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回家》是女作家陈霞继《天风吹固的冰火》之后的第二部散文集,由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化石走廊"、"心碑石刻"、"读书随想"、"教育手记"四辑,记述了作者

  • 标签: 回家出版 散文集回家
  • 简介: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伟大的革命作家茅盾,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他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业绩,不仅是属于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研究茅盾的论文及资料是很丰富的,现由李岫编辑成《茅盾研究在国外》一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包括苏、德、捷、法、西、英、美,希腊、日、蒙、越、朝、泰等十四国学者关于茅盾研究的论文及资料的集子。全书五十万字,书前

  • 标签: 革命作家 世界文学 李岫 精神财富 中短篇小说 《子夜》
  • 简介:文章认为,五四时期,“茅盾开始比较系统地引进现实主义,并逐步形成自己以文学进化论为主导、兼具功利性和开放性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茅盾早期现实主义理论的一大特点是“文学进化观与强烈的时代责任感统一于鲜明的社会功利目的”。“这种以社

  • 标签: 时代责任感 五四时期 文艺观 理论反思 夜读偶记 创作潮流
  • 简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整个世界文学产生裂变的转折点,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有了明显的裂隙。整个文学的走向开始有意识整体性地由外倾走向内倾,弗罗伊德、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研究人的无意识心理和动机,探索无意识深广而渺远的领域正好契合了这个时代文学家们打开人的心灵深处那片黑地,展现人的生

  • 标签: 论茅盾 精神分析学说 时代文学 现代文学 心理分析 性爱描写
  • 简介:原本计划在11月26日向社会公布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终于在11月28日的凌晨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四部获奖作品就这样呈现在了社会公众的面前。这次的四部获奖作品分别是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麦家的《暗算》、周大新的《湖光山色》。据说当下时代的文学早已边缘化了,我真的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真诚地关注着文学,关注着茅盾文学奖。

  • 标签: 茅盾文学奖 社会公众 获奖作品 《秦腔》 额尔古纳 《暗算》
  • 简介:2014年7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茅盾研究会和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和安徽黄山书社协办的“茅盾研究回顾与前瞻学术讨论会暨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会”在古城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近8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讨论会上,专家学者们就茅盾研究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以及相关史料的整理发掘、茅盾的文学创作、文艺批评和研究、文学期刊编辑等问题分六场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讨论。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有共同认识,也有不同思想的交锋,气氛活跃、热烈。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茅盾研究 回顾与前瞻 理事会 中国 综述
  • 简介:这是作者参加“走马黄河”文化考察活动后的一本散文集,也是一本灵性极强的随笔集。这种灵性,首先表现在它那独特的叙述方式上。它看似游记,但又不断地前跳后跃;它有时认真地记人叙事,但有时又大谈自己的心灵感受,甚至在一些史料中东游西走;它以El记的形式标示着作者的行走轨迹,然而很多地方又在回忆过程中四处旁涉,到处穿梭。以至日期成了一道虚设的背景。它带给我们的只有片断,是一个个时间和空间上的碎片拼接,漫不经心,自由放任。似乎很不讲究行文的规范。

  • 标签: 散文集 随笔集 作者 灵性 独特 叙事
  • 简介:本文试图对《自杀》中的环小姐的复杂矛盾心理和定剧原因作一点解读,借以管窥五四时期新旧文化交替之际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特定心态,洞识文化基因对人的深刻影响。

  • 标签: < > 文学评论 茅盾 小说 环小姐形象
  • 简介:“暴露与讽刺”论争中郭沫若与茅盾各以具有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的作家精神和价值观对论争的展开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并通过对立的扬弃和克服,再一次调整文学与民众的关系,深入探讨抗战文学运动推进的方向,使抗战文学具有了同时代世界文学的现代性特质。

  • 标签: “暴露与讽刺” 论争 郭沫若 茅盾 扬弃和克服
  • 简介:1935年12月1日出版的大型文学月刊《文学》第5卷第6号在发表周文描写川康军旅生活的小说《山坡上》时,时任主编傅东华不但删去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改动了不少文字,还在“文学论坛”栏发表《一个小小的实验》①,对周文近段时间以来的创作提出批评,为此引起周文不满,从而导致长达半年之久的论争发生。在傅东华删去的文字中,包括王大胜在肚皮被刺伤的情况下仍与李占魁搏斗的约两千字的部分,在傅东华看来,“这样的描写,总不免要使人想起了一部什么旧小说里的‘盘肠大战’的奇迹”②。在后来发表的文章中,有三篇题目出现了“盘肠大战”㈣,故人们将此次论争称为“盘肠大战”论争。根据现有资料可以知道,卷入此次论争的人还有好几位,其中谢六逸、沈起予、邵洵美写文章参与了论争,茅盾

