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关于渤海国史应该属于中国史还是属于朝鲜史的一部分,不能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地去理解一些历史记载,而应当遵循一个基本原则:立足于现在,正确认识过去。凡现在在中国版图以内的古代民族或国家,都应视为中国古代的民族或国家;凡现在在朝鲜版图之内的古代民族或国家,都应视为朝鲜古代的民族和国家。而至于跨越现今国境的古代民族或国家,则应视为两国的共同历史,只是在叙述两国的共同历史时,要按照其历史的真实情况搞清其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即可。据此,渤海国的历史无疑应当是中、朝两国的共同历史,两国在撰写自己的国史时都可以将其纳入其中,这是“立足与现在”的问题。所谓“正确认识过去”,也就是搞清历史上的渤海国曾经是属于古代中国而不是古代朝鲜,这一问题的要点即是:渤海国的领土是否曾划入古代中国或古代朝鲜的行政辖区;渤海政权同古代中国政府或古代朝鲜政府是否有过从属关系。
简介:摘要:现存的馆藏壁画和部分原址壁画中,为了加固、保护壁画颜料层,在20世纪70—90年代,曾经大量使用加固剂和封护剂对壁画颜料层进行保护修复。受当时修复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局限,经过仅40余年的变化,一些早期的保护修复有机材料老化,导致许多壁画出现了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眩光、变色、龟裂、起翘等病害,严重影响壁画的长期保存和展陈。文章列举了国内外早期修复材料因老化失效而损害壁画的几桩案例,讨论了现代有机材料的老化对壁画保存的不利影响,并对修复材料的“失效”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可以认为,修复材料老化导致壁画外观的变化及保护材料未失效但造成壁画性质改变引发潜在病害的两种情况中任意一种,均可视为修复材料“失效”,为了长久保护壁画必须予以清除。最后探讨了清除失效修复材料时使用凝胶清洗和微乳液清洗等方法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简介:洞窟微环境相对湿度是影响壁画保存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开放参观对莫高窟洞窟相对湿度的影响,本研究选择莫高窟南区四个相似洞窟进行长达10年(2004~2013年)的定期监测,对比分析了开放洞窟和关闭洞窟其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开放洞窟相对湿度在开放时段波动频率与游客参观频次正相关,发生降雨时开放洞窟相对湿度迅速上升,关闭洞窟可有效阻隔窟外相对湿度波动的影响。开放洞窟在参观量大的旅游旺季,其相对湿度月极大值、日较差月均值以及日极大值超过60%的频次均明显高于关闭洞窟。将开放洞窟关闭,关闭洞窟开放后,其相对湿度呈相反规律变化。开放参观会导致洞窟相对湿度水平显著升高,日波动幅度明显增大,从而增加壁画劣化风险。这些结论可为洞窟的预防性管理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汉初的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保留了较多的楚文化成分,楚文化成为构成汉初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汉初期在服饰方面有"汉承楚风"的倾向,首服、发型、服装等不同程度地受到楚风楚俗楚服影响。汉初的男子首服中,有多种样式的冠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楚冠,如法冠等;西汉时男女穿着的深衣,也延续了楚式深衣的部分特征;甚至汉初女子发髻造型也不免受楚女子发式影响。汉初的服饰文化无论在服饰样式或是审美倾向上,都与楚文化有一定的承袭关系。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因为楚文化根基深厚,还由于汉朝的开国君臣多为楚人,楚风楚俗流行所致。本文将从服装款式、男子首服、女子发式、审美意识四方面详细剖析楚文化对西汉初期的服饰文化产生的影响,并分析汉初服饰受楚文化影响的原因。
简介:<正>近几年来,湖北湖南在长江三峡两岸,江汉平原西南部,洞庭湖北岸又陆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大溪文化遗址.经过试掘和正式发掘的有十多处,发表了一批宝贵资料,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展了一些综合性和专题性的研究.如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的关系,大溪文化社会性质,大溪文化分期等.其中对大溪文化分期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有林向同志的三期说,何介钧同志的四期说,张之恒同志的五期说.这三种分期意见,不仅有粗分与细分之别,而且各期所归纳的遗址,包涵的内容,文化特征也不近同,甚至对大溪文化性质的认识也有差异.本文想以关庙山遗址分期为基础,与其它大溪文化遗址比较研究,来论述大溪文化分期(主要是从陶器方面分期),并分别对以上三种分期发表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作为参加大溪文化分期讨论的一种意见,以求教于同行们.
简介:环境温湿度是影响文物保护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通过对奠高窟北区(132窟)封闭与开放洞窟的监测,对比分析了封闭对洞窟温湿度的影响,并通过人工冷凝确定了洞窟水分的主要来源。开放洞窟的温湿度随大气波动变化,但日温度波动幅度较小;潮湿天气对洞窟湿度影响较大,窟内温湿度主要受外界天气过程影响。相应地,洞窟封闭可消除外界气候及其温湿度日波动的影响,但可导致窟内湿度增高,这说明有来自围岩的水分进入洞窟。长期的封闭会使空气相对湿度明显增高,激活盐分,不利于壁画的保护。而在封闭洞窟内安装冷凝除湿一温湿度控制系统可有效地控制洞窟内的温湿度。洞窟水分的有效收集,证明有来自围岩的蒸发水分。洞窟封闭对比研究为洞窟类文物保护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简介:论述了西安城墙东门箭楼的文化背景,实地考察了风化外状,并对风化外状进行了分类测试。通过对砖坯墙体材料进行化学全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吸水率测定(含他和系数)、冻融实验、泛霜实验、环境污染与水文气象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东门箭楼砖坯墙体不同风化外状的风化因素,同时对现代修缮用砖的理化性能及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温度的交替变化、水的冻结与融化使得砖坯裂解成碎块;干湿引起可溶盐的结晶与潮解以及自然界中的雨水、地面水或地下水、污染气体等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氧化等方式,使得砖坯墙体表面酥碱粉化。同时说明研究适用于古建筑修缮使用的抗风化仿古青砖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