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乳房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高发于乳房置入术后7~10年,患病率为(23~33)/100万。主要临床表现为伴血清肿的乳房肿胀、乳房肿物及淋巴结肿大。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毛面诱发的局部CD30+ T细胞克隆扩增及免疫反应、JAK-STAT等基因突变及某些病原体感染有关。常用的诊断方法有乳腺超声检查、周围渗液的细胞学检查、免疫表型检查及乳房肿块的组织活检。治疗方法主要依靠手术治疗。作者对BIA-ALCL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1)警惕当今中国整形美容医疗环境下漏诊的风险,建议针对性收集亚裔人群临床数据。(2)BIA-ALCL发生概率极低,而且预后较好,已经置入毛面的患者不必过分担忧。(3)建议从毛面工艺、JAK-STAT等突变及病原体感染等方面对致病机制做深入全面研究,倡导多学科合作共同应对该疾病的诊疗。

  • 标签: 乳房植入物 淋巴瘤,大细胞,间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迟发性及慢性周围感染(PJI)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0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316例行初次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PJ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6例,女性170例,年龄(62.3±14.2)岁(范围:22~89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6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55例。将患者根据术后感染时间分为急性PJI组(65例)、迟发性PJI 组(83例)及慢性PJI组(168例)。收集三组患者的病原菌种类、构成比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革兰阳性菌是PJI的主要病原菌(49.7%,157/316),在急性PJI、迟发性PJI、慢性PJI患者中的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3.8%(22/65)、55.4%(46/83)、53.0%(89/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343,P=0.015),两两比较发现急性PJI患者的培养阳性率低于迟发性、慢性PJ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832,P=0.009;χ²=6.876,P=0.009)。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4.8%,86/15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0.6%,48/157)为主,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革兰阴性菌的培养阳性率为13.9%(44/316),以大肠埃希菌3.8%(12/44)和阴沟肠杆菌2.5%(8/44)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为0~9.09%。急性PJI患者对利福平、环丙沙星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迟发性和慢性PJ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福平:χ²=14.332,P=0.001;环丙沙星:χ²=12.086,P=0.002;红霉素:χ²=9.096,P=0.010);急性PJI患者对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慢性PJ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氧氟沙星:χ²=10.500,P=0.002;克林霉素:χ²=7.103,P=0.007;四环素:χ²=6.909,P=0.012)。急性PJI患者的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60.0%,明显高于慢性PJI患者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 5.853,P=0.040)。结论革兰阳性菌是PJI的主要病原菌,急性PJI患者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迟发性和慢性PJI患者。

  • 标签: 假体相关感染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病原菌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隆乳术作为当前盛行乳房整形手术,因有异物植入体内加之手术部位相比其他手术体积较大,术后需严密包扎。研究显示,包扎及适当的加压具有保护切口、减少积液、稳定体位置、塑形乳房的作用。常用的加压材料有弹力带和外科文胸,亦常用运动文胸来替代,但弹力带和外科文胸的选择及应用方案尚未统一,运动文胸在隆乳患者术后加压及塑形的效果亦尚不明确。本文概述了术后包扎、加压及加压材料的发展及现状,提出常用方案存在的问题,为隆乳术围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假体隆乳术 围术期 加压包扎 弹力带 外科文胸
