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X哭(爆)了”格式在网络上兴起并广泛流行于现实生活中。它是一种述程式结构。“X”作述语。“哭(爆)了”作程度补语。本文首先分析了“X哭(爆)了”与“X1哭(爆)了”格式的不同。再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角度探析“X哭(爆)了”格式流行起来的原因。

  • 标签: X哭(爆)了 流行机制
  • 简介:“被增长”之类的“被X”结构是2009年度热词。这类结构“被”字的标注性扭曲了表层形式与语义关系,实际上“被”字后隐含有施事及其行为,构成了二重语义结构关系。隐含的施事及其行为在语境中可以找到或是推知,因此“被X”的真实语义不难识解。“被X”结构具有一些语用特征,并反映出一些社会意义,可能会继续流行。

  • 标签: “被X” 语义结构 扭曲关系 社会意义
  • 简介:文章联系变语境,运用各种文献材料,就《敦煌变校注》中的“写、喻、货求、转转、在、仿便、称算、次第、隔事、忙然”等词语提出了不同的校注意见。

  • 标签: 敦煌变文校注 献疑
  • 简介:<正>一从文字学的角度研究《说》的论著,更仆难数。从词汇学角度研究《说》的论著,屈指可数。而从词源学角度研究《说》,至今或许还是一个尝试。词源学作为词汇学的一个分支,它至少应该研究以下五项内容:一、一个词的来源:(1)起源于何时;(2)最早见于何种典籍;(3)来自何种语言或方言,跟其相对应的词有什么关系。二、一个词可追溯的原始形式:主要是语音形式及其书写形

  • 标签: 说文 命名理据 词源学 原始词 词汇学 声训
  • 简介:本文描述了如何使用Bezier曲线拟合甲骨轮廓字形的方法,其中包括甲骨文字形轮廓数据的获取、轮廓字形特征点的提取以及使用Bezier曲线拟合字形等主要步骤.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使用我们开发的甲骨文字形处理系统,可以把图片形式的甲骨转化为曲线轮廓描述的甲骨文字形,并形成标准的TrueType格式字库,从而能在通用的字处理软件中方便地使用甲骨.

  • 标签: BEZIER曲线 甲骨文点阵字形 甲骨文轮廓字形 字处理软件
  • 简介:从话语分层和言语行为的角度观察,互是元话语和基本话语之间的层次关系的体现。文本结构是由它互和自互共同支撑起来的。由于元话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受一定程度的语法化而规约为形式简短的标记形式——元话语标记,因此着眼于文本的结构面貌和组织格局,本文主要讨论了元话语标记作为主文本,接纳发话者自己的话语为互文本的自互结构,并结合具体语例分析了自互结构的三种类型:明示主观情态自互、明示人际互动自互和明示话语组织方式自互

  • 标签: 互文 自互文 元话语 元话语标记 自互文结构类型
  • 简介:X那些/点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指称式、叙谈式、引介式、组合式、提示式、配合式等六种。表义功用包括精炼表达与集中概括、聚焦分析与联想阐发、约量评述与小量概括三个方面。从形成动因与构式化理据看,构式化过程经历了定型与能产,中间经历了构式变体逐渐弱化、减少的过渡阶段;构式化的动因主要就是高频类推,其构式义"与X相关的那些有意思、值得关注的现象与问题"最终形成。

  • 标签: 当代汉语 那些/点事 构式 标题 表义功用 动因
  • 简介:文章把现代汉语“X来”式合成词分为四类:“古来”类、“从来”类、“后来”类、“想来”类。这四类“X来”内部结构不同,历史来源也不同。具体来说,“古来”类来源于汉语史上表时间的方位短语“自/从X以来”,出于语言的经济原则,“自/从X以来”缩略为“X来”;“从来”类来源于汉语史上具有名词功能的短语“所X来”,“X”和“来”本不在同一结构层次上,由于经常相邻出现,逐渐跨层词汇化为双音词;“后来”类直接从动词性偏正短语“X来”词汇化而来,不像前两类“X来”经过了形式上的缩减过程;“想来”类来源于动趋式“X来”的泛化,“来”逐渐由趋向动词(作补语)虚化为类词缀。

  • 标签: 合成词 结构 差异 来源 词汇化 语法化“X来”
  • 简介:《全宋》是重要的宋代文集,是断代文献整理的重大成果。目前学人尚未论及《全宋》文字、标点等的校勘。文章从诗文用韵的角度对《全宋》江浙文士作品中的七则韵字和标点加以校正。