  • 标签: 茅盾 郭沫若 《文学》 军旅生活 文学月刊 周文
  • 简介: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自1982年以来,每四年评选一次,迄今连续八届共评选出36部作品。为方便读者熟悉和阅读,现将获奖作品和作者名单集纳如下:

  • 标签: 茅盾文学奖 长篇小说创作 文学奖项 社会主义文学 茅盾先生 作者名单
  • 简介:新出版的黑婴著《文海潮汐》中,有《谢六逸编<言林>副刊》一篇,谈1935——1937年谢六逸为上海小型报纸《立报》编《言林》副刊的情况。的确,《言林》编得很有特色,巴金说:“在《言林》里,大半是时代的呼声,而且是青年的呼声,短小精悍,活泼、热烈,是那些文章的特点。”当时有“《言林》体”这个说法,达到了谢六逸在《言林》问世第一天所写《开场白》的要求:“报纸面积小,小中可以见大。文章不怕短,短中可以见长。篇幅虽然紧缩,品质却已增高。”谢六逸作为副刊编者和新闻学者,其功不可埋没。

  • 标签: 谢六逸 立报 新闻学者 施蛰存 梅雨之夕 农民文学
  • 简介:《鲁迅译文集》再版无必要赵武平先生在《中华读书报》发表了《〈鲁迅译文集〉再版待何年》。倪墨炎先生又发表了《〈鲁迅译文集〉再版有可能》。我提一个问题,可有必要再版?无须讳言,在鲁迅的全部文学业绩中,译文部分是差的。如果我们承认“金无足赤”,则应该允许我...

  • 标签: 鲁迅 药用植物 《中华读书报》 文集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再创作
  • 简介:<正>茅盾的《蚀》三部曲自问世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文学评论界对它发表了不少剀切的见解,但由于种种原因,《蚀》也曾受到各种指责,未能得到正确的、合乎实际的评价。本文试就《蚀》的主题和社会意义两个问题作些探索。一《蚀》三部曲的主题是什么?许多研究者认为:《蚀》反映了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他们在革命风浪中阶级的弱点。这诚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进一步想:反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面貌云云,是不是作者的最主要的、最终的目的?我以为,用上面这种说法来概括《蚀》

  • 标签: 《蚀》 小资产阶级 茅盾 静女 知识分子 《幻灭》
  • 简介:茅盾先生二三事我认识茅盾先生虽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但接触较多,逐渐熟悉起来却是在"文革"之后,特别是1976年以来,因工作关系,我常常去拜访先生,求教于先生。当然,我是作为一个文学刊物的编辑,一个后生晚辈,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接触先生的。而先生所给予我的教益,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

  • 标签: 茅盾先生 作家协会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 《人民文学》 文坛忆旧 杨开慧
  • 简介:十多年前.我一场大病之后,渐渐地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年里.收获是厚重的,过去梦寐以求,但终求不得的许多珍品今天终于如愿得手。令我尤其惊喜的是,当我得到茅盾的第一幅书法立轴之后,我便继续追踪下去.在漫长的时光中,我又陆续寻觅到了一批茅盾的诗词、书法作品,除了二幅镜芯外。其余均为纸本立轴。这些作品有的公开发表过.有的尚未见诸报刊。将有关茅盾的一批珍贵的文学资料及艺术作品整理出来,尝试着解读茅盾书法作品的美学意义,应该是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 标签: 书法作品 茅盾 诗词 收藏 美学意义 作品整理
  • 简介:谈到茅盾的著名长篇小说《虹》,不能不谈到两位革命女性,一为秦德君,一为胡兰畦,是秦德君将其好友胡兰畦的事迹讲述给茅盾而成为《虹》的写作素材。秦德君与茅盾的相识、相恋是同去日本避难之时,曾情深意重,共同生活两年,终却成为一场“樱蜃”。其后政治、历史因素的夹缠,爱与恨的纠葛,更让人感慨良多。

  • 标签: 茅盾 政治 历史 爱情 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