  • 简介:摘要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严重且难治的并发症,针对不同感染特点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一期翻修因其在治疗周期、功能恢复、并发症、费用方面的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研究。把握适应证与禁忌证、综合分析挑选适宜的患者、做好术中细节处理与术后抗感染治疗,每一个环节对于降低感染复发率都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一期翻修术应用要点进行阐述,并对经典及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 标签: 生物假体 感染 综述 假体周围感染 一期翻修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周围组织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关节置换术后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诊断效率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受髋或膝关节翻修术3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诊断为PJI的病例设为感染组共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59.14±14.55)岁(范围:28~84岁);膝关节17例,髋关节4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7±2.8) kg/m2(范围:17.7~29.4 kg/m2)。诊断为无菌性松动的病例设为对照组共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为(53.08±10.05)岁(范围:39~70岁);膝关节4例,髋关节8例;BMI为(25.2±2.9) kg/m2(范围:18.3~31.2 kg/m2)。收集所有病例关节液和组织微生物培养的结果,收集所有病例mNGS检测周围组织的结果。比较微生物培养和mNGS检测对膝或髋关节PJ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总结和比较两种技术检出致病菌的种类,比较取样前2周内抗生素的使用对两种技术检出率的影响。结果感染组21例中mNGS共检出13例阳性,微生物培养共检出6例阳性。对照组12例中mNGS仅检出1例阳性,微生物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在PJI的诊断中,mNGS敏感性(61.9%)与微生物培养(28.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3);mNGS特异性(91.7%)与微生物培养(1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31)。在2周内有抗生素暴露的PJI病例中,mNGS阳性率(53.8%)明显高于微生物培养(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4);而在2周内无抗生素暴露的PJI病例中,mNGS阳性率(66.7%)与微生物培养(44.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P=0.34)。在致病菌检出上,mNGS共检出9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奥斯陆莫拉菌、痤疮丙酸杆菌、毗邻颗粒链菌、表皮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里昂葡萄球菌、脆弱拟杆菌)和2种真菌(烟曲霉菌、近平滑念珠菌);微生物培养共检出3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结核分枝杆菌)和1种真菌(近平滑念珠菌)。mNGS和微生物培养均为阳性的患者共5例,3例检出完全一致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近平滑念珠菌),1例部分一致(mNGS检出更多致病菌),1例完全不同。另外,mNGS在3例结核性PJI的诊断中表现出100%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优于微生物培养。结论基于周围组织的mNGS检测技术是诊断PJI和确定致病菌的有效手段。取样前抗生素暴露对mNGS技术检出效力的影响小于微生物培养。

  • 标签: 假体相关感染 宏基因组学 序列分析 DNA
  • 简介:摘要探讨下皱襞切口在隆乳修复上的临床效果。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整形外科对不同类型隆乳术后体位置不当女性患者28例(48侧乳房,年龄23~38岁,平均30岁),选择下皱襞入路进行隆乳修复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28例患者48侧乳房修复后,1例1侧向下移动,术后6个月再次出现向下移动,但位移小于术前;27例取得了满意或基本满意效果。下皱襞切口入路修复性隆乳可提供直视术野及便利操作空间,简单、损伤小,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隆乳术 下皱襞 假体 位置不当
  • 简介:摘要述评围绕"光面包膜挛缩率高""10年必须更换""下皱襞切口将取代腋窝切口"3个隆乳的热点问题,以相关临床研究数据为依据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包膜挛缩发生率很大程度上与医生的技术有关;没有置入年限,若无严重并发症,不必更换;隆乳的不同切口入路各有优缺点,切口的选择必须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应不断开展技术改良与创新,收集高质量临床证据,以得到更加明确的答案。

  • 标签: 乳房植入物 假体植入 隆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可在乳房重建术(IBBR)中充当覆盖物的自体筋膜类型及其手术应用。方法以"筋膜""软组织""乳房重建""乳房再造""""植入物""安全性""并发症"和"fascia""soft tissue""breast reconstruction""implant""prosthesis""outcome""complication"等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21年3月之前发表的筋膜组织在乳房重建中应用的相关文献385篇,通过阅读文章标题与摘要,剔除与研究方向不符、内容重复、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最终纳入25篇文献。总结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筋膜在IBBR中的手术应用。结果目前常被作为IBBR覆盖物的筋膜有前锯肌筋膜、胸大肌筋膜、上腹部筋膜及由这些筋膜构成的融合筋膜。这些筋膜组织可单独或联合补片用于IBBR。筋膜组织具有分离方便、操作简单、费用少等优点,与传统覆盖物(肌肉组织及补片)有相似的外科学安全性。