  • 标签: 《全宋文》 校勘 韵字 标点 押韵
  • 简介:白异读是普通话常见的一种异读现象,也是语音规范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实践,分析和讨论"血、露、剥、薄、蔓"等常见的白异读现象,对文白异读的性质、《审音表》的处理方法及语音规范的原则进行探讨,并对教学和测试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异读词 文白异读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语音规范
  • 简介:题照应虽说是对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的基本要求。但对用象征手法写的文章来说,这个要求则尤需强调,因为用象征手法写的文章,往往题目是甲,而文章写的却是乙,如不照应,就是离题,或叫文不对题。比如作文课老师出了个《树木和森林》的题目,有同学就大写个人和班集体的关系。这立意倒是很好,但它始终没跟树木和森林挂上钩,所以不是好文章。因此,题有无照应,是判别文章是否离题的标准。

  • 标签: 象征手法 照应 文题 写法 文章 作文课
  • 简介:X比Y还W"是一种传递反预期信息的结构式,在该结构式中,"还"是个反预期标记。各种类型的"X比Y还W"都传达反预期信息。"X比Y还W"与"X比Y更W"的根本差异在于,前者用来传达反预期信息,后者用来表达递进的语义关系。

  • 标签: X比Y还W X比Y更W 反预期信息 递进
  • 简介:在明清时期的吴语里,有“几化”几花V‘几哈'“几罅”、“几呵V‘几吪V‘几夥'“几货”等-系可概括为“几化(X)”的方言词,并且仍保留在现代吴语里.吴语“几化(X)”最初是问数词,来源于中古汉语出现的“几许”,与上古汉语以来的问数词“几何”没有源流关系.吴语“几化(X)”由询问数量变为表示多量,其中有句法、语用等多种变化诱因.表示多量的“几化(X)”又形成AABB重叠式,“几几化化”作定语往往有标记,作补语则是无标记的,性质上近似状态形容词.语言的主观性促动了“几化(X)”重叠式“几几化化”的形成,词汇重叠是语言象似性(iconicity)在汉语构词法上的体现.

  • 标签: “几化(X)” 词形变异 意义与功能变化 语源 明清吴语
  • 简介:摘要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讲解课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仔细分析课文的题材类型、写作方法和修辞技巧,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主观看法和内心情感,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合理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 标签: 初中,语文,阅读,策略,能力
  • 简介:摘要在教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我采取了让学生体悟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所体现的作者的豁达胸襟,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坦荡,并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在困难面前保持一份豁达的心境等。我记得有一位语文老师曾经这样说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

  • 标签: 初中,阅读,教学,能力
  • 简介:《辽代石刻续编》是向南先生继《辽代石刻编》之后辽史研究的又一巨大成果。该书收录辽代墓志70余方,文章利用拓片审读该书录,对其中的文字校勘、标点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研读,发现多有可商之处,今选择其要者,敷衍成文,以求教于方家。

  • 标签: 《辽代石刻文续编》 辽代 石刻 校勘 标点
  • 简介:"各"、"■"见于甲骨。早期甲骨形体,其下面构件有"凵"、"口"两选,以"口"居多并成为"各"字后世的基本构件。"■"是"各"的异体字,于殷廪辛、康丁时期出现,其语义取"来、至"。"各"、"■"并行于两周,以"各"为主,铭文记录表示"来、到","■"自西周中期以后便退出书面语言的使用,与之相应"格"出现。"各"、"■"二字的"来、至"义后为"格"所取代,"各"及其异体字或发生语义变化,或仅保留在方言、字书中。

  • 标签: 形音义 源流
  • 简介:本文首先考察了'(□V)'的本义和形体结构、'(□V)'与'足'的关系、'(□V)'与'(□W)'等是否一字的问题.然后讨论卜雨卜辞、祭祀卜辞和其他卜辞中'正'的意义,认为它共有五个义项:1)征伐;2)第一个(月);3)适宜、合适;4)对……适宜,对……合适,适合;5)官职.

  • 标签: 甲骨文 “正” 词义 形体结构 “足”
  • 简介:“”和“(弓弓)”在甲骨文中主要用来表示对主观意愿的否定,修饰的动词多是占卜主体能够控制的动作行为。但是,出现的时期不同,而且在具体用法上也有一些区别。

  • 标签: 甲骨文 (弓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