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入住PICU后发生急性(acute stress,AS)和创伤后应激(posttraumatic stress,PTS)的风险增加。本调查研究的主要目标为探究PICU住院患儿院前心理社会特点及其与AS的关系。设计观察性研究。场所一家城市中心学术型儿童医疗中心的PICU。对象纳入8~17岁且预计PICU住院时间>24 h患儿。测量方法入院期间患儿完成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以评估入院前心理社会症状,包括入院前PTS、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和AS现况。主要结果共招募111名儿童(平均年龄12.9岁,60%为男性,58%为拉丁裔)。一半(51%)患儿报告有院前创伤史,几乎所有儿童(96%)都有PTS。他们各方面生活质量都显著受损。儿童住院期间AS发生率高,74.8%具有AS症状,6%符合AS障碍诊断标准。单变量分析显示,儿童年龄、生活质量、慢性病和PTS与更严重的AS相关。结合儿童年龄、急慢性疾病,QOL和PTS对AS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模;院前QOL和PTS与院内AS发生显著相关,并可解释34%的模型方差。结论本次调查是对PICU患儿入院前心理社会特征的一项新的评估。纳入研究的儿童AS报告率高,这与PTS病史和QOL恶化有关。与PTS的关系与先前对复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一致,并增加了人们对长期心理社会预后的担忧。本文数据加深了对住院期间致AS因素的理解,并可能增进对心理社会支持整合模型重要性的认知。

  • 标签: 心理社会 急性应激 创伤后应激 生活质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入住PICU后发生急性(acute stress,AS)和创伤后应激(posttraumatic stress,PTS)的风险增加。本调查研究的主要目标为探究PICU住院患儿院前心理社会特点及其与AS的关系。设计观察性研究。场所一家城市中心学术型儿童医疗中心的PICU。对象纳入8~17岁且预计PICU住院时间>24 h患儿。测量方法入院期间患儿完成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以评估入院前心理社会症状,包括入院前PTS、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和AS现况。主要结果共招募111名儿童(平均年龄12.9岁,60%为男性,58%为拉丁裔)。一半(51%)患儿报告有院前创伤史,几乎所有儿童(96%)都有PTS。他们各方面生活质量都显著受损。儿童住院期间AS发生率高,74.8%具有AS症状,6%符合AS障碍诊断标准。单变量分析显示,儿童年龄、生活质量、慢性病和PTS与更严重的AS相关。结合儿童年龄、急慢性疾病,QOL和PTS对AS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模;院前QOL和PTS与院内AS发生显著相关,并可解释34%的模型方差。结论本次调查是对PICU患儿入院前心理社会特征的一项新的评估。纳入研究的儿童AS报告率高,这与PTS病史和QOL恶化有关。与PTS的关系与先前对复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一致,并增加了人们对长期心理社会预后的担忧。本文数据加深了对住院期间致AS因素的理解,并可能增进对心理社会支持整合模型重要性的认知。