但在乳腺癌患者中,保留筋膜组织仍存在肿瘤学安全性的争议。结论筋膜组织可作为肌肉或补片替代物用于IBBR。筋膜法乳房重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高,重建效果稳定,适合在无法获取补片或开展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乳房植入物 修复外科手术 乳房重建 筋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PC/MPV)和血小板比容(PCT)对关节置换术后慢性周围感染(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的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JI组51例(膝26例,髋25例),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68.0±11.8)岁(范围:32~84岁),体重指数(25.7±3.7)kg/m2。无菌性松动组116例(膝19例,髋97例),男性67例,女性49例,年龄(70.3±8.9)岁(范围:49~89岁),体重指数(25.0±3.6)kg/m2。收集两组患者翻修术前血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PC/MPV和PCT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除MPV外每个指标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价值。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与无菌性松动组相比,PJI组的CRP、ESR、PC、PC/MPV和PCT升高(P值均<0.05),但MPV下降(P<0.05)。CRP、ESR、PC、PC/MPV和血小板比容的AUC分别为0.820、0.829、0.689、0.668、0.676。根据约登指数,C反应蛋白的最佳截点值为11.12 mg/L,灵敏度为74.4%,特异度为87.1%;ESR的最佳截点值为17.60 mm/1 h,灵敏度为81.4%,特异度为75.3%;PC的最佳截点值为243.00×109/L,灵敏度为60.5%,特异度为71.8%;PC/MPV的最佳截点值为24.95,灵敏度为58.1%,特异度为74.1%;血小板比容的最佳截点值为0.24%,灵敏度为69.8%,特异度为63.5%。结论PC、PC/MPV和PCT对PJI的诊断价值有限。

  • 标签: 假体周围感染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比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关节液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cell count,WBC)及多形核细胞(polymorphonuclear cells,PMN)比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既往接受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的246例RA和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病种和是否发生PJI进行分组:RA-PJI组46例,RA-非PJI组64例,OA-PJI组72例,OA-非PJI组64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确定CRP、ESR、关节液WBC及PMN比例诊断RA-PJI和OA-PJI的最佳截断值,通过比较各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应用联合试验分析结果评价血清及关节液指标的最佳截断值对RA-PJI的诊断效能。结果在预测PJI时,RA-PJI组和OA-PJI组的血清学及关节液指标的检测结果不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检测指标的最佳截断值为:诊断RA-PJI的CRP最佳截断值为14.4 mg/L,ESR为39 mm/1 h,关节液WBC为3 654×106 /L,PMN比例为0.659;诊断OA-PJI分别为8.16 mg/L、31 mm/1 h、2 452×106 /L、0.625。在RA-PJI组中各检测指标的AUC与AUC=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关节液WBC的特异性为92.3%、AUC为0.879(95%CI:0.776,0.982)、阳性预测值为87.8%、阳性似然比为10.21,均较CRP、ESR、PMN比例高。联合试验分析诊断RA-PJI的结果为:串联试验的特异性为100%,并联试验敏感性为100%;联合指标诊断试验的特异性为100%、AUC为0.926(95%CI:0.848,1.000),AUC与AUC=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ESR、关节液WBC及PMN比例在诊断RA患者PJI时的最佳截断值均高于OA患者,其最佳截断值可作为明确RA患者PJI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其中关节液WBC与其他指标相比预测能力强、误诊率低,是鉴别RA患者PJI与否的最佳检测指标;联合试验可提高RA患者PJI诊断的敏感性或特异性,联合多项检测指标可为早期准确诊断RA患者PJI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假体相关感染 关节炎,类风湿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滑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置换术周围感染患者二次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方法抽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诊治的膝关节置换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37例)和B组(33例)。A组采用保留的开放清创术,B组采用全膝关节翻修术。观察两组术后失血情况(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K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术后B组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低(P<0.05),膝关节ROM及KSS较高(P<0.0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09%,3/33)与A组(10.81%,4/3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翻修术对周围感染术后失血情况和术后总引流量、随访3个月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优于保留的开放清创术,保留的开放清创术适用于周围感染时间较短患者,全膝关节翻修术适用于周围感染时间较长患者。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感染 二次手术 预后价值
