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殖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在试管婴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患者,对所有患者使用SDS、SAS进行调查,筛选出SAS、SDS得分50分以上的18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达菲林黄体期长方案,实验自患者进入体外受精用药周期前2周开始,到移植后4周确定是否为临床妊娠时结束。对比两组干预前后SDS、SAS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S、SAS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hCG、hCG日孕酮(P)等因素比较差异均不显著,经多因素方差分析排除以上因素影响,结果显示研究组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对改善IVF-ET患者负性情绪具有积极作用,对提高患者临床妊娠率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生殖心理健康 管理系统 试管婴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及合理用药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到2017年7月间收治的84例患有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所有入组的女性患者均按照妇科检查的常规流程进行操作,依据相关要求来完成患者生殖道标本的采集工作。对分泌物标本进行分离和培养。对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形态鉴定,最终确定患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具体种类,并以此为参考,为患者制定合理而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对全部入组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标本中培养出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对全部84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后,发现共培养出84例微生物标本,其中衣原体有30例,占全部微生物的35.71%,明显高于其他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目前能够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各类病原微生物中,支原体感染最为常见。因此,临床工作中对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各项妇科检查中,应重视对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把支原体检测列为生殖道感染检测的常规检查项目,对于尽快明确临床诊断,指导患者后续药物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应当在临床工作中继续推广应用。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病原微生物 支原体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生殖器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及保护因素方法选取男女各20名生殖器念珠菌感染的患者结果40患者与配偶、性伴患病、广谱抗菌素的应用及包皮过长有关,同时选用宽松、适中的棉质内裤对生殖器念珠菌病有保护作用结论配偶/性伴患病是最主要的易感因素,同时积极的做好治疗与护理。

  • 标签: 念珠菌,生殖器感染 危险与保护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形态学分类计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20年6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参与筛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供者4 221名,年龄36(3~72)岁,其中男2 520名,女1 701名。按照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14岁[334名,年龄11(3~14)岁];青年组:>14岁且<45岁组[2 855名,年龄33(15~44)岁];中年组:≥45岁且<60岁组[929名,年龄49(45~59)岁];老年组≥60岁[103名,年龄62(60~72)岁]。此外,同一年龄组根据不同性别分为2组。儿童组又根据造血特点将其分为儿童1组[48名,年龄6(3~7)岁]和儿童2组[286名,年龄11(8~14)岁]。按照临床血细胞形态学常规检验方法,对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及巨核细胞细胞数/4.5 cm2)进行分类计数。比较不同年龄组和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细胞计数结果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临床意义的不同组分别建立形态学分类计数参考区间。结果儿童与成人组之间、成人组不同性别间细胞计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此对儿童组、成人不同性别组分别建立参考区间。儿童1组外周血分叶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学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46.65(43.97~49.32)%和44.00(10.60~65.10)%,儿童2组分别为50.73(49.50~51.96)%和39.55(38.36~40.74)%,成人组分别为57.00(39.00~75.23)%和33.00(17.00~52.00)%。儿童1组骨髓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淋巴细胞形态学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11.54(10.68~12.41)%、14.20(13.19~15.21)%和23.99(22.06~25.92)%,儿童2组分别为12.50(7.00~21.50)%、15.00(9.50~25.50)%和21.02(20.24~21.81)%,成人男性组分别为13.50(7.50~21.00)%、16.50(10.50~26.00)%和15.50(7.50~26.00)%,成人女性组分别为14.50(8.00~24.50)%、14.50(9.00~23.00)%和17.50(8.50~29.00)%。儿童1组和2组粒红比参考区间均为1.86∶1(1.14∶1~3.23∶1),成人男性组为1.96∶1(1.12∶1~3.19∶1),成人女性组为2.22∶1(1.30∶1~3.69∶1)。儿童组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和产板型巨核细胞参考区间分别为138(25~567)、86(13~328)个/4.5 cm2,成人组分别为92(13~338)、38(3~162)个/4.5 cm2。结论建立了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的形态学分类计数的参考区间,有助于提高临床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疾病筛查、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水平。

  • 标签: 骨髓 外周血 分类计数 形态学 巨核细胞 参考区间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γδ型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的血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搜集2009至2014年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收治的4例γδ型HS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最初外院形态学均误诊为急性白血病(AL)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对治疗后未缓解患者的骨髓涂片和血涂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并与本院的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染色体、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例患者骨髓涂片肿瘤细胞比例为7.6%~40.0%;仅有2例患者外周血涂片肿瘤细胞比例分别为9%和10%,γδ型HSTCL肿瘤细胞的瑞氏染色形态有很高相似度:细胞中等大小,胞浆较丰富;大部分细胞核仁1个,大而明显;形态似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尤其是原始单核细胞;但是细胞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比原始单核细胞致密;与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相比,HSTCL细胞较大,形状相对不规则,胞浆较丰富,核型不规则更加明显。细胞化学染色具有鉴别诊断意义:HSTCL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阴性或者点状弱阳性,且不被氟化钠抑制;糖原(PAS)染色阴性或者呈粗颗粒状阳性,髓过氧化物酶(MPO)均阴性。结论γδ型HSTCL细胞具有独特的成熟淋巴细胞肿瘤形态学特征。瑞氏染色质量和未做完整的细胞化学染色、缺乏此罕见疾病的形态学识别、部分病例伴随AL或MDS表现,极易误认为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可能是导致HSTCLγδ型误诊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淋巴瘤 T淋巴细胞 误诊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其中免疫系统尤其是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占主导作用。最近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可作为监测RA疾病活动、判断治疗预后及RA相关肺间质疾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中国患者人群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肾细胞癌患者,按照CCPRCC、透明细胞细胞癌(ccRCC)、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进行分组,回顾性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后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共纳入CCPRCC患者18例,占该时间段内本院术后病理确诊为肾细胞癌患者的0.44%(18/4 110),年龄(49.5±17.1)岁,男11例,女7例;所有的CCPRCC患者均无肾肿瘤家族史,其中只有1例CCPRCC患者具有相关的临床症状,为间断的腰腹部胀痛,而另外17例均是体检发现,无相关症状。与ccRCC及pRCC组相比,CCPRCC组患者在终末期肾病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ccRCC=0.291,χ2pRCC=1.161,均P>0.05)。CCPRCC组肿瘤最大径小于pRCC组(χ2=-2.280,P =0.027),但与ccRC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9,P =0.565);CCPRCC组患者基本上都处于pT1a期,病理分期明显早于另外两组,且其总生存也较ccRCC组和pRCC组更好(P<0.05)。结论CCPRCC是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的一类肾细胞癌,患者较ccRCC和pRCC分期更早、预后更好。

