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注射液,1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奥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已确诊为ACI的92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Hcy、CysC、hs-CRP水平检测;ACI组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小、中、大面积3组,组间Hcy、CysC、hs-CRP检测水平进行对比,且Hcy与CysC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CI组Hcy、CysC、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面积梗死组间Hcy、CysC、hs-CRP水平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CysC经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r=0.528,P<0.05)。结论血清Hcy、CysC以及hs-CRP水平测定在ACI患者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且与梗死面积有关,对临床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Hcy与CysC在ACI发生与发展中还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26例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稳定组(14例)和不稳定组(12例),对比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结果稳定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密切相关,在临床中我们应该重视.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25-01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综合性护理对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4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62例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对照组,后者进行常规护理,前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综合护理组无论是神经功能评分还是生活质量评分都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综合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顺利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16-02摘要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可溶性Fas(solubleFas,sFas)及Fas配体(solubleFasligand,sFasL)水平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对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45例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试验组治疗后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可以明显发现患者的病情,通过治疗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多元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多元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自该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偏瘫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予以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运用不同方式护理后效果。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HADM评分、ADL评分均有所提高,实验组以上两项指标为(7.37±4.15)分、(78.56±4.2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实验组总改善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抑制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偏瘫病况发展,增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态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多元化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肭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复律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50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接受静脉滴注胺碘酮复律治疗,根据复律结果分为复律组(100例)和未复律组(50例),观察两组复律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患者被分为脑梗死组(20例)和无脑梗死组(130例),比较两组发病前后的NT-proBNP水平。结果:服药后48h内100例(66.67%)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与复律前比较,复律组复律后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967.04±366.16)pg/ml比(496.21±142.54)pg/m1],且显著低于未复律组(996.76±351.28)pg/ml,P均〈0.01]。脑梗死组中,与小面积脑梗死组比较,中,大面积梗死组NT—proBNP水平[(784.21±231.26)pg/ml比(1983.24±32.96)pg/ml,(3562.19±1468.32)pg/m1]显著升高,P均〈0.05或〈0.01。结论:入院时NT—proBNP水平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药物复律效果具有预测价值。NT-proBN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急性脑梗死后NT-proBNP水平越高,梗死面积越大,预后越差。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叶酸、甲钴安后,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变化,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临床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临床实施叶酸、甲钴安等药物疗,观察组患者临床实施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叶酸、甲钴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Hcy水平为11.24±4.92μmol/L,MBI评分为55.9分±25.5分。对照组患者的Hcy水平为13.88±6.55μmol/L,MBI评分为43.9分±21.5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临床比较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实施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叶酸、甲钴安的方法,可更好稳定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患者的临床不适情况,促使患者更好的康复,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叶酸、甲钴安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39例,分别按照是否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按照是否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按照颈动脉斑块的厚度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析糖尿病、脑梗死、颈动脉斑块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和糖尿病阳性率均高于非脑梗死组,且斑块组的脑梗死和糖尿病阳性率也高于无斑块组,糖尿病组的脑梗死和颈动脉斑块阳性率也均高于无糖尿病组。三者相关性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易导致血栓的形成,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而糖尿病可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在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中应加强合理的血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