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N+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R0切除术后放化疗较化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R0切除的pN+ESCC患者病理资料。依据术后辅助治疗方法分为放化疗组(n=41)和化疗组(n=58)。主要观察指标为无瘤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99例患者中位DFS和OS分别为20.0个月、28.0个月,1、3年DFS率分别为60.8%、34.5%,1、3年OS率分别为83.5%、40.2%。其中放化疗组和化疗组患者中位DFS分别为39.0个月、10.0个月,1、3年DFS率分别为79.4% vs. 48.3%、57.3% vs. 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7,P<0.001);放化疗组中位OS未达到,化疗组为21.0个月,放化疗组和化疗组1、3年OS率分别为92.1% vs. 75.9%、60.8% vs. 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分期(HR=0.58,95%CI为0.34~0.97,P=0.038)、神经侵犯(HR=1.88,95%CI为1.11~3.20,P=0.020)、辅助治疗方法(HR=0.37,95%CI为0.21~0.67,P˂0.001)均为pN+ESCC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辅助治疗方法(HR=0.33,95%CI为0.17~0.66,P=0.001)是pN+ESC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分期(HR=0.54,95%CI为0.30~0.97,P=0.038)和辅助治疗方法(HR=0.38,95%CI为0.21~0.69,P=0.001)均为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辅助治疗方法(HR=0.34,95%CI为0.17~0.69,P=0.003)为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放化疗组和化疗组患者辅助治疗期间,白细胞减少[65.85%(27/41) vs. 31.03%(18/58),χ2=11.75,P=0.001]、血小板减少[29.27%(12/41) vs. 10.34%(6/58),χ2=5.78,P=0.016]、放射性食管炎[21.95%(9/41) vs. 0(0/58),χ2=11.48,P=0.001]、放射性肺炎[21.95%(9/41) vs. 0(0/58),χ2=11.48,P=0.001]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化疗较化疗可明显改善pN+ESCC R0切除患者DFS及OS,且不良反应可耐受。pN分期、辅助治疗方法均为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辅助治疗方法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对多模式镇痛下剖宫产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5 530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的不同分成四组:昂丹司琼4 mg组(A组,2 712例)、地塞米松5 mg组(B组,39例)、昂丹司琼4 mg复合地塞米松5 mg组(C组,413例)、未给予任何药物(空白)组(D组,2 366例)。所有药物在手术结束前给予。比较四组PONV的发生率。结果四组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术后24 h NRS≥6的比例、术后羟考酮使用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四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29%(62/2 712)、0(0/39)、1.45%(6/413)、1.90%(45/2 36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3)。结论预防性地使用止吐药物似乎不能降低多模式镇痛下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胸科手术病人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择期行胸科手术病人的病历资料,性别不限,年龄18~80岁,ASA分级Ⅰ~Ⅲ级。记录病人年龄、性别、学历、ASA分级、晕动症、吸烟史、饮酒史、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指标;手术方式、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神经阻滞、麻醉诱导前地塞米松、术中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用量和术后PCIA、术后补救性阿片类镇痛药和止吐药使用情况;根据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分为PONV组和非PONV组;根据是否发生呕吐,将PONV组分为恶心组(PON组)和呕吐组(POV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胸科病人PONV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 791例病人,PONV组144例,非PONV组3 647例。PONV发生率3.80%;POV组38例,POV发生率26.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晕动症、女性、肺楔形切除术、术后PCIA和术后补救性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增多是胸科手术病人PONV的危险因素,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是其保护因素;晕动症、女性和高血压病史是PONV病人发生呕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晕动症、女性、肺楔形切除术、术后PCIA和术后补救性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增多是胸科手术病人PONV的危险因素,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是其保护因素;晕动症、女性和高血压病史是胸科手术PONV病人发生呕吐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一线及二线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资料。评估化疗疗效,计算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随访预后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151例患者,男性75例,女性76例,年龄范围31~77岁,中位年龄58岁。一线化疗方案分为含吉西他滨方案(联合铂类和/或氟尿嘧啶类)或铂类联合氟尿嘧啶类方案共104例,白蛋白紫杉醇联合替吉奥(AS)方案共47例,ORR分别为15.4%(16/104)和27.6%(13/47),DCR分别为65.4%(68/104)和72.3%(34/47)。