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明确性是刑法规范对立法语言的基本要求,然而,犯罪现象的复杂性、立法者理性能力的有限性以及立法语言自身的固有缺陷,决定了刑法立法在客观上不可能达到绝对明确,刑法的明确性是一种相对的、有限度的明确性。在内容上,刑法明确原则的相对性主要包括构成要件明确的相对性和法定刑明确的相对性。其中构成要件明确的相对性要求立法者所型构的行为模型要能够划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法定刑明确的相对性则要求立法者采取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模式。

  • 标签: 明确性原则 相对性 刑法立法 构成要件 法定刑
  • 简介:相对不起诉制度将一些轻微刑事案件消化在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环节,能更好地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节约司法资源,同时符合恢复性司法的价值追求。当前,相对不起诉的适用存在裁量标准不统一、审批流程不一致、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尽快统一适用标准、规范审批程序、推行公开审查,以使该制度进一步推广适用,发挥其更大作用。

  • 标签: 相对不起诉 裁量标准 实证研究
  • 简介:反垄断执法相对人通过了解信息、陈述意见、提出抗辩、参加协商等方式参与反垄断执法程序对于维护相对人利益、促进执法规范化和提高反垄断执法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反垄断法》和有关执法规章确立了反垄断执法相对人程序参与的基本制度,但是,相关制度还存在规则粗疏、透明度不高、有效参与难以实现等问题。为了确保相对人有效参与反垄断执法程序,我国应当转变执法观念,细化程序参与规则,提高执法程序透明度,完善执法协商,并引入对抗性强的程序制度。

  • 标签: 反垄断执法 相对人 程序 参与
  • 简介:契约相对性原则是古典契约法的基本原则,而利他契约的出现实在了这一基本原则,使契约不仅在当事人之间有效,还有涉及第三人的效力。利他契约对契约相对性原则的突破在两大法系有不同的法理解说。

  • 标签: 契约相对性原则 利他契约 第三人效力 民法
  • 简介:仲裁协议的契约性决定了其效力的相对性。随着合同相对性突破理论的提出,仲裁协议的范围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实践中主要有以下情形:代理、第三受益人和合同的担保、权利义务的全部或部分转让、约定上禁反言、揭开公司面纱等。这些实践中的运用,实际上是对仲裁协议相对性理论的突破。

  • 标签: 仲裁协议 非签约方 契约性 第三受益人 合同担保 仲裁机构
  • 简介:在中国目前的海事行政处罚中以船舶为行政相对人的做法相当普遍,这是由于有关立法对于船舶性质的错误定位。船舶作为一种"物"却被当作行政处罚的相对人,不仅与基本法理相违背,同时还将带来一系列其他问题。因此,亟需改变以船舶为处罚对象的相关法律法规,重新界定海事行政处罚的相对人。

  • 标签: 船舶 行政处罚 行政相对人
  • 简介:一、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导致了司法独立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划分了公权力和私权利各自的活动范围,并促成国家权力自身的分立.国家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大组成部分,而政府仅指行政部门,在科特威尔看来'在当代社会中,把国家当作一个社会的政治权力的有机集中来理解可能是最恰当的.

  • 标签: 司法独立 政治国家 权力行使 私权利 市民社会 司法权威
  • 简介:随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1年1月2:1日起施行)、《行政强制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12]4号《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年4月10日起施行)颁布实施,我国《行政诉讼法》确立的行政强制执行与司法强制执行并行的强制执行方式在立法上得以延续,但是围绕行政强制执行权配置的争论并没有因为新法的颁布实施而停止。为充分发挥行政权与司法权的职能作用,有效解决当前行政强制执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必要按照“裁执分离”要求,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政强制执行权制度。

  • 标签: 行政强制执行权 分离 最高人民法院 《行政强制法》 《行政诉讼法》 法院强制执行
  • 简介: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也不可回避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特定发展阶段中特殊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相对剥夺理论,某个个体或群体在把自己同与自己相似的其他个体或群体相比后,发现自己受到不公正对待和处于劣势,进而产生不满、愤怒和强烈的不公平感和失落感的心理状态。强烈的相对剥夺感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重要心理根源,作者结合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实践,基于相对剥夺感的消除,提出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三结合”管理模式,即“疏”与“堵”相结合、“自治”与“他律”相结合、“民本化”与“社会化”相结合。

  • 标签: 相对剥夺理论 流动人口犯罪 管理创新
  • 简介:人牙咬伤时,损伤形成后的身体受伤部位的位置变化,能明显地改变牙齿痕迹的形状和单个牙齿痕迹间的相互位置,从而给鉴定造成了困难。德沃尔(1971)指出,牙齿痕迹原始形状的畸变程度使认定个人无法进行。只有在身体受伤部位被固定为牙齿作用

  • 标签: 相对位置 相互位置 原始形状 伤时 咬伤部位 沃尔
  • 简介:一、既判力作用范围相对性的含义既判力是判决一经确定就不允许当事人再行争执的确定力,正是这种判决效力的存在,才使纠纷或事项"既决"的法律意义获得载体,进而使司法活动具有形成和维系社会秩序、使社会生活圆满运行的作用。就这个意义而言,如同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司法裁判必须具有既判力"应当是一种具有超越地域、时代或体制界差的普遍存在。当然,由于国家诉讼体制的差异,对于既判力这种判决确定效

