑杂质,总的吸收系数在急剧地减少。当入射光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吸收峰达到饱和。当入射光强度超过这个临界值,吸收谱线会被分裂成两个吸收峰。

  • 标签: 球形量子点 有限差分法 非线性光学 光吸收系数
  • 简介:结合线性型性能指标最优控制理论的设计方法,通过具体实例介绍在Matlab5.3环境下完成一个线性型最优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并研究了参数变化对最优控制系统的影响。

  • 标签: MATLAB 线性二次型 最优控制器
  • 简介:运用电路分析理论,根据KVL和KCL定理及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点,对并联DC-DCbuck变换器建立了一个11维分段光滑的状态方程组,文中给出了详细的状态方程推导过程,然后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在一定参数和外部激励条件下,该系统出现混沌运动。

  • 标签: DC-DCbuck变换器 并联 状态方程 混沌
  • 简介:采用sol-gel方法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出α轴取向的多晶Bi4Ti3O12(BIT)薄膜,根据透射谱曲线得到薄膜样品的线性折射率为2.35,线性吸收系数为9.81×10^3cm^-1,光学带隙宽度为3.60eV。以脉宽300fs,波长800nm的钛蓝宝石脉冲激光为光源,利用单光束Z-scan技术测得薄膜样品的双光子吸收系数为100.31GW·cm^-2,三阶非线性折射率为-1.02×10^2GW·cm^-2。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IT铁电薄膜具有大的非线性光学系数,适合应用于光子器件的制备。

  • 标签: BI4TI3O12 铁电薄膜 Z-SCAN 三阶非线性光学
  • 简介:将模式识别领域的经典算法——Fisher线性判别应用于Am-Be中子源混合场特定能量段的中子/伽马粒子甄别研究。液闪探测器由Ф0mm×50mm的BC501A液闪和R329型光电倍增管组成,探测器距Am-Be源80cm放置,用泰科公司的DPO7104型示波器数字化采集探测器信号。结果表明,Fisher线性判别以获得高甄别品质因子为准则来构建投影向量,其甄别结果优于以向量投影法为代表的投影类波形甄别方法。

  • 标签: FISHER线性判别 中子/伽马波形甄别 数字化采集 向量投影
  • 简介:目的: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模型在非线时间序列的预测能力及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在处理非线性非平稳性的优势,提出一种复合自回归经验模态分解支持向量机回归(AR-EMDSVR)模型,提高非线性非平稳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精度。创新点:1.研究非线性非平稳船舶运动的极短期预报问题,提出一种复合的预报方法;2.基于不同层次的预报模型和模型试验数据,分析非线性非平稳性对极短期预报精度的影响。方法:1.在SVR模型中引入基于自回归(AR)预报端点延拓的EMD方法,形成复合的AR-EMDSVR预报模型;2.基于集装箱船模水池试验运动数据将AR-EMD-SVR模型与AR、SVR和EMD-AR三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非线性非平稳性对极短期预报的影响以及不同模型的预报性能。结论:1.AR-EMD方法能够有效的克服非平稳对极短期预报模型(AR和SVR)在精度上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基于船模试验数据的预报结果表明:相较于AR、SVR和EMD-AR三种预报模型,基于AR-EMD-SVR模型的非线性非平稳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

  • 标签: 非线性非平稳船舶运动 极短期预报 经验模态分解 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 自回归模型
  • 简介:为了分析电流型CdZnTe(CZT)探测器的脉冲线性,利用CZT探测器测量得到了脉冲宽度为50ns的脉冲X射线响应曲线,采用波形时间积分法分析了其线性特性。结果表明,以波形时间积分为测量目标量,当X射线照射量在0.160-0.826mR范围时,在10%的不确定度范围内,样品探测器可作为线性测量系统的探测器件;以幅值为测量目标量,工作电压为400V时,在5%的不确定度范围内,样品探测器可作为线性测量系统的探测器件。

  • 标签: CDZNTE 脉冲X射线 波形时间积分 线性特性 幅值特性
  • 简介:采用理论模拟和IVA(inductivevoltageadder)产生的脉冲X射线,研究了PIN探测器输出电荷随脉冲辐射强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入射脉冲辐射注量是PIN探测器最大线性电流对应注量的16.2倍时,PIN探测器输出电荷仍然与脉冲辐射强度呈线性变化,偏离线性小于5%.

  • 标签: PIN探测器 线性电荷 脉冲辐射测量
  • 简介:基于考虑发射度效应的线性电子注边缘电子受力平衡方程,获得了约束电子注所需磁感应强度,通过对比约束不同效应所需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推导了发射度效应占主导电子注的临界半径公式。利用该公式分析了典型电子注的临界半径,分析表明在导流系数小于0.1EA.V_32时,电子注发射度效应对电子注的影响随电子注半径减小到亚毫米量级后迅速增大。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热阴极发射的线性电子注临界半径下限公式,分析表明采用较大负载的阴极有利于获得较高质量的电子注,且在电子注半径小于0.05mm后,常规热阴极的发射能力已不足以保证电子注工作于空间电荷限制状态。此外,在用缩尺法设计电子枪时,若缩尺后的电子注半径小于临界半径,则缩尺法将失效。

  • 标签: 线性电子注 发射度效应 空间电荷效应 临界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