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急程序化急救护理方法,对比各项抢救指标、及护理干预后对治疗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情况。结果:两组对比,采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程序化急救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更高,接诊确诊时长更短,预后患者活动能力分值较为良好。结论: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能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表现更好。
简介:目的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治疗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92例诊断为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急救措施分为对照组(n=46)和呼吸机组(n=46),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呼吸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进行评价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压(HR)、pH、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命指标较治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呼吸机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呼吸机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呼吸机组包括46例患者,死亡率为0,对照组组患者死亡率为8.69%,呼吸机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抢救过程中联合应用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 康复率及满意度影响,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14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7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方法不一致,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前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的抢救情况比较,差异不大(P>0.05);两组的康复率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75.71%的满意度相比,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2.86%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抢救成功率、康复率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能护理信息系统在胸痛中心急诊抢救中的应用及对其急救成功率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给予智能护理信息系统配合急救护理方式。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结果:在本次研究两组患者中,实验组患者疗效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在本次研究两组患者抢救指标中,实验组患者抢救指标时间均少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在本次研究两组患者中,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在本次研究两组患者中,实验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智能护理信息系统在胸痛中心急诊抢救中能有效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能提高患者预后情况,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应用在急诊科室中,对急诊抢救和护理工作的应用情况。方法:在急诊科中选择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0年11月到2021年8月。在电脑筛选法的使用下进行分组操作,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病例数相同,前者行常规管理流程,后者行护患沟通管理流程,比较两组的急诊抢救成功率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护理干预下,干预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护理技能、健康教育、需求满足等护理项目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领域使用护患沟通管理流程,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提供较好的方式,在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前提下,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同时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介入护理流程方案干预下的抢救效果。方法: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来院就医的72例患者符合我院的研究标准,均被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随机均等拆分所有患者至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及观察组(急诊介入护理流程)内,观察两组的抢救用时及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抢救相关环节用时均较对照组短,抢救成功率也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介入护理流程方案的科学干预后,急救用时较短,抢救成功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在研究中,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急诊科急诊治疗干预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5例,急救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抢救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观察组在神经功能缺损、昏迷程度、生命质量评分为9.79±0.75、6.87±1.54、89.98±1.43,优于对照组11.65±0.98、7.98±1.34、82.87±1.98;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78%,高于对照组93.33%。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急救护理路径有利于强化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在今后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分析其应用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影响。方法:研究时间设置为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从本医院急诊择选心跳呼吸骤停患者80例,依托计算机内随机选择均分为2组,每组40病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急诊照护,观察组施行针对性护理,旨在将两组的抢救成功率、体征指标展开评比。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更高(P<0.05)。观察组在心率、自主循环、自主呼吸等的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临床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利于提高其抢救成功率,缩短心率、自主循环呼吸等恢复时间,作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介入护理流程对提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具体目的包括评估急诊介入护理流程在减少时间至治疗措施实施、改善患者病情稳定性方面的效果,以及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进行,在医院内选择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则应用急诊介入护理流程。采用实时心电图监测、冠脉造影、溶栓治疗及介入治疗等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记录患者的时间节点、病情变化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急诊介入护理过程中明显缩短了至治疗措施实施的时间,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更高,P<0.05。结果:急诊介入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为临床急诊护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者不同动脉穿刺成功率,并就患者疼痛感做比较,旨在能选出最佳动脉,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动脉穿刺服务质量。方法:收集在2021年4月-2023年4月到本院行动脉穿刺患者336例,使用整体抽样分组方式分为3组,每组112例,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上桡动脉、股动脉和肱动脉的血气标本采集,记录并对比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疼痛感情况。结果:上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8%、96%与89%,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桡动脉组疼痛感为重级,而股动脉组和 肱动脉组的疼痛感级别分别为中级、轻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动脉穿刺中,穿刺成功率最高为股动脉穿刺,而后是肱动脉,再次是为上桡动脉,且穿刺中,肱动脉穿刺患者疼痛感最轻,其次为股动脉穿刺,上桡动脉穿刺患者疼痛感最大。上述3个不同动脉穿刺所收集的血气标本均不会对临床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采油工艺技术增产措施的越来越多,油水井的稳产、增产措施工作量逐步增加, 套管填砂堵层井施工越来越多,填砂工艺施工已经成为了作业常见工序。由于填砂工艺的不完善,井下情况的日趋复杂, 与之配套的工艺施工标准和规定较少,一直无一套科学的方法,有时夹层很小,砂面的精确度要求也高,因此施工中经常出现填砂一次不合格的现象,导致二次填砂或三次填砂.导致填砂成功率不高,造成无用工序,甚至造成了环境污染等恶性事故,对油田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针对填砂井作业,找出影响其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因对策略很关键。基于此,本文结合修井填砂作业实践,就提高填砂作业一次成功率的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