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人参皂苷Rg1是人参、三七等人参属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众多研究表明人参总皂苷和三七总皂苷具有心血管方面的活性及治疗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人参皂苷Rg1单体心肌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3小时复养1小时后检测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渗漏,心肌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利用DFH为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Fluo-4探针检测细胞内钙水平。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细胞PKCe在细胞膜和细胞浆的分布,以及ERK1/2、P38和JN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选择PMA为PKCε的激动剂,PD98059、SP600125、SB203580为ERK1/2、P38和JNK的抑制剂。结果:人参皂苷Rg1具有缺氧一复氧损伤保护作用,可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的渗漏。人参皂苷Rg1可抑制ROS的产生,并可升高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活性。与模型组比较Rg1120μM处理组T-SOD、CAT、GSH分别升高85.8%、73.1%和36.9%,细胞内ROS水平下降了63.8%。
简介:【摘要】目的 考察丹参绞股蓝混合物长期安全性。方法 采用限量法的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丹参绞股蓝混合物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LD50大于20.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丹参绞股蓝混合物以4g/kg.bw、8g/kg.bw、12g/kg.bw的剂量经口给予大鼠90天,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试验结束时雌雄大鼠体重、总增重、总摄食量及总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P>0.05)。丹参绞股蓝混合物对大鼠未见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结论:丹参绞股蓝混合物长期食用具有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芍总苷与抗风湿药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应用白芍总苷加抗风湿药(DMARDS)二联及三联组合共5组,每组2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未加白芍总苷,单服抗风湿药(DMARDS)二联及三联组合共5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定期复诊,随访1年,并按统一制订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每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关节压痛、血沉、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 < 0.05)。治疗后A、B、C、D、E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关节压痛、血沉、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 < 0.05)。A、B、C、D研究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E研究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18.96±11.29)min]、关节肿胀指数(1.26±7.73)、关节压痛指数(1.93±3.76)、红细胞沉降率[(19.43±7.84)mm/h]、C反应蛋白[(2.13±3.92)mg/L]与A组[(29.31±42.36)min、(2.31±3.61)、(3.16±2.17)、(29.63±17.36)mm/h、(4.35±2.17)mg/L]、B组[(28.37±41.45)min、(2.37±4.2)、(3.69±3.24)、(27.49±18.45)mm/h、(4.28±1.63)mg/L]、C组[(29.69±41.63)min、(2.68±3.75)、(2.96±3.68)、(27.65±19.31)mm/h、(3.96±7.69)mg/L]、D组[(27.64±19.23)min、(2.19±4.95)、(2.81±4.15)、(26.54±65.32)mm/h、(3.19±6.3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4.37、4.24、3.95、3.87;4.48、4.22、3.73、3.92;4.39、4.01、3.85、3.24;4.52、4.15、3.79、3.89;5.28、4.23、3.83、3.63,均P <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00%(89/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00%(6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P < 0.001)。结论白芍总苷联合DMARDS口服,尤其是白芍总苷联合甲氨喋呤+叶酸+柳氮璜吡啶组,治疗效果好,患者耐受性好,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联合用药最佳选择,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牡丹皮药材中游离苯甲酸和苯甲酰基总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EclipseXDB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25∶75),流速:1.0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30nm;苯甲酰基总苷以总苷碱水解为苯甲酸计。结果游离苯甲酸和苯甲酰基总苷进样量均在0.01016~0.2032μg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100.6%,RSD分别为2.6%、2.4%(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增加苯甲酰基总苷的含量测定可更好地控制牡丹皮药材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硫酸镁温湿敷联合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picc导管所致的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我科1200例置管患者中,23例静脉炎的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27例,实验组96例,全程观察,24小时评价。实验组应用硫酸镁温湿敷加复方七叶皂苷外用治疗picc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疼痛缓解和局部肿消退的时间明显缩短,对照组只应用硫酸镁温热敷则疼痛缓解和红肿消退时间比实验组长。结果评价硫酸镁温热敷联合复方七叶皂苷外用治疗picc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显效快,易于观察,有利于提高静脉炎治疗的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镁湿敷贴联合欧莱凝胶在预防静脉炎中的应用.方法将98例静脉使用七叶皂苷钠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45.210.5)岁,静脉留置针15例,头皮针32例;对照组51例,男25例,女26例,年龄(43.511.2)岁,静脉留置针16例,头皮针35例.两组性别、年龄、静脉针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在静脉点滴七叶皂苷钠的同时将硫酸镁湿敷贴沿静脉走行方向湿敷于注射的静脉上方,直至药物滴完,然后用清水擦干残留的硫酸镁溶液,再在穿刺静脉方向涂抹欧莱凝胶,对照组在静脉点滴七叶皂苷钠的同时在穿刺静脉方向涂抹欧莱凝胶,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和静脉炎发生率.由责任班护士对98例患者观察3天,分别于静脉治疗结束后即刻、12小时后、24小时后、36小时后、48小时后、72小时后对穿刺部位进行疼痛评估及静脉局部症状评价并记录,如出现静脉炎症状由2名护士共同评估静脉炎分级,确保分级准确无误.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38%,对照组为19.60%,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点滴七叶皂苷钠的同时将硫酸镁湿敷贴沿静脉走行方向湿敷于注射的静脉上方,直至药物滴完,然后用清水擦干残留的硫酸镁溶液,再在穿刺静脉方向涂抹欧莱凝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关键词湿敷;静脉炎;疼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92-02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总苷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芪总苷组,每组15只。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黄芪总苷组大鼠建模后腹腔注射黄芪总苷5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治疗7 d后,评价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采用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变化;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比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3组大鼠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黄芪总苷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缺失评分[(13.27±3.67)分]明显高于模型组[(6.18±2.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1,P<0.05)。黄芪总苷组大鼠逃避潜伏期[(31.44±5.71) s]明显低于模型组[(49.27±7.48)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9,P<0.05)。黄芪总苷组大鼠穿台次数[(49.33±7.09)次]明显高于模型组[(31.49±5.9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4,P<0.05)。黄芪总苷组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水平[(0.57±0.11) nmol/mg]明显低于模型组[(0.98±0.12) nmol/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4,P<0.05)。黄芪总苷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23.51±3.11)、(8.37±1.23) U/mg]明显低于模型组[(37.32±4.01)、(15.33±2.99) 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8、3.112,P<0.05)。黄芪总苷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比例[(12.57±3.81)%]明显低于模型组[(20.44±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1,P<0.05)。黄芪总苷组大鼠脑组织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相对表达水平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比值(1.57±0.13、0.98±0.11)明显低于模型组(2.10±0.14、1.3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6、2.291,P<0.05)。结论黄芪总苷可显著下调颅脑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和神经元细胞凋亡,进而保护大鼠的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