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Atkinson(2002,2010a,2014)以认知科学领域关于扩展认知和具身认知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二语习得研究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论。该理论强调心智、身体和世界共同作用并影响二语学习,主张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支持学习者动态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态环境,学习者内部认知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协同是二语学习的基本条件。本文介绍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论的背景、主要观点、方法特色等,并讨论其理论价值和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简介:现代西方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在对语言、修辞和认知关系的假设上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因此深入考察修辞与认知的关系对修辞学的发展或有所裨益。结合意象图式、语篇分解等理论,文章对语言中的修辞行为进行分类,建立了基于意象图式的修辞分析模型。该模型包括修辞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因和语篇维度两个方面。说话者在每个基本语篇单位中,在语调(或句读)单位、小句、命题和话语行为四个维度上,通过对主导意象图式所对应的知觉组织原则的遵循或违背实现修辞行为,最终通过这些基本修辞行为构建整体语篇所要达成的修辞效果。
简介:认知法教学是语法翻译法的现代形式,是一种把认知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外语教学的思想体系。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认知心理学对教学的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本文从认知法的教学过程中蕴含着折衷精神这一角度,尝试分析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在认知法中的体现,从而强调认知法的贡献,提倡用折衷的观点看待英语教学。
简介:多模态认知诗学是多模态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析角度,它关注读者的认知体验,探讨多模态意义表征与读者感受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多模态视觉交流理论中的簇分析在分析多模态语篇中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是忽视了读者的认知加工过程。视觉交流中的簇分析和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结合,既能充分分析多模态语篇的表层结构.又能发掘读者感受,是多模态认知诗学研究的分析方法之一。
简介:探讨了"狗"隐喻在汉英语言里的结构、语用功能、使用域等方面的异同,从认知和文化的视角讨论了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
简介:语法学者对“HOME空间构式”(如gohome)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受传统语法影响,认为home是副词;另一种受生成语法影响,认为home是“光杆名词”或“轻名词”,构式中存在“虚位介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角度探讨HOME构式的形成机制,认为home是路径-背景合并型的卫星语,是语言内在的语法机制(词汇化、标记性)和人类的认知规律(典型范畴、认知突显、经济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对广义的“运动动词+空间名词”构式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简介:不少英语学习者都感到听力的提高是个大难题,听力差成为实现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一个瓶颈。造成听力差的主要原因,一是训练材料选择不当,二是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本文认为选用的听力材料要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难度又要适当。没有难度就不能促使学生提高水平;太难则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让学生树立信心。听力材料还要有趣味,有意义。教学中应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循环的方法,要强调听力训练的互动性。互动方法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提示指导,也包括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此外,课前预习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简介:为了进一步认识多义词形成的原因和认知手段,讨论了认知语义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和转喻观与英语多义词的关系以及为英语多义词教学带来的重要启示,旨在提高多义词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简介:一、引言皮亚样的认知发展理论科学描述了儿童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深入揭示了儿童从婴儿期到青年期的思维发展规律。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程碑。该理论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同化、顺应和图式等新概念的提出匠独具、富有创见。它不仅对心理学,而且对教学实践,...
简介:20世纪后期创立的关联理论,使语用学发展成一个新的语言学研究学科。关联理论的创始人斯波伯和威尔逊指出:“语用”是人类思维的能力;语用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它对真实世界的自然现象——人类的语言交际行为一作出诠释,这才是语用学研究的真正用武之地(Sperber&Wilson1986/95)。语用学不应该只是自然语言的语义研究分支。语用学应该建立在认知学科的框架之中。只有这样,语用学理论才能有别于任何基于哲学层面的语义研究和意义分析,才能对复杂多样的语言运用作出解释或回答。
简介:简·贝尔的认知诗学翻译理论将认知诗学与文学翻译结合起来,从认知的角度重新审视文学翻译的本质、目标、原则和策略。该理论认为,翻译诗学就是对文学作品文学性的研究,译文要充分尊重原文本的诗学形式,尤其要注意前景化特征带来的诗学效果。该理论特别强调:文学翻译是翻译的本体,非文学翻译只是一种改写行为。
简介:本文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出发,采用Langacker的网络模型,分析“泡”字的原型与词义引申,研究传统词义与新词之间的关系,解释新词的构成,并提出“泡”字的网络模型。
简介:本研究利用镶嵌图形测验和隐喻理解水平测验,对不同认知方式和不同性别被试的隐喻理解水平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在没有语境情况下,场独立型被试的隐喻理解水平显著高于场依存型被试,认知风格与隐喻理解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不同性别被试的认知风格和隐喻理解水平都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女性隐喻理解水平显著高于男性。
简介: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对三所中学和三所大学共五百名学生的认知风格及英语学习成绩进行研究。本项研究结果表明,认知风格影响英语学习效果。
简介:从叙事的角度看,《洛阳伽蓝记》中多处呈现了作者杨街之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其文本意图。面对这一叙事现象,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认知。译者认知分析重在析出译者对《洛阳伽蓝记》所采取的认知姿态及相应的翻译处理方式,从而厘清翻译认知如何在深层次上影响典籍翻译决策和翻译话语生产,并最终在整体上塑造译者的自我身份。
简介:本文借助心理学有关元认知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听力理解的元认知理论,界定和细化了听力理解的元认知策略,提出了元认知策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在听力教学中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简介: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以来,英语过去时的习得问题逐渐引起语言学界和认知科学界的注意,尤其1986年RMM的提出,更是掀起了至今未衰的过去时问题的研究狂潮。本文回顾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Chomsky和Halle单一规则机制的解释;RMM单一联想机制的解释;Pinker规则和联想的双重机制解释和Yang的强调渐变性的单一规则机制解释。
简介:本文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阅读元认知策略培训对提高英语低水平者的阅读策略及阅读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班学生经过阅读元认知策略培训,其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及阅读水平都明显高于控制班学生;2)实验班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其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和阅读水平都明显高于前测成绩;3)实验班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其两次测试的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和阅读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培训能有效提高低水平者的的英语阅读策略及阅读水平。该研究对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简介:语篇的隐性连贯不借助衔接手段,而是通过语篇参与者构建共同的"认知世界",运用语用认知推理机制,寻求语篇上下文的语域的一致性和推理的顺应性,获取心智上的连贯,然后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
简介:
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论述评
基于意象图式的认知修辞分析模型
认知法与折衷式英语教学(英文)
多模态认知诗学语篇分析方法初探
文化与认知:“狗”隐喻的汉英对比研究
HOME空间构式的认知阐释及其启示
听力教学中的认知方法指导(英文)
认知语义观与英语多义词教学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与外语教学
从“语义学”的分支到独立的“认知语用学”——关联理论对认知语境中语义研究的贡献
诗学与效果——简·贝尔认知诗学翻译观述评
原型与词义引申:以认知语法看汉字“泡”
认知风格与隐喻理解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
认知风格与英语学习成绩的效率研究
《洛阳伽蓝记》英译的译者认知与翻译处理
英语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的培训
英语过去时习得的认知机制之争
阅读元认知策略培训的有效性研究
从认知语用角度看语篇的隐性连贯
利用元认知策略促进农村学生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