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企业报通联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小儿科"吗?非也。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企业报编辑部稿源枯竭、风格单调、老脸面多,登来登去是大块讲话、图表和文摘,这种状况与我们通联工作没有广泛发动群众有关。如何搞好通联呢?笔者认为:一、要建立通联网、实行责任制。报纸发行范围多大、通联触角就应多广。是企业集团的、外厂建通联站;是分厂的,厂内设通联组。厂内厂外,车间班组建立通联网;报社设专人搞通联,搭好上与下、编辑与通讯员的信息桥梁。应挖掘信息面广、多才多艺、思维敏捷、热爱新闻写作的职王为通讯员;请党政领导推荐一部分通讯员;将一些特殊岗位的职工或党政领导聘为特约通讯员。在通讯员中选择责任心强的任站(组)长,通讯员接
简介:近年来,我国的新闻改革,无论在理论探索和新闻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报纸的通联工作在新闻改革的浪潮中却有所削弱,这实在令人担忧。为此,笔者欲借《新闻前哨》杂志一角,谈谈在新闻改革中应加强报纸通联工作一些肤浅的意见。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们开创的报纸通联工作,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报纸离开了通联工作是无法生存的。涉及报纸生存的通联工作,本应在新闻改革中进行重点研究和探索,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联工作在报社编辑部成了聋子的耳朵——摆式。报社有些领导也承认通联工作的重要,并把通联工作视为办报的基础,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把通联工作挤掉了,甚至连一个小小的通联机构也不复存在。至于平时研究、部署、检查督促通联工作,主动听取群工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就更少了。要解决报纸通联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报业人员的思想认识。
简介:<正>我第一次接触日本记者,是去年暮秋时节一个月色清淡的夜晚,在北海公园"仿膳".北海,这是一个激发人们思古幽情的地方.那天,"海"面覆盖着绿褐参半的荷叶,参天的针叶松在秋风摇曳下飒飒作响.游人稀少,只有几对情侣在树丛中喁喁微语.走在通向"仿膳"的林荫道上,不知怎地,我骤然产生一种寥廓空旷的感觉.也许正因为这样,当我们——新华社记者访日代表团一行,突然在"仿膳"门口见到迎候多时的东道主——日本共同社驻京记者的先生们;当中日两国记者共同步入那华丽的、宫殿式的、充满温馨气息的宴会厅时,大家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从北海和"仿膳"引起的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怀念,很自然成为双方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