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首先选择衡量财政收支平衡程度的不同指标,通过对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这四个世界最大经济体20余年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了测定财政平衡程度各指标间的优点和缺陷,从理论和实证都得出财政平衡度(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是度量财政平衡程度的相对有效指标。文章对比了四国财政平衡度1991年以来的均值和离散程度,其中,德国财政平衡度的均值最高、日本最低,平衡度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美、日、中、德,同时四国财政平衡度表现出相似的波动趋势和周期性。最后对财政平衡度的应用,即经济安全指标应用、横向比较应用和纵向比较应用等三方面做了探讨。
简介:孔子之"仁"的提出从根本上乃是要为"周礼"的复兴与重建奠定新的基础。由于"周礼"作为一整套的制度规范建构是属于形而下者,那么为之奠基的首先应当是某种形而上者,所以"仁"在孔子那里便首先体现为他的"仁学形上学"的建构。在孔子的"仁学形上学"中,"仁"首先是指天道内在于人的德性,亦是形而上的"本体";其次,此德性之"仁"作为形而上的"性体",一方面它具有一种"至善"的品格,另一方面它还有导人"向善"的意义。然而,从当代的"形而上学奠基"的视域来看,此作为形而上的性体的"仁"及与之相关的"仁学形上学"仍是有待奠基的。在孔子那里,能够为此形上性体之"仁"和"仁学形上学"奠基的观念就是作为本源情感的仁爱,后者乃是人的最源初生活体验,是先行于一切主体性存在者的在场,并使之存在得以可能的前提,也是作为主体性存在者的人的本真存在样式。同时,这种本源的仁爱情感,一方面会显现为一种差等之爱,另一方面又会具体表现为一种"爱而利之"的行为。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导致了现实的利益冲突问题,后者使得作为制度规范之"礼"的建构具有了必要性及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