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通过课堂教学实例,探讨过程写作法中的“分组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认为分组活动不仅能够减轻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活动中的焦虑心理,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够使学生开拓思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去认识一个事物。“分组讨论”对于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文章还指出了“分组讨论”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建议。

  • 标签: 过程写作 分组讨论 第二语言教学 教学法
  • 简介:本文主要就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是关于学校课程的界定问题,原有的定义失之偏颇,应予以校正;其次是关于教师与德育的问题,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人格以及对学生的态度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学校 课程 目标 教育
  • 简介:《伊索寓言》中有一则非常著名的《狼和小羊》的故事。从前,一只狼在溪流上游喝水,看到一只小羊在下游喝水。“那是我的晚餐,”狼想,“我要找一个借口吃掉他。”于是,他恶狠狠地对小羊说:“你怎么敢弄脏了我的水?”“我没有,”小羊回答说,“我在下游喝水,怎么会弄脏你喝的水呢?”“那么,”狼见此计不成,

  • 标签: 《狼和小羊》 教育 《伊索寓言》
  • 简介:汉语国际教育其实是汉语文国际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国古人往往把“语”和“文”相连使用。形成了具有两千多年的一个术语——语文。汉语国际推广的目的是使国外学习者通过学汉语达到对中国文字、文化、文学、文章技法的把握。所以,我们的汉语国际推广,其实是汉语文推广;我们的汉语教材,其实是汉语文教材;我们的汉语教师,其实是汉语文教师。因此,我们的汉语国际推广教材就应该是汉语载汉文的教材;我们的汉语教师就应该不仅懂汉语,而且是懂汉文字、文化、文学、文章的教师。只有这样,“汉语热”才能“热”得实用,“热”得永久。

  • 标签: 汉语学 汉语文学 汉语教学 汉语文教学
  • 简介:通过读后访谈的方式,我们对20名中级汉语学习者阅读时猜测78个词语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从猜词步骤和猜词依据使用率两个方面,总结了汉语为二语时猜词过程的一般步骤。我们认为,汉语阅读者的猜词过程体现其阅读模式:既有自下而上的加工,也有自上而下的加工,少数水平较高的学习者还会利用多种语料“交互式”地加工。学习者的具体猜词过程没有固定顺序,存在一些个体差异。总的来说.先利用语素自下而上地猜词,再借助语境自上而下地猜词的比例较高,这说明中级学习者正处于汉语水平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中。最后本文将英、汉为二语的猜词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两者的异同及其词汇特征方面的原因。

  • 标签: 汉语阅读 猜词过程 阅读模式
  • 简介:红色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色彩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崇尚的颜色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含义。经过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认知系统不断改变和完善,“红”由最初的颜色义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最终形成投射到其他语义空间的表“喜庆、吉祥、顺利、美好”等意义。本文从心理空间的角度出发,阐释“红”如何通过空间的投射和整合,形成新的语义过程

  • 标签: 心理空间理论
  • 简介:甲骨卜辞时期,个体事物主要有“数+名”、“名+数”、“名,+数十名,”三种计数方式,“名,+数+名。”是“名+数+容器量词”、“名+数+集合量词”类推的产物,拷贝型量词是个体量词的最初形式。西周以后,拷贝型量词被一般名量词替代,量词观念开始建立。量词产生后,在不可数名词的数量结构的类推作用下数词后面添加量词成了一种规范。汉语“数+量+名”结构由不可数名词的计数结构“数+量+名”类推而来,同时也是汉语内部自我调整的产物。两种不同的语序“数+量+名”和“名+数+量”基本语义相同,均可用于计数和描写,只是表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但这种区别仅仅是倾向性的。因此,“名+数+量”和“数+量+名”具有相同的话语功能。

  • 标签: “名 +数+名2” “数+量+名” 语序
  • 简介:汉字部首法经历了自《说文》根据字义而设立的文字学部首法始,到《字汇》比较成熟的检字部首法,其1500年间经历了不断累进的转变过程。通过《字通》这部书的研究,得以展现部首法转变阶段的面貌。同时指出《字通》在转变过程中的地位、贡献与问题,有助于部首检字法历史的研究。