  • 标签: 癌,肾细胞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或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组由各种原因导致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过度增殖活化引起全身高炎症反应的临床综合征。细胞因子风暴是该病的关键环节。由于病因复杂、疾病严重程度差异大、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等原因,该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较为困难。细胞因子在HLH的早期快速诊断、与其他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疾病的鉴别、亚型判别、分层治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LH相关细胞因子谱类型及其在与各类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HLH的分层治疗和治疗过程监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进一步提高HLH的精准诊治水平。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细胞因子 感染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cHCC-CC)的病理形态特征及病理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30例cHCC-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Goodman标准及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分别对组织形态学进行分型,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患者中其中男28例,女2例,平均年龄50.4(31~72)岁。Goodman分型:Ⅰ型(即碰撞型肿瘤)9例,HCC与CC相邻而生,随生长碰撞融合;Ⅱ型(移行型肿瘤)21例,HCC与CC混杂生长于同一瘤体内,两者间见移行过渡。依据2019年第5版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cHCC-CC 25例,cHCC-CC-中间细胞癌5例。30例患者21例伴肝硬化,1例伴肝吸虫,2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9例免疫组化巢蛋白(Nestin)阳性,66.7%死亡(6/9),33.3(3/9)仅存活6个月。1年复发肝切除术率3.9%,原位肝移植术50%。复发后肝叶切除术比肝移植术总体生存期长(1年复发率和生存率为8.3%和66.6%,5年生存率33.3%(3/9)。复发率虽较低,但大多数患者(8/12)在移植术后半年到2年内,因肿瘤转移等脏器并发症而死亡。结论cHCC-CC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Nestin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肝切除术为更佳的外科治疗策略。

  • 标签: 肝肿瘤 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 诊断 巢蛋白 预后 肝切除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在声像图上表现为快进、慢退,周边见环状高增强,内部呈不均匀高增强。其造影表现与常见的乳头状肾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典型声像图表现明显不同,但与肾透明细胞癌鉴别缺乏特异性,二者潜在差异需要更多病例的积累。

  • 标签: 肾肿瘤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临床应用的诊断标准(HLH-2004)和治疗方案(HLH-94)在最初制定时是以来自儿童原发性HLH患者为基础的经验。而事实上HLH可以发生于全年龄段的人群,目前的诊疗指南对成人病例有一定帮助,但仍存在不少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现行标准对成人继发性HLH的诊断适用性和随年龄变化的个体化药物剂量调整。基于这些问题,2019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成人HLH工作组召集了19名全球范围内的成人和儿科血液学、肿瘤学、风湿免疫病学、重症医学、遗传学专家,讨论并形成了成人HLH诊断和治疗建议,用于推动HLH的诊治措施从儿童患者向成人患者发展,以改善成人HLH患者的临床结局。本文对其中的主要观点进行解读和阐述。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诊断 治疗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法(TCT)与形态和遗传交联的明朗细胞学(MGLUC)在宫颈细胞学中的符合率。方法所有刮取于35岁以上并被诊断为宫颈糜烂妇女的子宫颈细胞,被用于送检TCT(被送华星医检)检查,同时用这些细胞做MGLUC检查,最后收集相关资料。结果TCT与MGLUC在1558个结果间的符合率为92.4%(1540/1558)。结论MGLUC可在那些没有TCT检查的基层医院应用,从而降低假阴率以减少宫颈癌的发生率。

  • 标签: 明朗细胞学 液基薄层细胞学 子宫颈细胞学 符合率
  • 简介:摘要患者男,50岁,因突发头晕3.5 h,呕吐3次急诊入院。颅脑CT示鞍区实性占位伴瘤卒中。后行颅脑MRI检查,鞍区见类圆形T1WI等、T2WI稍低信号灶,病灶内可见斑片状各序列低信号灶,考虑垂体大腺瘤伴卒中。经右侧鼻孔蝶窦入路行鞍区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鞍区)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伴出血。

  • 标签: 垂体疾病 腺瘤,嗜酸性 垂体卒中
  • 作者: 滕达1王婷2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滕达1王婷2(1.江苏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徐州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C细胞联合肿瘤特异性抗原的主动免疫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30例健康者和8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1个月及3个月血清中的IFN-γ、IL-2、IL-4、IL-6及IL-10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患者血清中IFN-γ、IL-6及IL-10表达均升高(P<0.05),治疗后仅IFN-γ升高(P<0.05),IL-6及IL-10表达均降低(P<0.05),IL-2、IL-4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主动免疫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监测疾病发展、评价疗效、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主动免疫 干扰素-&gamma 白介素 肝细胞性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