  • 简介:摘要体用于颏后缩或小颏畸形的纠正常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隆颏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并发症,影响术后效果。术后形态不佳、移位、感染等常见并发症报道及研究较多,而对于术后骨吸收的现象,目前相关研究及报道较少。该文就隆颏术后骨吸收现象及其可能的机制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骨质吸收 隆颏术 颏假体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分析胸廓类型和对称性,对即刻乳房重建术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1—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中心对30例行即刻乳房重建的单侧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3~48(39.6±4.6)岁,用胸部CT进行胸廓类型和对称性分析,测量指标包括胸廓最大横径、左右侧最大纵径、左右侧最大横纵径比值、左右侧前胸角、后胸角、外胸角。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痊愈,无1例出现感染取出等并发症。22例患者选择解剖型,其中中高突12例,低突10例;8例患者选择圆形低凸。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BREAST-Q问卷量表和3名非手术医师对术后随访照片进行美学评估,其中优22例、良4例、及格3例、差1例;优良率86.7%。及格3例中1例为局部切口瘢痕增生,2例为轻度包膜挛缩;差1例为移位。结论术前对胸廓类型和对称性进行测量分析能够对所选进行调整,排查胸廓畸形避免对手术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即刻假体乳房重建 胸廓类型 对称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入路下隆乳术的术后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长沙雅美医疗美容医院美容外科收治隆乳患者211例(年龄18~52岁,平均)。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腋窝入路组、乳晕入路组、乳房下皱襞入路组,对3个组患者术后疼痛、切口瘢痕、引流量及其他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乳晕入路组与乳房下皱襞入路组患者术后5 d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明显优于腋窝入路组(F=70.93,P<0.05),且术后引流量低于腋窝入路组,3个组患者术后瘢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下皱襞组乳头乳晕感觉障碍发生少。结论乳房下皱襞隆乳具有切口隐蔽、手术时间短、直视操作、疼痛较轻、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房 隆乳术 腋窝入路 乳晕入路 乳房下皱襞入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侯马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角膜丝酵母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暴发的原因,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侯马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 2019年3-4月角膜丝酵母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暴发流行。结果该院神经外科ICU短时间内有4例患者发生角膜丝酵母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例患者共采集8份标本分离到10个菌株,均鉴定为角膜丝酵母菌,药敏试验结果完全相同,5-氟胞嘧啶最低抑菌浓度(MIC)≤4 mg/L,两性霉素B MIC≤0.5 mg/L,氟康唑 MIC<1 mg/L,伊曲康唑MIC≤0.12 mg/L,伏立康唑MIC≤0.06 mg/L。未从环境中检出目标菌,但采取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监督及环境彻底消毒等综合控制措施后,未再出现角膜丝酵母菌感染病例。结论神经外科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及环境消毒不彻底可能是导致该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角膜假丝酵母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暴发 医院感染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锁骨下静脉置管 血培养 手卫生 环境卫生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接触式低频超声清创技术治疗周围感染(PJI)的早期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应用非接触式低频超声清创技术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周围感染患者。