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IGBP科学计划和执行战略给出了IGBP第二阶段的研究议程。本阶段将比第一阶段更加综合化,因此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不能忽视需要关注的中心问题,即在过程水平上对地球系统的认识还十分匮乏的学科研究领域。但同时,我们必须强调的是贯穿全局的问题,需要一体化的——而非仅仅系统性的解决方法。我们必须将对地球系统组成(大气、陆地和海洋)的研究与对发生在各圈层交界面的过程的研究结合起来,而且必须整合所有这些研究以提高对地球系统的诊断和预测能力。
简介:自国家科学院在1958年第一次回顾了大学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教育(NAS/NRC,1958)以来,大气科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发展壮大。随着大学、私企、和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研究领域的拓宽,新的通讯和计算设备的发展,以及其他机构、其他国家在业务、研究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我们对大气认识的提高,业务、观测和模拟能力的加强,大气科研已发生了改变。领域的拓宽,带来了重要的学术和科学发现,取得了直接的社会效益,比如由于天气预报的改善,受其指导的很多公司的经济损失减少。
简介: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大气科学教育,包括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位教育、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大气科学普及教育等多个方面,一直足世界各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的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科自身走向成熟,大气科学不仅建立在近现代物理科学坚实的理论和更为可靠和全面的观测事实之上,而且通过数值模拟和信息处理等新技术的全面应用,
简介:
简介:简要回顾美国气候变化研究沿革,分析美国制定和实施气候变化科学计划(USCCSP)的背景,综述USCCSP的研究目标、研究领域和组织管理方式。首先重点阐述USCCSP的关键科学发现以及全球和美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科学结论,介绍USCCSP综合评估产品。然后论述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理事会(NRC)对USCCSP进展的评估,评述未来美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战略框架和领域。最后在归纳美国气候变化研究特色的基础上,阐述对我国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深化基础研究、强化模式创新、推进观测系统和资料系统建设、加强科学评估和应用服务、加快立法进程等方面的启示。
简介:朱效民在2007年3月16日《科学时报》撰文指出,科学精神,从比较狭窄的意义上理解,可以认为是科学家在科研探索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有的精神气质。然而即使近代科学确立以来,科学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对科学精神也越来越有相对多元化的理解和认识。当今社会日益呼唤科学精神,而从科学传播的角度看,以下几个问题应该值得思索和探讨。其一,科学精神也是发展变化的,
简介:10.1综述过去几十年,从1天到1周甚至更长时间数值天气预报(NWP)的巨大改进,是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而且,与厄而尼诺和拉尼娜有关的天气和短期气候变化现在也能提前几个月作出有效的预报。这些进步是依靠观测同化进入计算机大气模式获得的,而计算机模式因为对大气和地球系统有关组成有了更好的认识而得到改进。
简介:“气候变化:全球风险、挑战与决策”国际科学大会于2009年3月10~12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该会南国际大学研究联盟(IARU)主办,该联盟包括了目际上10所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也列其中,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对目前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最新科学进展进行梳理,
简介:本报告第二章中的个例研究充分证明了跨学科、部门间、国际间和机构间合作对于NSF大气科学部(ATM)资助的领域中的重要性。由于各种原因,合作对于大气科学越来越重要。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宽,使得多领域科学家合作成为必然;鉴于资源正变得日趋紧缺,
简介:2005年4月4~6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了大气棕色云(AtmosphericBrownCloud,简称:ABC)项目科学组会议(ScienceTeamMeetingoftheProjectAtmosphericBrownClouds).会议由ABC科学委员会主持召开,科学委员会中方负责人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石广玉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张远航教授.与会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越南、印度、意大利、马尔代夫、尼泊尔、瑞典、泰国等大约40余位科学家,其中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J.Crutzen.会议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资助.
简介:1概况2017年11月6~10日,由世界气象组织(WMO)主办的航空气象科学大会在法国图卢兹举行,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0名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参加。本次会议包含3个议题:科技发展为气象观测、预报及预警提供支撑;航空气象的整合与使用案例;气候变化对航空的影响及其科技应对。
简介:据日前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第3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工作正式启动。中国气象局将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集中和吸引全国科技资源和力量,全力开展这项工作。
IGBP科学计划和执行战略
大气科学不断变化的背景
美国大气科学教育现状
北极大气科学考察
欢迎订阅2006年《气象软科学》
美国气候变化科学计划综述
欢迎订阅2005年《气象软科学》
欢迎订阅2007年《气象软科学》
科学精神也需多元化
10天气科学和应用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香港、澳门、台湾科学界的学术交流
参加气候变化国际科学大会总结
协作对大气科学的重要性
大气棕色云项目科学组会议简介
《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征稿启事
参加WMO航空气象科学大会总结
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启动
《气象软科学》杂志封面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