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系白血病(ALL)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分析,寻找亚型特异性的蛋白质表达谱。应用双向电泳分别分离AML不同亚型(M1、M2、M3)、AL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蛋白质,利用PDQuest7.4软件分析双向电泳图谱差异蛋白质点,基质辅助的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和生物信息学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显示:经过电泳图谱分析得到21个差异蛋白质点,质谱鉴定提示15种蛋白有统计学意义。在AML中高表达的蛋白质包括髓过氧化物酶(MPO)、硫氧还蛋白依赖的过氧化物还原酶(PRDX3),钙网蛋白(CALR)、烯酰辅酶A水合酶ECH1等7种,在ALL中高表达的蛋白质包括ARHGDIB、肌动蛋白抑制蛋白1(PFN1)、肌动蛋白(ACTG1)等8种。结论:AML与ALL细胞存在差异蛋白质表达谱,这将有助于发现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特异性治疗靶标。
简介:摘要高场液相核磁共振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了解析高分辨率蛋白质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高场液相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与蛋白质标记技术、核磁脉冲技术及谱仪硬件技术等密切相关,而液相核磁共振技术已经突破了蛋白质分子量的限制,甚至可以对几万或几十万分子量的蛋白质进行结构和动力学分析。近年来,关于蛋白质动力学研究一直是蛋白质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各项关于动力学研究的技术和理念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液相核磁共振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应用于蛋白质多个位点,并同时进行动力学研究的手段。本文主要阐述顺磁弛豫增强核磁新技术对蛋白质溶液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结核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当前的热点,蛋白质组学分析在寻找新的结核病诊断标志物、筛选药物靶点、评估新疫苗及了解疾病发生机制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旨在综述蛋白质组学在结核病诊断标志物筛选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蛋白质组学策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活动性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耐药结核病和儿童结核病诊断标志物筛选中的作用,探讨生物标志物转化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潜力和挑战。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厂家麦芽糖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产品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两个厂家麦芽糖生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分别在25±2℃和5±3℃保存0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取样检测,进行质量可比性研究,研究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外观、可见异物检查、渗透压摩尔浓度、pH值、蛋白质含量、纯度、麦芽糖含量、激肽释放酶原激活剂(PKA)、无菌检查、热原检查等。结果:两个厂家麦芽糖生产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各项指标均合格,A、B厂家麦芽糖生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产品在25±2℃和5±3℃放置6个月后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质量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B厂家生产的麦芽糖均可用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生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和足月儿母乳来源外泌体(breast milk extracellular vesicles,BM-EV)的蛋白质组学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出生的早产儿和足月儿母乳各3例,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初步鉴定外泌体特征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定量分析,筛选出早产儿BM-EV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蛋白质(差异倍数≥1.5且P<0.05),并进行GO和KEGG功能预测及相关信号通路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以Pearson相关分析描述样品间蛋白质定量值的相关性。使用t检验比较2组样本间蛋白质丰度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多重校正。应用超几何分布检验,筛选出差异蛋白质中显著富集的GO和KEGG通路条目。结果(1)早产和足月组初产母亲分别为3例和1例。足月儿和早产儿BM-EV存在标记性蛋白分子分化簇9、分化簇81和热休克蛋白70。(2)6个样本组间可比性较好,组内重复性较高,样品间蛋白定量值的相关性最高达0.99。早产和足月儿样本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21%和19.72%,且早产样本的变异系数比较集中。(3)鉴定得到945种蛋白质。早产与足月儿BM-EV之间存在156种差异蛋白质,其中在早产儿BM-EV中有83种上调。早产儿BM-EV中丰度值前3位的蛋白质分别为补体C4a、脂肪酸合成酶和硬化蛋白结构域蛋白-1。(4)GO功能预测中富集度最高的生物过程或细胞成分主要集中在血红蛋白和糖原的合成,参与免疫突触的构成,Fc γ受体信号通路介导的吞噬作用等。KEGG信号通路相关性最高的通路为核糖体相关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和Fc γ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等。结论早产儿BM-EV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蛋白质可能通过参与调节早产儿的免疫、胃肠道功能和能量代谢过程,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对减少腹透液蛋白质丢失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92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CAPD治疗及ESRD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氯沙坦钾药物以及贝前列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24 h腹透液蛋白总量、血清白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24 h腹透液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量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24 h腹透液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量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24 h腹透液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较对照组下降,血清白蛋白量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能减少腹透液蛋白质的丢失,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腹膜功能,减少腹透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蛋白质组学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10例HAPC患者为试验组,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46±4)岁。