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片粤语语音特点何科根吴片粤语,有的学者在划分广东粤语分区时把它作为次方言且独自成一片①。语音上颇有个性,很有研究价值。从地理分区上说,所谓吴片,具体指广东粤西鉴江中下游地区,该区通行粤语,人口10万左右。片内又可划分为两个区域:一是吴川县...

  • 标签: 广州话 粤语 韵母元音 上古声母 泥来母字 语音特点
  • 简介:实际应用发现,MicrosoftOfficeWord自动拼音标注系统存在不完善之处,如音节拼写错误、变调错误、轻声错误、多音字词标音错误、隔音符号遗漏等。调查多种在线和单机版字音转化工具,指出存在问题。在真实文本语料支持下,基于规则和统计相结合原则尝试解决汉语自动拼音标注系统准确及高效问题。

  • 标签: 汉语拼音 WORD 自动 标音系统
  • 简介:“糟了1”最初是一个松散结构,由动词“糟”后接动态标记“了”,表示“用酒糟腌制了”,后泛化为“糟蹋义”,属于行域范畴。“糟了2”句法位置后移,用作形容词性谓语和动词补语,表达“糟糕义”,具有评价性功能,属于知域范畴。用作话语标记“糟了3”不仅表达意外之情和否定态度,还常常与建议、批评、指责等言语行为连用,属于言域范畴。语义泛、句法位置、主观、使用频率和双音化作用是“糟了”语法重要动因。

  • 标签: “糟了” 语义演变 三域 语法化
  • 简介: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与其P,不如q”句式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主观过程。说话人视角调整对该句式主观贡献最大,其次是说话人情感和认识。说话人视角由“当事人视角”向“说话人视角”转换,说话人情感主要通过“不如”前加评注性副词和P、q后加评说成分来实现,而说话人认识是指该句式表达由客观描述向主观认识转变。

  • 标签: “与其P 不如q”句式 主观化:说话人的视角 说话人的情感 说话人的认识
  • 简介:从现代文学革命开始之后,汉语文学发展就是在西方现代历史背景下进行变革,白话文学观念出现,新主题、语言形式、文学功能等方面的改变,汉语本质和内涵改变,其实是汉语语法一种重要体现。本文对汉语语法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汉语文学快速发展。

  • 标签: 汉语 语法化 分析
  • 简介:连词“与其”本是一个跨层结构,后来才被重新分析为一个连词。“与其”词汇可分为两个过程,即“与+(其+VP)”结构由“动宾结构”发展为“介宾结构”过程和连词“与其”从介宾结构“与+(其+VP)”中产生过程。“与”虚化、“其”指代功能弱化是“与其”词汇主要动因,而韵律构词规则是“与其”词汇直接动因。

  • 标签: 词汇化 虚化 指代功能 韵律
  • 简介:俗话说,“出门看天气”。天气变化与人们工作、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人们对天气预报、气象报道总是给予了相当程度关注。细心的人们可能会发现.新闻媒体中气象报道风格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比如中央电视台气象先生、气象小姐的话多了起来,和人们唠叨起了家常,与人们距离拉近了。

  • 标签: 倾向 亲民 风格 气象 变化 发现
  • 简介:表量粘着副词“有所”形成于南宋。机制是[有[所VP]]结构重新分析为[有所[VP]]造成界限转移而成。基本动因是“所”语义所指消失,双音句法韵律促使以及VP具有相对明显量域特征。

  • 标签: 有所 语法化 动词量域
  • 简介:元音尾是指入声韵在演变过程中因塞音韵尾与主元音之间协同发音而增生了一个元音,这个元音最后替代塞音韵尾成为古入声韵韵尾。文章考察了汉语方言入声韵元音尾现象,整理出了元音尾不同阶段类型,并分析了元音尾产生动因。

  • 标签: 汉语方言 入声韵尾 元音尾化 协同发音 语音演变
  • 简介:现代汉语中“我说”从一个表示“行为义”主谓短语发展为兼表“认知义”,后又发展为作“话语标记”语言结构,经历了一个语法过程。同时,也是主观性不断增强过程。文章考察“我说”格式语义演变情况,分析其中一些特殊现象,并探讨其主观演变过程。

  • 标签: 我说 语义演变 主观化
  • 简介:文章通过对518个中古入声字在晋东南晋语中舒情况调查,从古声母清浊、古韵摄和入声舒调类归属三个方面对晋东南晋语入声舒情况做了全面系统描写和分析,并与山西其他晋语区入声舒现象做了比较。

  • 标签: 晋东南晋语 入声 舒化
  • 简介:本文认为,企业家阶层形成,是搞活国有企业、实现经济体制根本性变革重要因素,通过对全国企业家队伍现状分析,提出了培养和造就职能企业家队伍,除了教育和锻炼外,更重要是尽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企业领导聘任制度与考评方式、建立经理人才市场、用法律规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创造有利于企业家形成环境机制。

  • 标签: 职能化 企业家 形成机制
  • 简介:“以便”是现代汉语中常用一个表示目的关系连词,文章通过分析,指出其语义有两种:一种是表示使下文说目的容易实现,可替换为“以便于”;另一种是单纯表示目的,不能替换为“以便于”。同时文章在语义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便”与“以便于”、“以”用法区别以及“以便”语法过程。

  • 标签: 目的 连词 以便
  • 简介:文章认为,从唐代到清代,“一般”由数量短语词汇化为形容词,语义演变路径为“一种〉同样〉普通”,此后在谓语位置上“一般”又经历了语法,能参与到“X(如/似/像)Y一般”比拟式中,充当比拟助词。考察“一般”语法过程可以发现,“x如Y一般”类比拟式是由“xY一般”式添加像义动词“如/似/像”而来,而非由“X如Y”类比拟式添加助词“一般”而来。

  • 标签: 一般 词汇化 语法化 平比句 比拟式
  • 简介:"却"从上古动词发展到现代汉语中一个常用副词,其间经历了漫长时代,其语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现代汉语中诸多用法产生了影响。在历史演变视野中考察"却"不断演变、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其语义演化机制和原因。

  • 标签: 语义 演化 机制
  • 简介:随着社会变革尤其是人文思潮影响,20世纪90年代文学呈现多元发展趋势,以陈染、林白、海男等为代表女性作家开辟了属于自己私语天空,这是“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最引入注目、遭非议最多一脉。”(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高教出版社1999版,第181页。)私语写作包括个人经历、记忆、心理等女性深层意识空间所隐含形态,是对女性世界更深刻、更透彻揭示。作家们有着共同思想背景,类似的生活经验,创作上面临着相同文化资源,因而在叙事策略上表现出私语写作强烈倾向。

  • 标签: 私语化写作 叙事策略 女性作家 中国 第一人称 当代文学研究
  • 简介:语法过程中滞后与遗留,导致词类功能与句法结构呈现出阶梯式降格虚化,据此可以作为检验词性与结构依据。语义虚化与抽象常伴随着言者主观性增强,词义演化并非都是淡化或消退,有时只是减弱了客观意义,加强了主观意义。语用强调与语义磨损,使得发话人有时会采用叠加强化表达方式。篇章中一些言语小句在语法作用下会逐渐凝固化与关联,最终转化为关联词语或情态成分。

  • 标签: 语法化 滞后 强化 主观化 凝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