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安徽地区1163例不育男性的Y染色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情况及特点,探讨其在诊治男性不育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PCR)技术扩增1163例精子数目、活力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AZF基因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并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目的片段进行鉴别分析。结果1163例不育患者中130例(11.18%)患者AZF基因位点发生微缺失。在AZF微缺失组合类型中,AZFc+AZFd位点微缺失最多,共97例(8.34%,97/1163);其次为AZFb+AZFc+AZFd的组合缺失,共21例(1.81%,21/1163);AZFa+AZFb+AZFc+AZFd四个AZF区域均发生缺失的患者,以及仅仅在AZFa区域发生微缺失的患者分别为6例,各占总不育患者的0.52%(6/1163)。结论Y染色AZF区域微缺失是部分男性不育症的重要遗传致病因素,有必要对精液质量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将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指导后续治疗。

  • 标签: 男性不育 无精子症 少精子症 无精子因子 Y染色体微缺失
  • 作者: 谢小雷 虞京威 祁仲夏 包黎明 沈亦平 陈天健 李培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16
  • 出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 511500,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实验医学系,美国旧金山 CA94107,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病理系,美国奥罗拉 CO 80045,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美国波士顿 MA 02115,杜兰大学医学院海伍得遗传中心,美国新奥尔良 LA70112,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系,美国纽黑文 CT 06511
  • 简介:摘要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是检测染色异常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的首选方法。本文介绍了CMA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技术验证过程、技术标准和指南的建立和更新、以及现行规范下的诊断效果,重点阐述通过对病例系列研究中系统证据回顾的总结,提出CMA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和实践资源,并建立和更新一系列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指南。专家共识和临床实践均支持CMA作为发育及智力障碍、多发性先天缺陷和自闭症检测染色异常和CNV的首选方法并提供了后续检测的建议,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指南规范完善了产前及产后组成型CNV的检测并扩展到各类肿瘤获得型CNV的检测。CMA检测显著提高了基因组异常的检出率,但仍需克服自身技术的局限并应对其他新型技术的挑战。美国通过对专家共识、实践资源、标准和指南等文献的指导和管理,使CMA检测为患者及亲属提供了合理有效和安全的诊断服务,为相关遗传病的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为新技术的临床转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 专家共识 实践资源 技术标准和指南
  • 简介:构建能够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植物的人工染色文库可以加快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的速度.为了克隆水稻突变基因的需要,我们利用pYLTAC7载体构建了籼稻品种H359基因组的TAC文库.该文库包含41088个克隆,保存在107块384孔板中.插入片段大小在50-100kb之间,平均插入大小为77kb,推测该库覆盖水稻基因组接近7.4倍.

  • 标签: 籼稻 H359品种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 基因组文库 TAC文库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常染色隐性多囊肾病胎儿的PKHD1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收集引产胎儿的新鲜组织及父母外周静脉血进行相关基因测序分析,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家系分析及位点验证。结果胎儿组织样本检测到PKHD1基因存在c.5336A>T(p.Asn1779Ile)和c.9455delA(p.Asn3152Thrfs*10)复合杂合变异,Sanger测序结果显示父亲携带c.5336A>T(p.Asn1779Ile)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9455delA(p.Asn3152Thrfs*10)杂合变异,因此胎儿的变异分别来源于其父母。经检索相关数据库及文献均为未报道的新变异。结论PKHD1基因的c.5336A>T和c.9455delA变异可能为该家系患儿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临床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 PKHD1基因 Sanger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唐氏筛查中单项血清学指标异常与胎儿染色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35792例孕妇作为考察对象,进行唐氏筛查单项血清学指标检测、无创DNA产前检测和侵入性产前诊断,分析各项指标数据。结果针对唐氏筛查单项血清学指标异常且无创产前DNA检测异常的26例孕妇,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确诊16例染色异常,其中9例为21-三,5例为性染色异常(4例为性染色数目异常,1例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提示X染色微重复),2例为染色多态性。结论唐氏筛查单项血清学指标异常对胎儿染色异常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标签: 唐氏筛查 单项血清学指标异常 无创DNA产前检测 侵入性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提示18号染色短臂部分缺失胎儿的遗传学原因。方法抽取孕妇及丈夫外周血、胎儿羊水进行常规染色G显带,应用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核型结果精确定位,运用着丝粒探针Cep11 Aqua和端粒探针Tel11q SO、Tel18 SG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验证胎儿羊水和孕妇夫妻缺失位点。结果胎儿羊水细胞常规染色G带核型为46,XN,del(18)(p11.3);CMA结果显示胎儿18号染色部分单体,缺失区域为染色短臂部分p11.32-p11.31(136 226-6 796 178),片段大小6.66 Mb;FISH结果为18号染色短臂部分缺失。孕妇外周血核型及CMA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与胎儿羊水细胞一样大小片段的缺失。丈夫外周血核型及CMA结果正常。结论本例孕妇、胎儿18号染色短臂部分缺失相同,孕妇无缺失综合征相关临床表现,可能表现为常染色显性遗传模式而外显率低外显不全。但胎儿孕33周时胚胎停育,不排除母代外显不全子代外显可能。

