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当今中国的日常生活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正是以微博和微信为主体的两“微”存在为标志的,它们构成了我们“微生活”的底色。可以说,“小时代,微生活”构成当今时代的某种标记。

  • 标签: 传统媒体 发展现状 群体 网络文化
  • 简介:在目前已知确切面积的春秋战国都城中,春秋时期的菖国故城算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并且在城市布局结构上最为规整,完全合于先秦时期“择中立宫”的都城设计思想。但我们并没有在今天的历史文化的研究中给以应有的地位,应当引起重视。故城西的“莒子墓”,时代可能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墓主有待考订。现藏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传世“莒太史申鼎”,可能是春秋早期的莒器,流传有序,是莒国和莒文化研究中的重器。

  • 标签: 莒国故城 莒子墓 莒太史申鼎
  • 简介:学术界对管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对苏的研究更是全面精微,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研究管仲和苏之间的联系,事实上苏对管仲都非常关注,甚至各自都有同题文章《管仲论》,本文正是拟从前人的这些缺憾入手,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苏对管仲的评价与论述,从而深层次地分析管仲的历史影响以及苏对同一历史人物的相同与不同的看法,更全面地了解苏其人其事和管仲其人其书。

  • 标签: 管仲 三苏 异同 成因
  • 简介:罗光与牟宗的先秦儒学观在基本观点上有显著的不同,集中于“宗教人文化”与“形上学之有无”两个问题。这些差异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两人对先秦儒学中的道德、形上学与信仰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两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先秦儒学的复杂面貌,其结论各有得失,体现了当代台湾地区儒学研究的多元性特征,对于我们更为充分而深入地把握儒家思想的理论特质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罗光 牟宗三 先秦儒学观 “生命哲学” “道德的形上学”
  • 简介:孔子自称“述而不作”,学者多以为是孔子的自谦。但孔子明言自己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信而好古”者,其学说当是在萃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整合、提升而成,其意义相当于再创作。孔子所推尊的智、仁、勇“达德”虽非首创,但经其整理后,内涵更为深刻。章学诚“圣人学于众人”之说,适足说明孔学的源头活水是在社会生活之中。

  • 标签: 三达德 孔子 述而不作 章学诚
  • 简介:朱熹的《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中对家《诗》的征引,表明了朱子的家《诗》学思想。朱熹对家《诗》的运用,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学术环境、《诗经》研究的状况和朱熹本人的学术追求等各方面紧密相关。它传达了很具有影响力的讯息,吹响了对家《诗》关注的号角,引起了后学的广泛关注,与王应麟的《诗考》一道,影响了有清一代家《诗》学的发展。

  • 标签: 朱熹 《诗集传》 三家《诗》 《毛诗序》
  • 简介:牟宗的“良知自我坎陷说”贯穿了其学术思想发展的始终,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内圣”坎陷“外王”;二、“存在之理”坎陷“形构之理”;、“仁心觉情”收敛“智相”;四、“无执的存有论”坎陷“执的存有论”。从以上的发展线索来看,牟宗的“良知坎陷说”具有一个逐步内在化、形上化的发展趋势,而其中“存在之理”坎陷“形构之理”这一阶段具有关键的意义。

  • 标签: 牟宗三 良知坎陷 现代新儒学 发展现状
  • 简介:伊字点∴本为梵语,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极大地扩展、丰富了其自身的内涵。伊字点在中国佛教界的流转中,先入天台宗、后入禅宗、华严,宗对其唯我所取,各有发明,都利用伊字点来阐扬本宗妙义,与自己学派的宗旨融会贯通,在这样的和会中,伊字点∴产生了圆满、融通、不可言说等全新的意义。宋代以后,伊字点又被儒学所吸收,发展为解释宇宙本体的方法论,并成为儒释道教融合的象征。

  • 标签: 伊字三点 天台 禅宗 华严 儒学
  • 简介:在前人对作齐"物论"、与"齐物"论两种理解的基础上,作者提出齐物我的另一重含义.合起来构成齐"物论"、齐万物与齐物我义:齐物论是对各种思想学说,进行一种哲学批判,其重点不在是非的标准,而是对争是非本身的正当性的质疑.齐万物则要求人的世界观的转变,放弃任何自我中心的态度,看待万有的自然性与自足性,把是非转化成有无问题,具有从认识论向本体论过度的意味.齐物我是前二者的深入,它所涉及的心物关系不是认识论而是生存论问题,本体论上化有为无,就是表现在生存论上的丧我与无为,它是导向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信念基础.齐物义是庄子哲学的基本纲领.

  • 标签: 《庄子·齐物论》 是非 生存论 本体论 有无 认识论
  • 简介:作为新公共管理的继承者和修正者被提出来的后新公共管理,在个维度全面超越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一是权力重组,从强调分权到适度集权;二是结构重组,从机构裂化到主张机构协作与整合;是关系重构,从倡导民营化到主张更加重视网络化治理。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对当前中国的行政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后新公共管理 超越 启示
  • 简介:试论齐文化的个主要来源于嘉芳本文中所讨论的齐文化这个概念,主要是从考古学文化这个角度出发。组成齐文化的各要素,在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或大或小的作用,但是一旦形成了相对独立、具有自己特色的齐文化,它们便有机地化为一体,成为一个新的文化体系。也就...

