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疗效。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 33例实施的是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治疗组的 33例进行的是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治疗后对数据对比和分析。 结果: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治疗组的用时短,出血量少。治疗组的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后治疗组的效果明显。结论: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案例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整体上有突出的作用,值得实施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到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IFF患者15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疗效、手术指标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是98.73%,较对照组的89.87%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以及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线出现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PFNA术式治疗老年IFF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较好,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60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围手术期镇痛组)和对照组(因需镇痛组)。术后在不同时间点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吗啡消耗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2天的静息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小时、2天、3天活动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实验组吗啡消耗量为8.67±8.50mg,对照组吗啡消耗量为17.00±14.18mg;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方案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且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少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疗效。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 33例实施的是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治疗组的 33例进行的是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治疗后对数据对比和分析。 结果: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治疗组的用时短,出血量少。治疗组的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后治疗组的效果明显。结论: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案例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整体上有突出的作用,值得实施推广。
简介: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5年10月~2007年2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6例.PFNA组:6例,DHS组:20例.从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内置物理想位置、术后引流量、行走能力作对比研究.结果PFNA组在上述各方面均优于DHS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FNA具有创伤小、设计合理、允许病人早期活动,是理想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之一.
简介:目的评价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及动力髋螺钉(DHS)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术中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2.5%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5/40)和28.1(9/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