  • 标签: 18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临床表型 遗传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婴幼儿遗传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住院并接受CMA检查的130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Scan HD技术平台的标准操作流程行全基因组CMA检测,结果采用ChAS(chromosome ana-lysis suite染色分析套件)软件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根据CHD患儿是否合并心外异常分为孤立型CHD组和综合征型CHD组;根据CHD患儿解剖学特点对2组患儿CHD表型进行分类,分为简单型CHD组和复杂型CHD组。结果在130例行CMA的CHD婴幼儿中,共在53例患儿中检出60个有临床意义的拷贝数变异(CNVs),总体检出率为40.8%(53/130例),其中32例(24.6%)患儿的致病性CNVs<107 bp。检出染色微缺失/重复综合征29例(54.7%),其中最常见的为22q11.2微缺失综合征、Williams-Beuren综合征及Wolf-Hirschhorn综合征。孤立型CHD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42.8%(30/70例),综合征型CHD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38.3%(23/6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简单型CHD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34.4%(20/58例),复杂型CHD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45.8%(33/7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通过基因型与表型分析,发现SUZ12、DGCR6、YWHAE、CRKL、LZTR1、DLG1、ADAP2、TBX6基因是与CHD相关的候选致病基因。结论CMA在婴幼儿CHD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推荐CMA作为CHD婴幼儿临床一线遗传学检测技术,无论哪种类型CHD均应接受CMA检测。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微缺失/微重复 候选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在自然流产胚胎组织中染色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FISH技术对临床102例自然流产胚胎组织进行检测,并对其中24例标本同时进行细胞培养和核型分析。结果FISH检测共发现46例染色异常,异常率为:45.09%(46/102);异常类型有:单体型、三体型、三倍体型及其嵌合体、性染色异常嵌合型。24例染色核型分析结果中,17例(70.83%)与FISH结果相符,另外检出FISH方法所不能覆盖的染色异常7例(29.17%),分别为三体型5例、染色结构异常2例。结论大部分的自然流产胚胎组织异常染色结果可通过FISH技术检出,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实验成功率高等优点。但基于FISH技术探针检测区域的局限,研究中仍有部分流产胚胎组织异常染色结果需通过核型分析检出,提示核型分析在有关研究中仍具重要作用。

  • 标签: 自然流产 胚胎组织 FISH 核型分析 色体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染色核型分析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8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按照FAB分型标准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6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采用R显带技术检测染色,并分析治疗1个月后染色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65例AML患者中核型异常者31例,畸变率为47.7%;31例染色核型异常的AML患者中,t(15;17)9例占29.0%,t(8;21)7例占22.6%,其他核型及复杂核型15例,占48.4%;t(15;17)组缓解率为88.9%,t(8;21)组缓解率为71.4%,其他核型组缓解率为66.7%;组间相比,t(15;17)组缓解率显著高于t(8;21)组、其他核型组与正常核型组为(χ2=9.625,14.267,7.768,P〈0.05);t(8;21)组与其他核型组、核型正常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0.111,P〉0.05)。在15例ALL患者中,核型正常8例占53.3%,核型异常7例占46.7%,ALL染色畸变率与A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P〉0.05);核型正常患者缓解率为87.5%,核型异常者为4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34,P〈0.01)。结论:对于AML患者,t(15;17)核型异常者能获得较好的化疗效果,核型正常的ALL患者化疗后临床缓解率较高;染色核型分析对白血病患者化疗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染色体核型监测 化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染色核型在白血病前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白血病前期患者65例,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4例,PNH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9例,可疑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临床确诊MDS28例,可疑MDS8例,行骨髓细胞核型分析和基因诊断。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未见染色核型异常;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未见染色异常。结论在白血病前期鉴别诊断中,骨髓细胞染色核型检测分析意义重大,能发现MDS和可疑的MDS。