  • 标签: 齐文化 商文化 考古学文化 遗址 东夷文化 文化因素
  • 简介:易之义是马一浮先生易学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先生运用易之义来解说心性论、功夫论,吸收儒家和佛家在心性论、功夫论方面的成果,使儒家和佛家义理互相阐发而明晰,既展现了他强调通过功夫证悟本体的学术宗旨,又体现了圆融会通的学术特色。马先生以其远见卓识发挥了他作为一个大儒的作用。

  • 标签: 三易之义 心性论 功夫论 证悟本体
  • 简介:近年来,'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农'问题的学术研究十分活跃,现代性发展主义话语几乎是诸多研究惟一援引的思想资源,其核心内容是单线发展观,但这一话语已引起人们深深的质疑.通过对支配'农'问题研究的现代性发展主义话语的批判与反思.摒弃单线的发展主义立场,立足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形成对'农'问题的另一种理解,并为'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必要的思想语境.

  • 标签: 发展主义 “三农”问题 农业 农村 农民 文化人类学
  • 简介:天八卦图与布尔代数侯维民笔者前文①已介绍了先天(伏羲)八卦图与布尔代数的联系。最近笔者又发现,我国古代的多种八卦图均与布尔代数有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比前文所说的内容更密切。本文先谈天(先天、中天、后天)八卦图与布尔代数的联系,这些事实可能会给中西方...

  • 标签: 布尔代数 顶点向量 先天八卦图 代数系统 方体 后天八卦
  • 简介:从伦理学的实践人文学特性看,道德形态学方法从时空维度凸显“古今中西”的汇通与比照。将“中西互镜”嵌入到“古今对看”的“形态相通”之认知旨趣中,将敞开西方启蒙视野中道德形态学方法的意义。道德形态学方法以伦理学史上的种道德形态为参照,表现为对“西方道德哲学”与“启蒙文化形式”的大历史关联样式(传统、现代性、后现代性)的揭示,它要求我们具备“中西互镜”的视野、“古今对看”的眼光和“语境互证”的策略,并设定了与之相应的思想任务。道德形态学方法的“远见”,包含了“形态相通”与“语境互证”两面,具体表现为:以道德形态学方法展现道德哲学的视角;以道德哲学的“形态相通”和“语境互证”展现“理智启蒙”的视角;以道德形态学方法的“中西互镜”和“古今对看”展现“西方理智启蒙”的视角。

  • 标签: 西方启蒙 道德形态学 研究方法
  • 简介: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对《论语》“殷有仁”的理解,有很大区别。古文经学认为,仁中的箕子、比干就是《尚书·微子篇》出现的“父师、少师”,并在两个文本间建立解释联系,由此使仁的行为呈现出表浅性的和谐特征,孔子是以历史学家的身份作出这个评价的。今文《尚书》此二人本为“太师、少师”,和箕子、比干无关,并认为仁的行为处于争执势态之中。本文对《论语》“殷有仁”章的解释史进行了微观考察,并根据今文经学的说法,对“殷有仁”、孔子的形象和仁论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解视角。

  • 标签: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解释学
  • 简介:黄河角洲地区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密集,呈现明显的分区、集群分布。这些遗址大体可以分为3个不同的小区。由于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小区的龙山聚落分布呈现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影响着各小区的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又决定着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对黄河角洲地区的人文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标签: 黄河三角洲 龙山时代 自然环境 人口数量 社会结构
  • 简介:天、地、人才各有其道的思想乃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的共识,但只有《易传》对此作了深入而一贯的探讨,从而影响深远。在《易传》那里,天、地既有其体,又有其德。天之体为阴阳之气,地之体为刚柔之质。阴阳之气实质上是能量与信息所构成之“场”,而刚柔之质则是气的能量密集化的存在形式;另一方面,天之德为乾,而地之德为坤。乾是健动不息的创生品格,而坤则是厚德载物的接纳性品格。天地各有其能,各具其德,但只有人能够会通天地之能、合和天地之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的智能能够代替天地,因为人总是有其自身的限制,但人的存在也同样不是天地的重复,而是以其不同于天地的品格,与天地并列为

  • 标签: 《易传》 天道 地道 人道
  • 简介:所谓“儒学第期开展”的涵义需要进行再诠释:就当下以及将来的发展而言,儒学第期开展是指儒学从东亚到全球的地域性扩展,在此过程中,与西方宗教传统的对话将构成其核心课题之一。其次,儒学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宗教传统以及在什么意义上可以将儒学作为一种宗教传统。再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话性一直构成儒学传统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最后,儒学传统对于宗教对话至少应有方面的贡献,即“和而不同”的对话原则、“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以及多元宗教参与和多元宗教认同的理论与实践资源。

  • 标签: 儒学第三期开展 宗教对话性 宗教对话
  • 简介:孔子从名分、等级观念出发,提出了忠君思想;孟子对此冷淡,甚至反对,而特别强调父的统治地位;荀子对孔子的忠君思想很热心,却又格外重视夫的主导地位。这样,君、父、夫专制权力的理论便开始形成了。

  • 标签: 忠君思想 孔子思想 孟子 荀子 主导地位 君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