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重点梳理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自创刊以来25年的理论状态,力图从历史发展、分布格局、核心命题三个方面来展示《学报》在中国电影理论发展历程上的位置、贡献及不足之处,在将《学报》的理论状态清晰阐明的同时,希望能对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状况进行概括性描述,并在《学报》的理论状态与中国电影理论发展状况的关系中透视《学报》作为专业电影学术期刊的特点。
简介:如果说观众调查是电影和电视研究领域内一项普遍的做法,那么重新审视这一学科初创时的重要时刻,并且总结一下其中需要吸取的教训,就很有价值了.弗吉尼娅·南汀格尔的一书既是对英国大约从1980到1987年之间进行的"文化研究的观众学尝试"项目的一次批评,也是对这一研究领域进入新阶段的一次预览.
简介:纪录片:人类生存之镜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实”存在。真实首先是一种哲学上的形而上学的假设,是人们观念的产物,是人类的理性为了达到对世界的理解而凭空创造出来的。它指的是一种绝对状态,是无法由人的实验或观察来证明的,科学也只是用某种假设近似地去描述世界。其次,在我们日常经验中所使用的“真实”的概念,是依附于一定条件之下的,没有这个条件,也就无所谓真实。任何一种所谓真实,都是某种方法的产物,方法决定结果。就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个体的经验决定着他们对真实的判断。比方说,如果世界是一个苹果,我们作为写生者,看到的只是苹果的一个侧面,所以我们留在画纸上的素描与我们所看到的苹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简介:诞生于两千年前的耶稣是基督教的中心,基督教之所以为基督教,就在于有耶稣这个人,因此耶稣是整个西方基督教信仰与文明的基础与柱石.关于耶稣生平的故事叙述即是新约圣经的四部福音书,因此在西方电影史中,涌现出众多由根据福音书改编而来的反映耶稣生平或塑造耶稣形象的电影.从1916年格里菲斯的(Intolerance)为肇端,很多重要的电影导演都尝试过把耶稣搬上银幕,其中不乏广受瞩目之作,如西席·地密尔1927年的(TheKingofKings,并于1961年重拍)、乔治·史蒂文逊1965年的(TheGreatestStoryEverTold)、意大利导演弗朗哥·柴菲莱利1977年的(JeSuSofNazarreth)等等.在本部分的第二个专题研究中,我们选取了在西方最有代表性的三部有关耶稣生平的电影,分别是帕索里尼的、马丁·斯科西斯的和德尼·阿冈的.三位导演的艺术造诣都是超一流的,他们的作品也各自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特品质.尽管有的作品也引起过巨大的争议甚至宗教界的抵制,但到目前为止,只要是研究电影中的基督形象,这三部电影就不可忽略.鉴于由著名演员梅尔·吉布森导演的于2004年2月公映之后引发了巨大争议,本文也将此片的介绍分析列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