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筛查,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标准,将出生胎龄≤34周或者出生体重≤2000g早产儿进行相关检查,分为无ROP组和有ROP组,探讨发生ROP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的1000例早产儿里,发现ROP130例,检出率为13.00%。ROP组早产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明显低于无ROP组(P<0.05)。ROP组和无ROP组的平均吸氧时间、并发呼吸暂停、机械通气比例显著高于无ROP组(P<0.05)。两组剖宫产率、多胎妊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P发生率和胎龄、出生体重、平均吸氧时间、机械通气、呼吸暂停等因素有关。
简介:应用法国产NdYAG532nm激光治疗机,对168例319眼DR进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结果151例289眼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17例30眼视力下降。激光治疗不仅能增加和提高视力,并且黄斑水肿大部分减轻。微血管瘤消退。结论激光治疗安全有效,是消除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重要和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方法:择本科 2015年 1月到 2017年 6月间 500例早产儿实施研究,对所有早产儿实施眼部视网膜病变筛查,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状况、预后状况,并总结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500例早产儿中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71例,发生率为 14.2%。 71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中仅 1例患儿病情严重,实施转院治疗,其余患儿均在随访或治疗后病灶消失。实施 Logistic回归,其中早产儿胎龄< 28周、呼吸暂停、出生体重< 1.5kg、使用呼吸机、贫血、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氧疗、感染检测均 P< 0.05,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根据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预防处理。
简介: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不同原因引起视网膜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的视网膜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包括黄斑水肿、视网膜缺血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目前RVO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众多,部分医师对各种治疗方法的价值定位不明,甚至只是单纯针对黄斑水肿进行治疗。本文从RVO的病情评估出发,强调RVO的诊疗应建立在针对系统性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策略,同时着眼于其三大眼部并发症制定治疗方案,并定期动态随访观察患眼缺血程度的变化,以完成全病程管理。(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46-249)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于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实施详细的分析,探讨具体防治方法。方法:选择 643例早产儿实施临床的随访,对 48例具备吸氧史的低体重早产儿实施眼底检查以及 ROP分级。结果:早产儿 ROP的患病率可以达到 2.2%,晚期 ROP患病率可以达到 0.62%,具备吸氧史的低体重早产儿 ROP的患病率大致为 29.2%。结论:对这些早产儿患者实施氧气浓度以及时间的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晚期 ROP的发生率降低,使用维生素 E在预防 ROP以及冷冻疗法当中具备一定的作用,值得实施进一步的研究以及讨论。
简介:摘要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ORT)是指在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D-OCT)中观察到的位于视网膜外核层的圆形或类圆形、边缘高反射信号而内腔相对低反射信号的异常结构,伴有局部视网膜外界膜中断、卷曲及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组织病理学研究认为ORT是光感受器细胞和外层视网膜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重构,是外层视网膜严重损伤的表现。ORT可见于多种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终末阶段,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较为常见,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ORT在SD-OCT中的形态与视网膜内积液或囊样水肿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其并不是新生血管活动和再治疗的依据,且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反应不佳,视力预后较差。因此充分认识ORT,对临床开展相关眼底病治疗、判断预后十分重要。本文对目前有关ORT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及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4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