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菹草(Potamogetoncrispus)衰亡的原因一直是水体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已有的研究认为,强光照是促进菹草衰亡的关键因素。分别将菹草幼苗置于150μW/c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275-320nm)辐射下,设置4种UV-B辐射持续时间处理,其每日的持续辐射时间分别设定为0h(对照处理)、2h、4h和6h,对照处理下的菹草幼苗不接受UV-B辐射,仅接受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监测各处理下菹草幼苗的生长、形态状况、石芽形成和萌发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每日6h的UV-B辐射,能促进菹草分枝,且能促进菹草衰亡;2h和4h的UV-B辐射,对菹草的影响较小,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延长,菹草植株的株高、节间距和单株鲜质量明显下降,每日2h的UV-B辐射,能促进植株叶面积的增加;每日延长UV-B辐射时间,可以促进石芽的形成,但形成的石芽随着变态率的增加,其长度增加、宽度减小,石芽质量减轻,下一个生长季的萌发率降低,萌发出二苗的比率降低,萌发苗的各项生长指标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在春末、夏初,随着太阳辐射时间的增加,阳光中累计的UV-B辐射剂量增加,这可能是促进菹草大批衰亡的重要原因。
简介:通过单向拉伸试验研究镁合金AZ31B的电塑性效应。为了显示脉冲电流的非热效应,在相同温度下开展两类试验:环境箱中的单向拉伸试验和脉冲电流辅助的单向拉伸试验。此外,对脉冲电流在材料变形过程中引起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沿材料截面方向温度分布均匀。通过对比两类单向拉伸试验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证实了脉冲电流非热效应的存在。通过光学显微镜研究脉冲电流对材料微观组织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流引起的动态再结晶对流动应力的下降起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一个考虑电塑性响应的AZ31B流动应力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可塑性冷凝装置研发及在足踝部骨折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入院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00例,按床位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52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8例。结果:经研究,两组冷敷72h后舒适度评分比较;冷敷72h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冷敷24、48、72h疼痛评分比较;冷敷24、48、72h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可塑形金属支架及金属仿生骨材料被用于足踝部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可塑形性,并且价格低廉,已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新型可塑形金属支架及金属仿生骨材料在足踝部骨折中的应用。为今后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简介:通过表面压(π)-单分子面积(A)等温线研究了二茂铁亚胺环钯化合物的气-液界面行为。结果表明:升高亚相的温度、降低滴加成膜物质的浓度和挤压速度、挤压前停留一段时间均有利于亚相上形成致密、稳定的Langmuir膜。其原因可能是升高亚相温度能够增强亚相水分子和其表面成膜物质的流动性,降低挤压速度和挤压之前停留一段时间能够使聚集的成膜物质分散,从而有利于成膜物质在亚相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Langmuir膜。在优化的单层膜形成条件下,制备了二茂铁亚胺环钯化合物的Langmuir-Blodgett膜,其层数与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最大紫外吸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此Langmuir-Blodgett膜具有良好的纵向均匀性和结构周期性,也进一步证实了亚相表面形成了致密、稳定的Langmuir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