  • 标签: 既判力 执行异议之诉 民事诉讼法 诉讼标的 判决效力 司法裁判
  • 简介:2005年3月,检察机关根据群众举报,查明某国有公司副总经理江某于2002年4月间,采用虚报冒领手段贪污公款7000元。鉴于其贪污犯罪数额不大,情节较轻微,且犯罪后有悔罪表现、积极退赃,遂决定对其相对不起诉。2006年1月,检察机关在侦查该公司总经理丁某贪污案中,又发现江某与丁某于2002年1月,共同贪污公款15000元,遂决定对江某以涉嫌贪污罪与丁某一并立案侦查。

  • 标签: 相对不起诉 犯罪事实 追诉 行为 检察机关 副总经理
  • 简介:案情起诉人:匡某某。被起诉人:L市J区人事局、乡镇企业局。1987年7月,起诉人匡某某(国有企业的国家干部)受被起诉人L市J区人民政府引进人才政策吸引。应邀从L市N县糖果厂调到J区乡镇企业局工作。J区人事局将匡某某的工作档案从中共N县委组织部商调到中共J区委组织部,明确匡某某为国家干部、乡镇企业局机关工作人员。

  • 标签: 起诉 国家干部 人事局 县委组织部 行政处理 案情
  • 简介:本文是一项关于精英商务律师的职业工作如何被来自不同类型客户的影响所建构的研究。文中所运用的数据,包括对中国六个精英商务律师事务所的24名律师的访谈和作者在其中一个事务所进行的参与观察。对于这些中国精英商务律师事务所而言,外企、国企和民企构成了他们极度多样化的客户类型。相应的,律师的工作变得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同时,客户对于律师职业工作的影响也取决于商务律师事务所里的劳动分工:合伙人对于诊断、推理和治疗的过程具有牢固的控制,因此他们享受着高度的职业自主性,而非合伙律师在其工作场所内基本上被剥夺了这一文化系统,因此.他们的工作就很容易受到客户的影响。于是,客户对于职业工作的影响显现出随着律师的资历加深而逐渐下降的趋势。

  • 标签: 律师 职业主义 客户 商务法律实践
  • 简介:合同相对性原则是合同法的一块基石。但是在合同相对性的本质中,就已经孕育了革命的种子——第三人。20世纪以来,经济的复杂化和交易的日趋频繁。使得这粒种子茁壮成长,并突破了它的内核,因此,应当承认革命者的地位,重新界定合同相对性的内核,建立第三人制度,平衡第三人与合同当事人利益。

  • 标签: 合同相对性原则 债的效力 第三人制度
  • 简介:行政相对人是传统行政法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范畴,它和行政主体共同构成了行政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可以说其与行政主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但是,我国行政法学界主要局限在对行政主体方面的研究,而对行政相对人的研究不但十分欠缺,而且基本定位不恰当,忽视了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在行政法中的主体地位。本文试图对行政相对人的概念进行反思,确立其行政参与人地位,以便明确行政法主体这一行政法律关系基本要素以及对行政法律制度的影响。

  • 标签: 行政相对人 行政法律关系 主体性 行政参与人
  • 简介:甲单位与乙公司签订装饰工程承包合同,工程竣工后,甲单位尚欠乙公司工程款89万余元。双方于1999年11月26日签订分期付款协议书.约定同年12月30日前由甲单位向乙公司给付50万元,次年6月30日前给付30万元,12月30日前付清余款本息,如有违约,按违约金额10%计付违约金。第一批应付款项逾期后,甲单位未履行约定义务,乙公司多次催收未果,提出解除分期付款协议,甲单位不从,酿成讼争。原告乙公司以解除分期付款协议为由,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甲单位给付所欠全部款项,被告认为仅此50万元逾期,其余均属未到期债权。不应承担全部给付义务。

  • 标签: 分期付款合同 债权 合同效力 解除权 《合同法》
  • 简介:绝对主义模式主张,宪法秩序是统一和完整的,在紧急状态下,除了宪法明确规定的特别权力外,行政机关没有其他处理危机的紧急权力。批评者指出该模式过于理想,将损害公众对法治的信仰。相对主义模式则主张,在紧急状态下,国家既存的法律体系可能无法应对,行政机关必须拥有强大的处理紧急情况的权力,但不能对现存法律体系进行大规模的修改。批评者认为该模式缺乏原则,是在为行政机关行使紧急权力辩护。自由主义模式公开宣称需要没有法律,通过事后向公众说明理由的方式,由公众来决定公共官员的超法律行为的合法性。批评者认为该模式将会导致专制和全权主义。

  • 标签: 绝对主义 相对主义 自由主义 行政紧急权力 宪政 行政机关
  • 简介:诉讼标的作为学理上的概念,从其本质机能上讲,具有'体系概念'和'指示概念'的两面性。日本的著名的诉讼标的(诉讼物)论争就是从其体系概念的层面展开的论争。但经过多年的论争发现,没有哪一个诉讼标的学说能够解决民事诉讼中的所有问题。故,日本民诉学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于诉讼标的的研究方向转向于研究解决个别问题。从日本样本来看,对体系性诉讼标的之研究正在逐渐固化、淡化,诉讼标的概念在具体问题解决上的相对化(指示性)机能逐渐被接受,体系性诉讼标的概念正在变成一种解决问题时的思考工具。诉讼标的概念是与其民事诉讼基础理论和民事裁判制度共同发展的,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中有不同的机能和含义。在我国现有语境下,如想解决诉讼标的识别问题,首先应对诉讼标的概念的本质机能有清楚的认识和选择,在此基础上对诉讼标的识别之各学说进行选择,进而构筑中国化诉讼标的理论之全景。

  • 标签: 日本 诉讼标的 机能 体系性 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