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著名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首席专家,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专家库特聘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人民教师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特别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和中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方立天教授(1933-2014)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7月7日在北京逝世。方先生将“立身有道,学有专长”作为毕生治学的座右铭,孜孜不倦地献身于佛教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研究与教学。他严谨治学,著述不辍,成就斐然,是优秀佛教文化的重要弘扬者,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他长期对宗教学理论、宗教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热切关心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方立天先生的逝世,是当代中国宗教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哲人虽逝,风范长存。方先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治学精神,不尚浮华、笃定安身的为人品格,堪称后人楷模,值得永远铭记。本刊特约相关文章,以此纪念这位佛学泰斗!
简介:朱运峰(1862—1933),青海省西宁市人。清末贡生。于光绪丙午(1906年)参加礼部在京考试后供职晋省代州。辛亥年(1911年)农历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游览五台,记录见闻感受甚详,是为“五台山记”。该文写法以时间为经,各台寺观景物为纬,白描勾勒,错落有致;萦念五台山之情,流连山水之思,溢于言表;叙议嵌合,亦复自然生动。其中提到在“十方堂”遇到来自西宁的僧人,一边喝着家乡的牛奶茶,一边听操着西宁方言的同乡谈禅,非常惬意,认为是“夙缘”,可算一个有趣的插曲。可以想见,在那交通不便的年代,从遥远的青海西宁到山西五台,正如作者所说:“历经幽险,车殆马烦,不以为苦者,游五台偿宿愿也。”现在我们把镜头的流光,倒溯到八十年之前,借助一位青海文人的眼睛,让读者诸君神游彼时五台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