筛选同期同海拔健康对照者1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5名,女5名,年龄(44±4)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进行差异蛋白鉴定和定量,针对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和互作网络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共筛选出有定量值的差异蛋白共117个,只在试验组有定量值的显著上调蛋白数为45个,只在对照组有定量值的显著下调蛋白数为40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有定量值的差异表达蛋白为32个。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32个差异表达蛋白中,11个表达下调,21个表达上调。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免疫反应、补体激活、蛋白级联激活、凝血系统;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参与的主要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为轴突导向、溶酶体、细胞黏附分子、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造血细胞谱系、胆固醇代谢;显著富集的结构域主要在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类EGF域、纤维连接蛋白Ⅲ型超家族、丝氨酸蛋白酶、Sushi/SCR/CCP超家族;差异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互作评分>700分,节点数最多的前10个差异蛋白分别为MPO、RPS27A、ARG1、GM2A、TIMP1、CRP、FABP5、HBB、S100A7、RHOA。结论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有助于识别在HAPC发展中的相关蛋白标志物,为HAPC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研究食管癌癌变过程中血清低分子量蛋白的细微变化,探索食管癌发生的机制、寻找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方法。方法:应用表面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进行蛋白质谱指纹图谱检测,通过BiomarkerWizard软件筛选差异蛋白,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软件建立食管癌早期诊断模型并用盲法验证其诊断效果;将食管癌早期和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质谱图进行比对分析,寻找各期差异蛋白,并建立分期诊断模型。结果:发现食管癌和正常人差异蛋白5种,早期食管癌和中晚期食管癌差异蛋白3种。通过早期食管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建立早期诊断模型的灵敏度87.88%,特异度91.43%,准确度89.71%,经过盲法验证结果为灵敏度95.83%,特异度89.13%,准确度91.43%。建立的分期诊断模型中,早期食管癌和中晚期筛选的差异蛋白建立的分期诊断模型灵敏度75.76%,特异度79.17%,准确度77.19%。结论: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联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操作较为简便,在食管癌的诊断和分期上具有可行性。
简介: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对家兔小脑谷氨酸受体2(glutamatereceptor2,GluR2)蛋白质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讨电磁辐射对小脑运动性学习记忆的神经信号传导通路的损伤特点。方法30只二级日本大耳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磁辐射组(包括辐射后0、3、24和72h等4个时相组)。辐射组给予平均功率密度为65mW/cm^2S波段电磁波持续辐射30min,测定辐射前和辐射后即刻家兔的肛温并计算比吸收率值;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小脑GluR2蛋白质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电磁辐射后0h家兔肛温升高2.35℃,SAR值为19.00J/(kg·s);小脑GluR2蛋白质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但GluR2蛋白质磷酸化水平在电磁辐射后0h显著降低。结论65mW/cm^2电磁辐射30min可使家兔机体产生明显热效应,并导致小脑GluR2的磷酸化水平下降,将最终影响运动性学习记忆功能。
简介:目的:以酪蛋白为对照,研究大豆蛋白和花生蛋白对生长期大鼠体内锌、铜、铁、锰4种元素代谢的影响.方法:36只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被分为3组--酪蛋白组、大豆蛋白组、花生蛋白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大豆蛋白、花生蛋白的人工半合成饲料,28d后开始连续收集7d的粪、尿样品,35d后处死,取大鼠血、肝脏、肾脏和股骨,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锌、铜、铁、锰含量.结果:大豆蛋白组尿铁、锰排量、锌和铁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以及肝锌、肝铜和肾脏锰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肾脏和股骨铜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花生蛋白组尿中各元素排泄量、铜和铁的表观吸收率、铜的表观存留率以及肝脏铁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粪铜排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豆蛋白质使大鼠对锌和铁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显著增加;花生蛋白质使大鼠对铜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以及对铁的表观吸收率显著增加,提示大豆蛋白质对改善机体锌和铁代谢、花生蛋白质对机体铜和铁代谢的调节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蛋白质能量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的3~5期慢性肾脏病患者200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施以一般护理与出院时健康指导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为时一年的延续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3~5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干预后健康管理行为依从率和护理供给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质能量和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应用于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蛋白质能量和脂质代谢管理之中,可显著提升该类患者健康管理行为依从率,降低其蛋白质能量和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
简介:目的研究个体化饮食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热能耗损(PEW)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73例患者,全部患者均通过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蛋白检测及饮食情况分析,对其PEW情况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对应的个体化饮食营养干预。观察干预后PEW情况及单项异常发生的情况。结果干预后PEW发生率及BMI、血清蛋白、饮食情况异常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结束时与干预2个月后各单项指标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期间实施个体化饮食营养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明显减少患者PEW的发生,使患者的治疗预后效果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