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性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在2019年4月-2020年5月间,于我院进行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32例,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分析。结果:同治疗前相比较,研究组通过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改善明显,且低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老年性2型糖尿病,能够改善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3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和对照组(38例,采用胰岛素联合安慰剂治疗),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胰岛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所用时间[(4.5±1.7)d]短于对照组[(6.6±2.4)d],且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的胰岛素用量[(24.2±8.4)U]、糖化血红蛋白水平[(9.1±1.9)%]均低于对照组[(31.5±9.7)U,(10.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胰岛素抵抗指数(1.51±0.83)低于对照组(1.86±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增强血糖控制效果,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对于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治疗安全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治疗中应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为研究,样本80,纳入时间从2022年1月~2024年1月之间。所有患者同意配合研究,均完成研究规定时间的治疗时限,配合完成各项调查与检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盐酸二甲双胍片(常规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缓释片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相比常规组,缓释片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对比常规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缓释片组与之无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则缓释片组均更低,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对比常规组不良反应,缓释片组与之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T2DM患者治疗中开展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与盐酸二甲双胍片对比,不仅有助于改善血糖指标,而且可提升疗效,但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7例。将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施团队认知行为干预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FBG、2hPBG和HbA1c水平,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团队认知行为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糖水平,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简介:摘要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1型(congenital generalized lipodystrophy type 1, CGL1)是由AGPAT2基因异常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皮下脂肪消失、肌肉发达、皮下静脉明显、假性肢端肥大症、多毛、黑棘皮症等,常合并代谢性疾病,易被误诊为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肢端肥大症及库欣综合征等。同时,与部分脂肪萎缩综合征的鉴别在临床上存在难度。本研究回顾分析1例CGL1患者的临床和遗传特征,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有助于加深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外周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为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三二〇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糖尿病合并甲减组(糖甲组,62例)及单纯糖尿病组(单糖组,63例)。糖甲组依据是否合并外周血管斑块分为斑块组37例及无斑块组25例,单糖组分为斑块组23例及无斑块组40例。收集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糖组与糖甲组血管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36.5%(23/63)、59.7%(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糖组与糖甲组促甲状腺激素(TSH)、TG、载脂蛋白A(ApoA)、Hcy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糖组中无斑块组与斑块组LDL-C、Hcy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甲斑块组与无斑块组间比较,ApoA、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示:Hcy为单糖组及糖甲组血管斑块出现与否的危险因素(OR=1.640,2.695,P<0.05)。(4)ROC曲线提示单糖组Hcy曲线下面积为0.842(P<0.001),Youden指数为15.75 μmol/L;糖甲组Hcy曲线下面积为0.945(P<0.001),Youden指数为12.9 μmol/L。结论Hcy与合并亚临床甲减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出现外周血管斑块密切相关,检测血Hcy水平可为2型糖尿病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外周血管病变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外周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为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三二〇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糖尿病合并甲减组(糖甲组,62例)及单纯糖尿病组(单糖组,63例)。糖甲组依据是否合并外周血管斑块分为斑块组37例及无斑块组25例,单糖组分为斑块组23例及无斑块组40例。收集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糖组与糖甲组血管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36.5%(23/63)、59.7%(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糖组与糖甲组促甲状腺激素(TSH)、TG、载脂蛋白A(ApoA)、Hcy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糖组中无斑块组与斑块组LDL-C、Hcy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甲斑块组与无斑块组间比较,ApoA、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示:Hcy为单糖组及糖甲组血管斑块出现与否的危险因素(OR=1.640,2.695,P<0.05)。(4)ROC曲线提示单糖组Hcy曲线下面积为0.842(P<0.001),Youden指数为15.75 μmol/L;糖甲组Hcy曲线下面积为0.945(P<0.001),Youden指数为12.9 μmol/L。结论Hcy与合并亚临床甲减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出现外周血管斑块密切相关,检测血Hcy水平可为2型糖尿病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外周血管病变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具有肿瘤归巢能力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细胞载体,携带溶瘤病毒3型呼肠孤病毒(Reovirus3)。 研究了细胞培养体系中相关细胞因子对携带呼肠孤病毒3的MSCs杀伤K562细胞的影响,用携带呼肠孤病毒3的K562细胞进行培养,为用细胞因子或支持性携带呼肠孤病毒3的MSCs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提供了依据。方法:通过体外试验从脐带中分离培养MSCs,对数生长期的MSCs负载呼肠孤病毒3,用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分为对照组:K562细胞;MSCs组:K562细胞+MSCs; Revirus3组(阳性对照组):K562细胞+Revirus3;实验:K562细胞+呼肠孤病毒3+MSCs。细胞共培养24,48,72h,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转化生长因子(TGF),白细胞介素(IL)-2,IL-4,IL-5,IL-6和IL-17。结果:培养24,48,72h后,MSCs组和实验组TGF,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培养48h后MSCs组,Reovi-Rus3组和实验组TNF,IFN,IL-2,IL-4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组培养48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均未检出IL-5IL-17; 4组培养24h和72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均未检出TNF,IFN,IL-2,IL-4,IL-5和IL-17。结论:MSCs携带呼肠孤病毒3在体外测试的细胞培养体系中有效抑制K562细胞,除溶瘤病毒呼肠孤病毒3的溶瘤作用外,还可能与培养体系中的细胞因子有关,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