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生死观和西方文化生死观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生死观主要分为儒、释、道三个学派,西方文化生死观经历了一个漫长转化的过程。本文还进一步指出应当教育大学生热爱生命。[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生死观热爱生命一、以中国传统文化生死观为依据进行生死观教育儒家生死观总体而言倾向于乐观。孔子强调对生的重视,如果连生的意义都没有领会到,就不可能去谈论死的意义。所以,一个人必须认真地生活,将生命视为一种宝贵的东西,去了解、去体会、去实现它。中国人口众多,大学生数量庞大,社会对高端知识分子的需求却不大,所以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又由于当今中国正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每当一个社会或国家处在转型期,生活在这期间的人们就难以找到生活的根基,稳固的文化没有成型、稳步发展的经济没有形成、社会内部存在很多不合理的事情、社会公共管理不到位、市民素质参差不齐等等,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很多不满的情绪蔓延,一些并不理智的批判言论往往容易走进大学生的生活甚至内心,这些不满的情绪蔓延到大学生群体中很快就得到滋长,并酝酿成悲观、失望、绝望、无奈的情绪,这些情绪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一旦这些情绪在某个学生身上聚集,而这个学生恰恰没有排解的渠道,就会形成轻生的念头,最终酿成惨剧。孔子的时代不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简介:[目的]分析澳门高等院校全体护理本科生生死态度的现况。[方法]结合质性、量性研究方法,采用《生命态度量表》及深度访谈法对209名护理本科生的生死态度进行调查。[结果]量性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生死态度的积极程度高于台湾常模(P〈0.001)。质性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人生理想不明确;能为自己的人生作抉择,并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存在感主要来源于与他人尤其是家人的关系;有强烈而自然的爱与关怀的意愿,认为照护死亡是护士的重要职责,但作为护士,爱与关怀的能力尚不足;困难重重的生命经历;对死亡的感情包括好奇、恐惧、悲伤、遗憾和接受。[结论]澳门护理本科生的生死态度相对于台湾常模比较积极,但仍存在提升空间。量性或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更有助于对研究对象生死态度的全面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