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NP1)+在+NPL+VP+NP2”歧义的复杂性表现在NPL与NP1、NP2的空间位置组合的可能性,空间位置组合的可接受程度直接导致了歧义程度的高低。通过对空间兼容度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空间的兼容度直接导致了歧义的单义化或者弱化”的结论,具体表现为:歧义量与歧义度正相关,“次兼容度与最大兼容度”由大到小的4种比值2:2、2:3、1:2、1:3直接对应了歧义度由高到低的4种不同情况。
简介:一些动词在进入"第1人称+V+了2"格式后,可以零语境或依托语境表达行为将然,本文概括了此类动词的特点,并揭示了该类动词进入将然义"第1人称+V+了2"格式后所表现出的共通的意象图式。就"第1人称+V+了2"格式整体的将然意义,文章分别从听话人语义解读、说话人语义建构两个立场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该格式"近时将来"、"意志将来"的将来时特征。
简介:“温都姑娘关于爱情的意见”等“NP1+[P+NP2]+的+XP”词语串的结构层次为“[温都姑娘][关于爱情的意见]”,因此它可以构成一个语法形式,也可以不是一个语法形式。这种词语串与“NP1+的+P+NP2+的+XP”结构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不同:层次切分不同,结构来源不同和句法性质不同。
简介:汉语双宾结构中,语素成分“给”、“走”或者其隐性形式在决定问宾的题元角色、双宾结构的语义蕴含以及直接宾语的传递方向方面都起着决定性作用,而VP投射内问宾和直宾之间的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关系制约着英汉语双宾结构的句法语义属性;连续统概念能更直观地显现汉语各类动词的双宾属性。依据Chomsky(2005a,b;2006)探针-目标一致关系理论和不可解读特征移交性理论,英汉双宾结构中的三个论元成分均可得到恰当的格赋值。
简介:本文采用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探究“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给”字句偏误率最高的偏误类型:因缺少谓语动词而误用成双宾语句的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偏误产生的原因是留学生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足,最后对“给”字句的教学提出参考建议。
简介:研究了用3,3'-己烷基撑-双-(1-苯基-4-乙酯基-5-吡唑酮)的氯仿溶液在稀硝酸介质中对稀有元素铪的萃取行为。确定了萃合物中铪与萃取剂之比为1:2,分子组成为HfA2,萃取反应为阳离子交换-配位机理,条件萃取平衡常数为1.75×104,萃合物的分子为螯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