可分析的二线化疗患者共58例,其中吉西他滨、铂类、氟尿嘧啶三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31例,ORR为3.2%(1/31),DCR为35.5%(11/31);以紫杉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18例,ORR为11.1%(2/18),DCR为38.9%(7/18);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方案9例,ORR为22.2%(2/9),DCR为44.4%(4/9)。单因素分析,肝转移及糖类抗原(CA)19-9升高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HR=1.540,95%CI:1.019~2.328,P=0.040;HR=1.892,95%CI:1.123~3.188,P=0.017)。结论对于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除了传统的吉西他滨、氟尿嘧啶类、铂类药物的组合方案外,AS是一线化疗的有效方案。二线化疗比例低且作用有限,含伊立替康方案值得进一步探索。肝转移、CA19-9升高与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焦虑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在本院肺癌化疗患者中选取,2021.6-2022.12作为收集病例的时间,96例依照掷硬币法分组,设定48例为甲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设定48例为乙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评比两组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的差异。结果:甲、乙组干预后均比干预前HAMA评分、HAMD评分低,且甲组两项评分比对照组低,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保证肺癌化疗效果,缓解焦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焦虑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在本院肺癌化疗患者中选取,2021.6-2022.12作为收集病例的时间,96例依照掷硬币法分组,设定48例为甲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设定48例为乙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评比两组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的差异。结果:甲、乙组干预后均比干预前HAMA评分、HAMD评分低,且甲组两项评分比对照组低,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保证肺癌化疗效果,缓解焦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Meta分析调强放疗时代鼻咽癌诱导化疗(IC)联合单纯放疗(RT)与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CC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已经发表的回顾性或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2010—2020年发表的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的研究包括接受IC+CCRT或IC+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使用STATA 12软件合并风险比(HR)、危险比(RR)及95%可信区间(CI),并应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了8项回顾性研究中的2 483例患者。IC+CCRT组与IC+RT组总生存相仿(HR=0.78,95%CI为0.58~1.04, P=0.091);但IC+CCRT组的无远处转移生存(HR=0.56,95%CI为0.42~0.74,P<0.001)及无进展生存期(HR=0.65,95%CI为0.54~0.77,P<0.001)较IC+RT组提高。IC+CCRT组急性不良反应较IC+RT组明显增加。结论鼻咽癌治疗中两种治疗模式总生存相当,而IC+CCRT组的无远处转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较优于IC+RT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增加。IC+CCRT或许可作为鼻咽癌患者的一种推荐治疗方式,但需要更多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索节拍化疗联合常规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9月27日至2019年8月21日于山东省肿瘤医院采用长春瑞滨节拍化疗联合其他第三代化疗药物常规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3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3月10日。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4.7%(5/34)和82.4%(28/3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5.63个月和8.70个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1.76%(21/3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2.35%,11/34)、恶心(26.47%,9/34)、谷丙转氨酶升高(26.47%,9/34)、疲劳(23.53%,8/34)、白细胞减少(20.59%,7/34);≥3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65%(6/34),前3位分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14.71%,5/34)、白细胞减少(8.82%,3/34)和恶心(8.82%,3/34);没有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长春瑞滨节拍化疗联合其他第三代化疗药物常规化疗可提高疗效,且口服给药方便,依从性好。