  • 标签: 《字通》 部首法 部首检字法
  • 简介:在语文教育的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从而为大学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找到语文教育语境下的出路。文章即从大学思政教育存在的具体困境出发进行分析,接着指出语文教育在大学思政教育中能够起到的具体作用,最后对从语文教育语境的角度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出路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大学语文 语文教育 思政教育
  • 简介:“抢救国文教育联盟”七月十三日举办“起向高楼撞晓钟——谈当前国文教育之危机”座谈会,联盟总发起人余光中教授提出行动宣言,坚决反对如此“政教合一”的不当操作。

  • 标签: 教育联盟 国文 宣言 抢救 政治 台湾
  • 简介:<正>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学校的产生是教育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学校是在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之后才形成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剩余产品比较丰富,使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人有条件脱离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

  • 标签: 学校教育 云南 兴办学校 私学 书院 公元
  • 简介:第一个吃螃蟹的是英雄!第一个吃西红柿的是英雄!第一个搞素质教育的是英雄?看了风马牛不相及的题目,也许会感到古怪;看了开场白的排比,明眼人就会觉得问题的可思辨性了。唐人皮日休《咏螃蟹》诗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升。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螃蟹一身铁甲,两把钢钳横行霸道,令人望而生畏不敢问津,故又名“横行介士”。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要冒点风险,拿出勇气才行的,正因为这样,鲁迅先生盛赞“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勇士者,英雄之谓也。西红柿最早生长在南美洲秘鲁的崇山峻岭里,人称“狼桃”。顾名思义,这东西是暗伏杀机的。因此人们只将它作为观看之用,欣赏其成熟时那娇艳的色泽,谁也没有胆量尝一下。后来一个名叫俄罗达拉里的英国公爵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他的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人遂称“爱情苹果”。名字的温情,并没有改变人们对它的看法,还是没有人有胆量咬一口。直到一位法国画家于静物写生之余,实在无法拒绝诱惑,“拼死吃河豚”,感受到了那酸甜可口的美味,西红柿才走上了人们的餐桌。以“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是英雄之逻辑推之,“第一个敢于吃西红柿的人”同样是英雄。

  • 标签: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西红柿 螃蟹 皮日休 教育改革
  • 简介:在日本,汉语教科书的作者有中国人也有日本人,近年来独立编写汉语教科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年都有中国人编写的汉语教科书出版.不仅日本的大学,连一些短期大学、中等专科学校,高中和地方的业余教育机构也都设有汉语课程.中国的对外汉语教育界不要闭门造车,要努力了解外国学习者的情况编写符合外国人特点的汉语教科书.

  • 标签: 日本 高等教育 汉语教育 对外汉语教学 教科书 教育机构
  • 简介:<正>怎样对教育质量作出科学的评价,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这个难题又是不可回避的。从作文和论文如何评分这样的具体问题,到教学质量,班主任绩效,乃至教师选拔,教育系统的功能等种种问题,如果没有一种比较科学的测量评定方法,谈提高、谈试验、谈改进都将成为一种随心解释的事,无标准可言。近来,为了寻求数量标准,追求量化的潮流还是有增无减,似乎只要量化了,就科学了。实际并非如此。100分与0分平均,

  • 标签: 综合评定 综合评分 权数分配 评分者 课堂教学质量 模糊统计试验
  • 简介:<正>孔子毕生从事教育,是一个“学不厌、教不倦”、“循循然善诱人”的教育家。《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份宝贵遗产。书中概括了他在教育目的、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有许多可供借鉴。

  • 标签: 孔子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 教育作用 君子 中国教育史 教育家
  • 简介:在美国汉语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AP中文与中国文化课程以及考试的设立与推进。AP的全称是AdvancedPlacement,AP课程是指学生在高中阶段预修类似于大学相关程度的课程,AP考试是美国高中生进入大学的重要考试,其成绩为全美绝大多数大学接受,可以折成大学的学分,从而节省学生的大学学费。

  • 标签: 美国 教育 汉语 中国文化 相关程度 高中生
  • 简介: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师德思想、教师素养、教育本位目标等教育教学思想影响了许多教育工作者,这些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语文教育产生了影响,而且在今天依旧对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很深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探讨,着重分析其教育思想在语文教育方面的重要启示,包括教师素养在师德方面的建设和教育如何追求"真善美"的目标。通过探寻其对于语文教育的启发引导,希望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成功。

  • 标签: 陶行知 师德 真善美 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