  • 标签: 心理社会 急性应激 创伤后应激 生活质量 预后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医学科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越来越广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是在技术发展和规范化应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应从血液中存在的分子特点理解CBP清除理念和选择CBP模式,理解CBP从器官功能被动替代治疗向主动清除血液中分子的发展,理解并认识CBP对机体病理生理的影响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推动建立CBP在儿童重症的应用共识,并开展CBP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CBP技术的应用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合心力衰竭临床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的医院儿科治疗的患有重症肺炎合心力衰竭患者98例为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临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手术指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心率恢复时间以及咳嗽消失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肺炎 心力衰竭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对重症哮喘患者并发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内本院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78例,按照双盲法分组分为两组,39例为对照组接受规范常规护理,剩余39例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负面情绪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并发发生率明显更低,负面情绪明显改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对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哮喘 整体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负面情绪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重症长期卧床患者发生肺部并发后的护理管理。方法:选取500例本院ICU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长期卧床并伴随肺部并发的患者,将患者评分为对照组(250例,给予常规护理)和研究组(250例,给予集束化护理管理),对比患者肺功能水平。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 长期卧床 肺部并发症 集束化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在EB病毒(EBV)相关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IM)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EBV-IM的158例患儿作为EBV-IM组。将本院同一时间段、同年龄和性别的158例非EBV-IM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EBV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儿童EBV-IM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进行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Min~Max)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α水平为0.017。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各检测方法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单一指标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法对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BV-IM组中≤6岁学龄前儿童EBV-IM患病率最高,为82.9%(131/158)。EBV-IM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χ2=1 1728、1.529,P均>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6.2%、91.6%,AUC值为0.703(95%CI:0.644~0.761)。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单一指标中AUC值最高的2项分别为低亲和力EBV-CA IgG和EBV-CA IgM,其AUC值分别为0.820(95%CI:0.771~0.869)和0.677(95%CI:0.617~0.737)。与PCR法进行联合诊断,EBV-CA IgM+低亲和力EBV-CA IgG、EBV-DNA+EBV-CA IgM、EBV-DNA+低亲和力EBV-CA IgG以及EBV-DNA+EBV-CA IgM+低亲和力EBV-CA IgG的AUC值分别为0.934(95%CI:0.900~0.959)、0.757(95%CI:0.706~0.804)、0.963(95%CI:0.935~0.981)和0.999(95%CI:0.986~1.000)。EBV-DNA+EBV-CA IgM+低亲和力EBV-CA IgG联合检测的AUC值最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1.6%,与其他单一以及联合检测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EBV-IM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免疫荧光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在EB病毒(EBV)相关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IM)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EBV-IM的158例患儿作为EBV-IM组。将本院同一时间段、同年龄和性别的158例非EBV-IM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EBV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儿童EBV-IM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进行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Min~Max)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α水平为0.017。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各检测方法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单一指标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法对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BV-IM组中≤6岁学龄前儿童EBV-IM患病率最高,为82.9%(131/158)。EBV-IM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χ2=1 1728、1.529,P均>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6.2%、91.6%,AUC值为0.703(95%CI:0.644~0.761)。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单一指标中AUC值最高的2项分别为低亲和力EBV-CA IgG和EBV-CA IgM,其AUC值分别为0.820(95%CI:0.771~0.869)和0.677(95%CI:0.617~0.737)。与PCR法进行联合诊断,EBV-CA IgM+低亲和力EBV-CA IgG、EBV-DNA+EBV-CA IgM、EBV-DNA+低亲和力EBV-CA IgG以及EBV-DNA+EBV-CA IgM+低亲和力EBV-CA IgG的AUC值分别为0.934(95%CI:0.900~0.959)、0.757(95%CI:0.706~0.804)、0.963(95%CI:0.935~0.981)和0.999(95%CI:0.986~1.000)。EBV-DNA+EBV-CA IgM+低亲和力EBV-CA IgG联合检测的AUC值最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1.6%,与其他单一以及联合检测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EBV-IM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免疫荧光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EB病毒是人疱疹病毒家族成员之一,与许多疾病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儿童较为常见和重要的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与全国儿童EB病毒感染协作组共同组织专家撰写共识,以规范这3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 作者: 申昆玲 许文波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6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5,Email:kunlingshen1717@163.com,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0026,Email:xuwb@ivdc.chinacdc.cn
  • 简介:摘要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也是导致1岁以下婴儿罹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病毒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为全面梳理我国HRSV相关疾病负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断策略及HRSV感染防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20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呼吸道合胞病毒防治关键理念与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HRSV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及医学需求,交流探讨后形成了我国HRSV防治行动倡议,亟需在全国:(1)建立全国多中心的HRSV监测网络;(2)规范HRSV实验室诊断标准,促进HRSV感染相关病例的发现和报告;(3)积极开展HRSV感染相关疾病的监测和多中心临床研究;(4)提升被动免疫用于预防HRSV感染相关疾病的认知;(5)搭建HRSV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对于HRSV感染和流行的认知。专家一致倡议应尽快开展多中心参与、多学科联合的系列研究,为HRSV感染相关疾病的诊疗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 RV)是引起中国<5岁儿童重度胃肠炎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接种RV疫苗是预防控制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 RVGE)的最有效措施。本共识通过回顾RV相关文献,结合中国RV疾病监测数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RV疫苗立场文件和专家研讨意见编写而成,旨在为中国儿童RV疫苗使用提供相关科学信息,供专业技术人员在相关工作中参考使用,为制定中国儿童RVGE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轮状病毒胃肠炎 轮状病毒疫苗 免疫预防 共识
  • 简介:摘要EB病毒是人类于1964年发现的第一个致癌病毒。EB病毒感染在儿科较为常见,多无临床症状。当患儿免疫功能降低或缺乏时,EB病毒可能会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等一系列良性或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这些疾病大部分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不良、病死率高,唯一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标签: EB病毒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腹泻患儿及社区健康儿童中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的流行和基因变异特征。方法收集2015—2107年6岁以下门诊腹泻患儿以及2016—2017社区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共1 834份,检测HAdV六邻体基因进行分型并扩增HAdV-41纤维蛋白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健康儿童和门诊腹泻患儿HAdV的检出率分别为1.5%(8/536)和7.4%(96/1 29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2,P<0.001)。健康儿童和腹泻患儿中HAdV-41均为最主要的检出型别。HAdV在门诊腹泻患儿中的检出无性别差异(χ2=0.002,P=0.961)。除新生儿组无检出外,其他年龄组之间的检出无差异。HAdV流行无明显季节特征。序列分析显示HAdV-41地方流行株分属于3个进化分支,并出现纤维蛋白轴区截短15个氨基酸的毒株。结论HAdV是引起2015—2017年北京市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以HAdV-41为主。

