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访写作,我是半路出家,如今还是一只羽翼尚未丰满的丑小鸭。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新闻学步》、《通讯员话甘苦》,就干起了业余的业余,由于缺乏经验,稿件出过“洋相”,吃过“闭门羹”。刚开始那会儿,只觉得新鲜,去为学生说话,倾诉他们的喜怒悲乐,也真有一丝惬意。可真正上路,才感到做这种工作实在不容易,就说时间吧,教师工作时间性强,家务又不能委代,为了篇稿子大半夜大半夜的熬。1987年学校举行首届五项全能达标运动会,我被学生坚持拚搏,努力向上,互相鼓励的精神所感动,我选了一个人和一个集体,场内和场外几个场面,拟了个《达标,明天仍要达标》的通讯题目。当时,我抑制不住写作的冲动,午饭都未吃,生怕一搁笔,意念会从脑中溜走,无处寻觅。写作成功了,文章在市广播站播出后听说反应不错,我感到很欣慰。
简介:新闻界的"学习运动"在宣传管理中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基础性工程。本文以前些年曾在全国新闻界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例,沿着汤普森所谓"深度解释学的方法论架构"的思路,说明和解释"学习运动"何以成为新闻生产的一项"统治技术";并部分吸收吉登斯的"策略行为"分析原则,分析它是如何通过"自我技术"的中介进入新闻生产领域的。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统治技术"的"学习运动",通过参与者"自我技术"的中介,在实际宣传管理中建立的是一种"象征性服从"关系。其基本特点是:被管理者一方面保留对管理思想、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方式的某些怀疑甚至不满,另一方面又通过一定的象征形式在表面上表示认同和服从。后者又构成来自权力制约的前提条件,而管理者对此似乎也有明确认知。
简介:大众传媒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除了满足我们日常的信息需求之外,大众传媒也提供给了我们大量的人物形象。电子传媒特别是电视直观地将各种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使得中介性接触产生类同于现场情景下的某些亲密性,从而使它成为一种特殊情景下的人际交流。受众将大众传媒中的人物当作真实人物做出情感和认知的反应,这就是1956年由美国心理学家HortonandWohl提出的“准社会交往”(parasocialinteraction)。青少年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这种对媒介人物的依恋表现得尤为显著,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上升到偶像崇拜的层面。本研究对浙江省近5000名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562份.对其中103名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度访谈。我们将有关偶像的选择设计为开放型问题,调查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