参考2016年肌肉与骨骼感染协会对PJI的诊断标准进行感染诊断。所有患者在机械清创完成后使用8 mm手持式非接触低频超声探头在整个术区进行超声清创(功率90%、频率22.5 kHz,每次持续10 s,暂停3 s,共5 min)。期间通过移动探头在术区所有软组织、骨界面及金属体表面[行保留清创术联合抗菌药物(DAIR)治疗者]之间反复振荡。对髋关节股骨髓腔和膝关节股骨髓腔及后方关节囊,使用特制直角探头充分振荡。超声振荡前后各抽取术区液体20 ml分别注入需氧培养瓶及厌氧培养瓶行病原菌培养。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估患肢功能。治疗失败定义为同一关节感染复发。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一次,随访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各种观察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Bonferroni方法进行多组间率的两两比较。结果研究中共纳入45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65.8±15.2)岁(范围:20~80岁),体重指数(29.3±4.2)kg/m2(范围:20.2~38.5 kg/m2)。其中28例(18例髋、10例膝)接受一期人工关节翻修术,17例(5例髋、12例膝)接受DAIR治疗。至随访结束,3例(6.7%,3/45)患者感染复发。所有患者未见术区超声振荡相关并发症(神经、血管、肌肉损伤,切口愈合不良,脂肪液化)。17例接受DAIR治疗患者的随访时间[M(IQR)]为9(3)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3周和3个月感染复发。28例接受一期翻修患者的随访时间为9(2)个月,1例于术后6个月感染复发。术前穿刺液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为47.6%(20/42),术中软组织培养的阳性率为86.7%(39/45),术区低频超声清创前液体培养的阳性率为46.7%(21/45),经过低频超声清创后培养的阳性率为75.6%(34/45),超声振荡培养的阳性率为88.9%(40/45),5次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83,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区低频超声清创后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高于超声清创前液体培养阳性率(χ2=7.901,P=0.005),其余培养方法阳性率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频超声清创后术区液体接种24 h菌落量为2 240(1 310)CFU/ml(范围:310~3 140 CFU/ml),多于振荡前的450(550)CFU/ml(范围:10~910 CFU/ml)(U=43,P=0.017)。髋关节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和膝关节术后患者的HSS膝关节评分分别为(78.6±4.2)分(范围:70.5~85.3分)和(76.4±4.8)分(范围:68.5~84.3分),较术前[(46.0±9.8)分(范围:27.5~64.3分)和(45.5±10.3)分(范围:27.6~63.1分)]显著提升(t=-14.6、-12.7,P值均<0.01)。结论非接触式低频超声清创可增加术中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短期随访感染控制率良好,在患者深部关节腔内使用未见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假体周围感染 超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α-防御素(DEFA)和脂多糖(LPS)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周围感染及无菌性松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5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无菌松动组(41例)和感染组(28例)。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抽取的关节滑液进行菌株鉴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关节滑液中DEFA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LPS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后关节滑液DEFA和LPS水平对并发无菌性松动及周围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28例感染组患者关节液中共分离出3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8株(58.0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5/31、16.13%);革兰阴性菌13株(41.94%),以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4/31、12.90%)。各组研究对象关节滑液DEFA和LPS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41.328、84.922,P均< 0.001),其中无菌松动组和感染组患者关节滑液DEFA[(3.70 ± 1.18)mg/L、(8.14 ± 2.65)mg/L]和LPS[(0.47 ± 0.14)ng/ml、(0.69 ± 0.22)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 ± 0.49)mg/L、(0.21 ± 0.06)ng/ml)](tDEFA= 10.324、14.701;tLPS= 10.334、12.531,P均< 0.001);感染组患者关节滑液DEFA[(8.14 ± 2.65)mg/L]和LPS[(0.69 ± 0.22)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菌松动组[(3.70 ± 1.18)mg/L、(0.47 ± 0.14)ng/ml](tDEFA= 9.465、tLPS= 5.080,P均< 0.001)。