  • 标签: 儿童 腹泻 人腺病毒 纤维蛋白
  • 简介:摘要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是引起中国<5岁儿童重度胃肠炎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接种RV疫苗是预防控制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RVGE)的最有效措施。本共识通过回顾RV相关文献,结合中国RV疾病监测数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RV疫苗立场文件和专家研讨意见编写而成,旨在为中国儿童RV疫苗使用提供相关科学信息,供专业技术人员在相关工作中参考使用,为制定中国儿童RVGE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轮状病毒胃肠炎 轮状病毒疫苗 免疫预防 共识
  • 简介:摘要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是引起我国<5岁儿童重度胃肠炎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接种RV疫苗是预防控制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RVGE)的最有效措施。本共识通过回顾RV相关文献,结合中国RV疾病监测数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RV疫苗立场文件和专家研讨意见编写而成,旨在为中国儿童RV疫苗使用提供相关科学信息,供专业技术人员在相关工作中参考使用,为制定中国儿童RVGE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轮状病毒胃肠炎 轮状病毒疫苗 免疫预防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毒性休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PICU收治的9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儿童毒性休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中,死亡27例,病死率30.0%,原发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和胃肠道/腹腔,其中原发胃肠道/腹腔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病死率高于原发肺部感染患儿(48.1%比23.7%,χ2=6.049,P<0.05),死亡时间短于原发肺部感染患儿[2.1(0.9,6.5)d比8.0(2.2,13.5)d,H=2.052,P<0.05]。以患儿的预后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血压、是否合并基础疾病、高乳酸血重症肺炎、胃肠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应激性高血糖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血压、合并基础疾病、胃肠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均与儿童毒性休克预后相关,其中低血压、胃肠功能衰竭及合并基础疾病为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原发胃肠道/腹腔感染、合并基础疾病及代偿期的脓毒性休克患儿,需早期加强干预。

  • 标签: 儿童 脓毒性休克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脓毒性休克指脓毒症合并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其发生率、病死率高,病情凶险,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脓毒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其中,液体复苏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近几年的研究对后续的液体平衡管理问题争议颇多。本文将从液体平衡治疗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大剂量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影响,为儿童脓毒症液体治疗的完善作一参考。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感染 液体平衡 大剂量 液体复苏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毒性休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PICU收治的9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儿童毒性休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中,死亡27例,病死率30.0%,原发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和胃肠道/腹腔,其中原发胃肠道/腹腔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病死率高于原发肺部感染患儿(48.1%比23.7%,χ2=6.049,P<0.05),死亡时间短于原发肺部感染患儿[2.1(0.9,6.5)d比8.0(2.2,13.5)d,H=2.052,P<0.05]。以患儿的预后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血压、是否合并基础疾病、高乳酸血重症肺炎、胃肠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应激性高血糖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血压、合并基础疾病、胃肠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均与儿童毒性休克预后相关,其中低血压、胃肠功能衰竭及合并基础疾病为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原发胃肠道/腹腔感染、合并基础疾病及代偿期的脓毒性休克患儿,需早期加强干预。

  • 标签: 儿童 脓毒性休克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脓毒性休克指脓毒症合并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其发生率、病死率高,病情凶险,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脓毒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其中,液体复苏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近几年的研究对后续的液体平衡管理问题争议颇多。本文将从液体平衡治疗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大剂量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影响,为儿童脓毒症液体治疗的完善作一参考。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感染 液体平衡 大剂量 液体复苏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86例PJ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2组:重症组[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49例,非重症组(氧合指数>300 mmHg)37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PJP患者86例,中位年龄(P25,P75)为52.0(39.0,65.0)岁,男47例(54.7%)。基础疾病以肾移植(33例,38.4%)、肾脏疾病(18例,20.9%)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7例,19.8%)最常见。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年龄、发生高热比例、呼吸频率、肺部湿啰音者比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降钙素原、合并细菌感染者比例显著增加(P值均<0.05),血清白蛋白和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OR=1.045,95%CI:1.011~1.081,P=0.010)、血清白蛋白水平低(OR=0.806,95%CI:0.720~0.930,P<0.001)和呼吸频率快(OR=1.314,95%CI:1.125~1.535,P=0.001)为重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应用无创通气(20.4%比0.0%)和有创机械通气(4.1%比0.0%)、医院获得性感染(36.7%比10.8%)比例更高,病死率更高(20.4%比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HIV阴性重症PJP患者病死率高。老年人、低白蛋白血、呼吸频率快为重症PJP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重症 肺孢子菌肺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