简介:摘要近年来,去化疗处理逐渐成为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这种处理方式通过采用分子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替代化疗,让更多患者免受化疗所带来的心理恐惧和治疗痛苦,最终临床获益。去化疗处理是卵巢癌复发后让患者免除化疗的特殊的治疗策略。然而,去化疗处理仍存在着诸多争议,临床上也主要尝试用于多线化疗失败或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故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探讨适宜的免除化疗患者和精准的去化疗处理方案,为进一步解决卵巢癌耐药问题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宫颈腺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疗效,分析同步放化疗后仍有残留病灶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6年间收治的109例局部进展期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照射临床靶体积处方剂量50.4 Gy分28次,内照射A点剂量30~36 Gy分5~7次。同步顺铂或紫杉醇周疗。放化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部分缓解(PR)者进行挽救性治疗(手术和/或紫杉醇联合卡铂或顺铂化疗和/或放疗)。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1%、58.5%。放化疗后72例(66.1%)患者达完全缓解,31例(28.4%)患者达PR。PR患者挽救性治疗后3年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3%、41%。放化疗后仅4例(3.7%)和2例(1.8%)患者出现>3级泌尿系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同步放化疗后仍有临床残余病灶的宫颈腺癌患者应积极采取挽救性治疗,以期更多的生存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引起的肝脏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RH)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0例化疗引起的肝脏NR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图像。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9.8±9.7)岁。18例患者行常规Gd-DTPA增强MR检查,2例患者行肝胆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增强MR检查。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平扫信号强度、增强特征等。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病灶ADC值及周围肝实质ADC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20例患者共36枚病灶,均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分别为肝右叶23枚(63.9%)、左叶12枚(33.3%)、尾叶1枚(2.8%);病灶平均大小为(15.4±6.4)mm,9枚(25.0%)病灶边界清晰,27枚(75%)病灶边界模糊,在T1WI 35枚(97.2%)病灶呈稍低信号,1枚(2.8%)病灶等信号;在T2WI全部病灶均为稍高信号,在DWI 33枚(91.7%)病灶呈稍高信号,3枚(8.3%)病灶呈等信号。行Gd-DTPA增强扫描的31枚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早期、门静脉晚期及平衡期均持续强化,呈稍高信号;行Gd-EOB-DTPA增强扫描的5枚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早期、门静脉晚期及平衡期均持续强化,呈稍高信号,肝胆特异期均为环形高信号。29枚病灶的ADC值为(1.471±0.253)×10-3 mm2/s,邻近肝实质ADC值为(1.460±0.235)×10-3 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化疗引起的NRH的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病灶的形态学表现、扩散加权成像、增强成像和肝胆特异期特征,可以帮助疾病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奥马哈系统构建肺癌化疗患者延续性护理评价体系。方法基于文献研究,结合奥马哈系统、内容分析、交叉映射法以及专家小组会议初步拟定肺癌化疗患者延续性护理评价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2019年1—3月,对15例来自肿瘤医疗、肿瘤护理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最后形成肺癌化疗患者延续性护理评价体系。2019年4—5月,选取某肿瘤专科医院30例肺癌化疗患者对延续性护理评价体系内容进行重要性评定。专家的积极性用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性采用专家权威系数(Cr)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意见的集中程度采用重要性赋值表示。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第2轮专家函询Cr为0.80,一、二级指标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00和0.160(P<0.001),专家、患者评定意见均趋于一致,最终构建的肺癌化疗患者延续性护理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62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肺癌化疗患者延续性护理评价体系内容科学、合理,可为有效实施肺癌化疗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传统的R-CHOP方案获益并不理想,本病例利用利妥昔单抗+泽布替尼+来那度胺+PD-1抗体治疗1例80岁女性EB病毒阳性DLBCL患者。方法应用PET-CT评估此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前后的肿瘤代谢变化。结果患者经此联合用药治疗后,PET-CT评估疗效4个周期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结论此联合用药方案为EB病毒阳性DLBCL提供了一种治疗选择,特别是老年性EB病毒阳性DLBCL,既有疗效且耐受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维自我效能促进性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性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90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蓝色球作为对照组,红色球作为研究组。对照组行化疗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行多维自我效能促进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及骨髓抑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化疗性骨髓抑制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骨髓抑制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维自我效能促进性护理可提高恶性肿瘤化疗性骨髓抑制患者疾病认知程度与自我效能,调动患者主观配合度,改善患者应对方式,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