革兰阳性菌感染组患者关节滑液DEFA水平[(8.50 ± 2.19)mg/L]高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6.89 ± 1.31)mg/L](t = 2.114、P = 0.044),LPS水平[(0.57 ± 0.09)ng/ml]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0.80 ± 0.10)ng/ml](t = 6.231、P < 0.001)。术后关节滑液DEFA和LPS水平预测无菌性松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4和0.873,预测周围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和0.895。术后关节滑液DEFA联合LPS水平预测无菌性松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10%和94.40%;预测周围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2.70%。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滑液DEFA联合LPS水平对预测周围感染及无菌性松动具有较高地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α-防御素 脂多糖 假体周围感染 无菌性松动
  • 简介: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多种股骨髋骨疾病的终末期诊疗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传统骨水泥带来的脱位风险一直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Bousquet在股骨头和髋臼之间增加了高分子内衬,使得内衬与髋臼之间活动分离,形成的双动全髋髋臼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脱位的发生率。第一代双动全髋髋臼系统以聚乙烯作为内衬,随着现代材料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形成了光滑表面、仿生涂层和高交联聚乙烯衬垫的新型双动全髋髋臼系统,性能有所提高。双动全髋髋臼系统由于内衬的存在,股骨头与髋臼距离较大,能够容许更大的活动度,稳定性较高不易脱位,相同时间的磨损程度也较低。因此,双动全髋髋臼系统在临床应用中越发广泛,特别适用于具有高脱位风险的老年人群、翻修手术或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患者。但是在另一方面,基于双动全髋关节假的设计原理,多种因素造成的体内脱位以及缺乏固定孔等缺点导致双动全髋系统在针对严重骨缺损等患者时容易引发髋臼松动,因此制约了其进一步使用。双动全髋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情况,如针对不同特点的人群,以及针对初次手术的不同方法,采用不同的应用策略,从而降低术后翻修的发生率。以双动全髋髋臼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为核心,系统的阐述双动全髋髋臼系统的原理,与传统骨材料相对比,介绍其优点及缺点,并揭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策略,为未来双动全髋髋臼系统的在骨科的应用做出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优化手术辅助工具经腋窝入路行双平面隆乳术,改善手术效率及整体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收治需行隆乳术女性患者130例,年龄23~41(32±8)岁,分为高配组63例,标配组67例。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等进行统计。结果高配组比标配组:手术时间(78.6±12.2) min比(93.1±12.1) min(t=15.73,P<0.05);术中出血量(3.1±1.0) ml比(14.4±3.5) ml(t=13.83,P<0.05);术后24 h引流量(37.2±8.2) ml比(61.4±10.9) ml(t=20.82,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6.1±1.7比7.5±1.6(t=8.57,P<0.05)。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评分97.1±1.6比95.6±2.0(t=5.58,P<0.001)。随访中未发现包膜挛缩、血肿、感染、双泡畸形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中用超声刀配合递送袋对内镜下经腋路双平面隆乳术的优化升级后,手术效率、安全性、效果、满意度都有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内镜 双平面隆乳术 超声刀 一次性假体递送袋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自体肋软骨与硅胶联合应用的鼻成形方法。方法2014年6月至2018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就诊要求隆鼻的22例女性,年龄21~37岁,平均27.5岁。其中9例为自体肋软骨隆鼻术后鼻背移植物变形,拒绝再次用肋软骨;11例为人工材料隆鼻术后对鼻部外形不满意;2例为首次手术。在术中发现鼻背移植物厚度不足时,取一个L形硅胶鼻雕刻成合适的形状,衬于肋软骨移植物下,牢固缝合形成鼻背填充物复合体以垫高鼻背。结果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6.2个月。1例在术后第2天发现鼻小柱切口处血运不理想,切口处皮肤较苍白,考虑与切口张力较大有关,对局部皮瓣用胶条进行适当加压,第5天出院时皮肤颜色恢复。21例患者均恢复良好,形态满意, 无体外露、感染等并发症,鼻背部无透光现象。结论将硅胶与自体肋软骨联合移植可弥补软骨组织量不足,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肋软骨隆鼻 复合硅胶假体 鼻背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