  • 标签: 白血病前期 鉴别诊断 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产前性染色非整倍体(sex chromosome aneuploidy, SCA)胎儿的产前诊断指征、核型结果、超声表现、妊娠选择以及跟踪随访,探讨SCA的产前临床特征及影响其妊娠选择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进行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 )的孕早中期孕妇并经产前诊断确诊的225例SC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5例SCA中,37例45,X、74例47,XXY、50例47,XXX、56例47,XYY和8例嵌合体;33例(24例45,X、3例47,XXY、1例47,XXX、2例47,XYY和3例嵌合体)产前诊断前或后检出胎儿超声异常;121例(53.8%)选择了终止妊娠(31例45,X、61例47,XXY、14例47,XXX、12例47,XYY和3例嵌合体),104例(46.2%)选择继续妊娠的病例中3例(2例45,X和1例47,XXX)因超声异常选择终止妊娠、2例(1例45,X和1例47,XXY)孕期自发流产。结论NIPT能有效筛检出SCA病例,SCA病例主要来自产前诊断指征为低风险孕妇。45,X相较于其他类型SCA病例在产检前或后表现超声异常特征。妊娠45,X和47,XXY相较于47,XXX和47,XYY孕妇更倾向于选择终止妊娠。SCA的类型和超声结果是影响孕妇妊娠选择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性染色体非整倍体 产前诊断 核型分析 超声发现 妊娠选择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染色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25例肝细胞癌染色DNA异常情况,并与临床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25例肝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染色DNA拷贝数的扩增或缺失,较为常见的染色DNA异常是+1q(72%)、+1p(64%)、+2q(、48%)、+2p(48%)、+5q(48%)、+Xq(48%)、+7q(44%)、-4q(48%)、-16p(48%)、-8p(40%)、-17p(36%);相关分析显示+17p、+18p、-8p、-13q、-11q、-8q染色异常事件与临床指标部分相关。结论肝细胞癌存在明显的染色异常,部分染色异常事件是非随机性的,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相关。

  • 标签: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比较基因组杂交 染色体异常 预后
  • 简介:本课以案例导学法为主导核心,运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效达到本节的三维目标。

  • 标签: 性染色体 伴性遗传 色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染色多态性与精液质量及生殖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29例男性的精液质量和染色核型结果,按精子浓度和活力分为4组:少精症伴活力异常组(A组)552人,少精症伴活力正常组(B组)511人,精子浓度正常活力异常组(C组)595人,精子浓度正常活力正常组(D组)671人。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评估4组染色多态性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329例男性中,多态性230例,正常核型2099例。4组中inv(9)、Yqh-和inv(Y)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2,P=0.002;χ2=22.683,P<0.01;χ2=17.331,P=0.001);其他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间比较显示,A组的inv(9)、Yqh-和inv(Y)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inv(Y)的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χ2=4.538,P=0.033)。这三类多态性在B组、C组和D组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评估这三类多态性男性与正常核型男性的精子参数,将所有inv(9)、Yqh-和inv(Y)男性作为多态核型组,按配对秩和Wilcoxon Rank相关1∶1严格匹配111例正常核型男性为正常核型组。两组精液参数比较显示,精子浓度、前向活动率和总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29,P=0.003;Z=2.580,P=0.010;Z=2.048,P=0.041);而两组的总精子数和形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态核型组(5.48%)与正常核型组(5.62%)的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inv(9)、Yqh-和inv(Y)与少精症伴精子活力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对生殖结局无明显影响。在精子浓度正常时,inv(Y)与精子活力异常存在相关性。应重视评估inv(9)、Yqh-和inv(Y)对精子浓度及活力的潜在效应。

  • 标签: 染色体多态性 精子浓度 精子活力 男性生育力
  • 简介:摘要:45,X/46,XY属于染色异常性腺发育异常,临床上较罕见,患者可表现为身材矮小、性腺及外生殖器发育异常、乃至出现性腺恶变,本研究对1例45,X/46,XY嵌合体患儿进行报道,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及规范此类患者的管理。

  • 标签: 45 XY/46 XY 性腺发育异常 染色体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生育功能障碍患者中性染色核型异常的特点及表现,解析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染色核型分析结果,对X及Y染色异常核型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2305例受检者中共检出192例性染色异常,检出率为8.33%.其中,X染色数目异常89例,主要为46,XXY,占总异常数目的46.35%.Y染色多态性共101例,占总异常数目的52.6%.X染色异常检出率与Y染色变异的检出率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X染色异常多为非嵌合克氏征,临床效应多为表现为小睾丸及无精症,导致男性不育.Y染色的多态性不仅仅导致少、弱精症及男性不育,更可能与胚胎停育、自然流产等不良妊娠事件关系密切.结论:男性生育功能障碍患者中性染色异常的主要表现为X染色数目异常及Y染色的多态性变异,其中,克氏征(46,XXY)最为常见,可能是导致男性生育力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Y染色的多态性可能不仅仅是一种遗传变异,与X染色数目异常直接导致男性性腺功能低下及无精症相比,Y染色的多态性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更值得关注,具体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染色体核型 性染色体 异常 多态性 男性不育症
  • 简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ovarianinsufficiency,POI)主要表现为患者40岁前原发性闭经或停经达4个月,至少2次血清FSH水平大于25IU/L(间隔至少4周),雌激素水平低下[1]。POI病理过程可分为隐匿期、生化异常期和卵巢功能衰竭期(POF)3个阶段。患者多表现为骨质疏松、潮热盗汗等低雌激素症状,心血管疾病和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患病风险增加。POI发病原因包括化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肿瘤和射线等,这些病因导致始基卵泡生成减少,卵泡过度激活、闭锁或凋亡增多等异常表现,显著影响卵巢寿命,甚至妨碍女性正常排卵而导致不孕。

  • 标签: 卵巢功能不全 早发性 基因异常 常染色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雌激素水平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