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方法选取104例颅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肿瘤具体部位选择不同显微外科手术入路途径行肿瘤切除术,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表现,采用生活质量表评价所有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恶心呕吐、头部不适、肿瘤压迫症状及视乳头水肿)等均有显著缓解,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行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时,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 外科手术 不同入路 颅脑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颅脑外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科患者中采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不仅有利于颅脑外科患者的康复,而且能够降低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目的探究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颅脑外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科患者中采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不仅有利于颅脑外科患者的康复,而且能够降低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颅脑外科患者 深静脉血栓 预见性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引起的硬膜下积液合并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从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中,我院在对脑外伤进行骨瓣减压术后继发硬膜下积液和脑积水的患者共112例。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上,观察组都要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优质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硬膜下积液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预防性护理中鼻饲并发症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状况。结果实验组存活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0,重度营养不良率为0,轻度营养不良率为8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a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于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低,存活率高,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特重型脑外伤 预防性护理 鼻饲并发症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重型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及减少鼻饲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3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重型脑外伤患者,按照分段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早期组。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早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评价(1)康复护理满意率;(2)护理前后患者认知功能情况;(3)鼻饲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早期组患者康复护理满意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护理前两组认知功能相似,P>0.05;护理后早期组对比常规组认知功能改善更显著,P<0.05。(3)早期组鼻饲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重型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及减少鼻饲并发症中的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对康复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重型脑外伤患者 认知功能 鼻饲并发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立体定向神经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科于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66例脑损害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立体定向神经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术后严密观察患者身体各项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患者术后各项功能指标中,白细胞相比术前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肾功能以电解质相比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应用立体定向神经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明显排斥不良反应。

  • 标签: 颅脑损伤 立体定向 神经干细胞 移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预后均良好,均无癫痫再发作及肿瘤复发。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后较好,术中神经导航、皮层脑电图、术中超声等多种技术手段,是外科手术全切治疗的关键。

  • 标签: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癫痫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神经外科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治疗,研究组采取神经外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0%,与同期对照组4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神经内科治疗,神经外科治疗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清醒时间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呼唤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F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为(20.2±9.9)d,短于对照组的(27.4±12.1)d,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给予呼唤式护理后效果明显,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唤式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神经功能 清醒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和研究实施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差异。方法按照随机原则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急诊外科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选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而试验组患者治疗方案则选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治疗后1周、2周试验组患者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以及血糖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相对于传统臂丛神经阻滞的优越性、安全性。方法选取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B超引导组(A组,n=30),传统组(B组,n=30)。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记录麻醉前(T0)、切皮时(T1)、切皮15min(T2)MAP、HR、SPO2数值。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A组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大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麻醉效果有时不确切,术中麻醉辅助用药较多。结论B超引导神经阻滞比传统神经阻滞效果更令人满意,对机体影响更小。

  • 标签: B超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内血肿外科治疗中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160例,随机分配到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组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组,两组各80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各个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显微镜组,而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显微镜组;神经内镜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脑水肿体积、肺部感染率及入住ICU天数均明显低于显微镜组;两组颅内感染率及三个月后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内血肿的外科治疗中具有快速、失血少、创伤轻、并发症少、花费少等优点,较小骨窗开颅显微镜血肿清除术更具优势,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神经内镜 显微镜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置入法对脑外伤昏迷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置入法。选取我科2013年9月-2014年2月收治脑外伤昏迷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置管时间、并发症、不良反应以及家属对置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置管过程中呛咳发绀、恶心呕吐、流泪、烦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后鼻黏膜损伤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家属对置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胃管置入法能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且置管时间短,置管后并发症少,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 标签: 胃管插入法 脑外伤 昏迷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颅脑损伤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86例,实施改良大骨瓣减压术43例(观察组),实施传统大骨瓣减压术43例(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GC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预后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53%、9.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9.77%、27.91%;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 神经功能 远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并行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A组,选取同期接收并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的另31例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B组,P<0.05。结论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相比,标准外伤大骨瓣更具优势,可推广。

  • 标签: 标准外伤大骨瓣 常规骨瓣开颅术 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照组NDS评分、HAMD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ADL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缓解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术 偏瘫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160万的盲人是由于外伤所致,而外伤也造成了230万人双眼[1]低视力和1900万人的单眼盲或低视力。眼外伤是指眼球及其附属器官受到外来的物理性或化学性因素损害,造成眼部组织器质性及功能性损害。由于眼的位置暴露,眼外伤很常见。据统计,我国每年会有数百万到上千万的人发生眼部外伤,伤者后果严重,是目前青壮年及少年儿童单眼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眼外伤 OTS 低视力 化学性因素 单眼盲 眼部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MSCT)后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以及整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核心研究。方法选取我院80例颌面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三维重建后处理,采用三种处理办法,分别为MPR(多平面重建)SSD(表面阴影显示),以及VR(容积再现),然后根据三种处理重建后的图像显示,分析反映骨折线、断裂程度,以及病变情况的效果。结果MPR重建处理中,可以显示多个鼻窦骨折情况,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裂缝、骨折周围组织的关系。使用SSD与VR,在观察复杂游离骨片时,产生的空间关系更明确,立体感强。结论在颌面骨诊断中,使用MSCT轴位图像,可以起到基础作用,同时运用三维重建图像在粉碎性骨折检查中产生了较大的优势作用,可以起到较高的评估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重建技术 颌面骨外伤 复杂骨折 整形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