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PCI治疗,且在术后1年内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冠心病患者1 0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替格瑞洛组309例,氯吡格雷组76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检验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心肺适能相关指标[包括峰值摄氧量(VO2)、无氧阈VO2,峰值氧脉搏(VO2/HR)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斜率]、冠状动脉病变和介入治疗情况等。比较两组的心肺适能相关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用替格瑞洛与心肺适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并单独纳入PCI术后1个月内行CPET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年龄为(60.3±10.3)岁,男性253例(81.9%);氯吡格雷组年龄(60.6±10.0)岁,男性608例(79.6%)。两组的峰值VO2、无氧阈VO2及峰值VO2/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替格瑞洛组的VE/VCO2斜率高于氯吡格雷组[30.075(27.207,33.603)比28.853(25.970,32.33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峰值VO2、无氧阈VO2及峰值VO2/HR与替格瑞洛应用无相关性(P均>0.05),而VE/VCO2斜率与应用替格瑞洛独立相关(OR=1.098,95%CI 1.032~1.168,P=0.003)。亚组分析也提示对于PCI术后1个月内行CPET的患者,两组的峰值VO2、无氧阈VO2、峰值VO2/HR及VE/VCO2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峰值VO2、无氧阈VO2、峰值VO2/HR与应用替格瑞洛无相关性(P均>0.05),而VE/VCO2斜率与其独立相关(OR=1.132,95%CI 1.030~1.244,P=0.010)。结论在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中,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比较,服用替格瑞洛者的运动耐力无明显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诊的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措施+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两组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的步行空间域(步幅宽、步伐长)、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运动功能[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步幅宽为(19.96±2.12)cm,步伐长为(20.22±3.14)cm,对照组分别为(19.45±2.04)、(20.15±3.22)cm;干预3个月,观察组步幅宽为(17.14±1.05)cm,步伐长为(24.12±3.27)cm,对照组分别为(18.49±1.53)、(21.12±3.05)cm,两组步幅宽小于干预前,步伐长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步幅宽小于对照组,步伐长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BBS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下肢FMA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联合躯干控制训练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教学中应用"数字密码"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护理专业的实习生117例,按年级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3人(2018级)应用常规的教学法,试验组64人(2019级)同时运用"数字密码"教学法,完成课程后逐一对两组实习生展开统一标准考核。结果试验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按压部位、按压和通气时间间隔、按压手法、按压/通气比值、按压幅度及频率等操作环节的失误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CPR教学中应用"数字密码"教学法可以使实习生学习心肺复苏的意识得到强化,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湖南地区公众心肺复苏(CPR)能力以及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对CPR技能了解程度的差异。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依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和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CPR指南操作培训方案,结合湖南省人民医院CPR考核评分标准,自制调查问卷,对湖南地区公众以微信推送问卷的方式进行CPR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常见急救知识技能常识、学习CPR技能和实施CPR的意愿、高质量CPR的操作要求等。结果共有6 563人访问了现场急救知识问卷调查网页,4 355人完成并提交问卷,回收率为66.36%,其中IP地址来源于湖南省内的有效问卷共3 602份,合格率为82.71%。调查对象中男性1 532名(占42.53%),女性2 070名(占57.47%);年龄以19~30岁(59.41%)和31~50岁(36.70%)人群为主;居住地为农村307名(占8.52%),城市3 295名(占91.48%);文化程度大多为高中或中专(38.26%)以及本科或大专水平(44.50%)。在3 602名调查对象中,有39.09%表示参加过CPR培训,仅有0.36%表示不想参加CPR培训;如果遇到心搏骤停患者,有69.93%的调查对象会积极地去帮助救治,如果患者是自己的亲属或者朋友,愿意施救的调查对象则达到97.92%。在CPR技能了解方面,只有8.91%的调查对象能全部正确选择高质量CPR技能相关选项,即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点位于双侧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部位、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按压深度为5~6 cm、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为30∶2;在这部分调查对象中,31~50岁人群的正确率较≤18、19~30和≥51岁人群更高(12.71%比0%、6.87%、8.70%,χ2=41.420,P<0.01);文化程度在研究生及以上人群的正确率较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本科或大专人群更高(19.57%比2.07%、3.41%、13.72%,χ2=152.262,P<0.01)。结论湖南地区公众有较强的急救意识,并了解部分CPR理论知识,以31~50岁和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对CPR的了解程度更高,但整体对CPR技能的了解情况较差。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传授CPR的各项技能,进一步提高公众作为第一目击者的CPR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缓解期儿童与正常健康儿童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有氧运动对哮喘缓解期儿童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儿科的7~14岁哮喘缓解期儿童50例为研究组,健康体检儿童50例为对照组,完善静态肺功能、CPET检测。并且将哮喘缓解期患儿按照是否进行有氧运动分为运动组(23例)及非运动组(27例),随访3个月后再次进行静态肺功能以及CPET检测。结果哮喘缓解期组无氧阈时公斤摄氧量(maximum oxygen consumption at anaerobic threshold,VO2/kg@AT)、最大公斤摄氧量(maximum oxygen consumption,VO2max/kg)、最大心率(maximum heart rate,HRmax)、最大耐受功率(maximal tolerance power,Pmax)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个月有氧运动后,运动组VO2/kg@AT[(19.95±2.46)ml/(min·kg)]较非运动组[(16.55±4.12)ml/(min·k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VO2max/kg[(30.21±5.78)ml/(min·kg)]较非运动组[(25.59±6.63)ml/(min·k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缓解期儿童心肺功能低于正常健康儿童。适当有氧运动后,哮喘缓解期儿童心肺功能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