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特异性标志和独立预测因子,其形成机制复杂,与基因、年龄、性别、性格、吸烟、睡眠、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肾脏疾病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早期预测和延缓冠状动脉钙化进展将是未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诊治中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钙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thrombosis,ST)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的时代,其发生率为1.2%。随着高压球囊及强效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发生率降低至0.7%。尽管其发生率低,但是后果很严重,病死率高达20%-25%。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s,DES)的时代,DES没有增加ST的发生率。2006年WCC/ESC的会议上Camenzind等公布的荟萃研究显示,4年的随访中第一代DES增加死亡和Q波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 药物洗脱支架 Q波心肌梗死 严重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一词是用于描述不需要外科手术而能机械性地改善心肌灌注的各种操作。最常见的操作就是经皮经腔冠状血管成形术(PTCA),在该操作中,将动脉内的球囊充气膨胀以扩张动脉管腔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他方法可能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在2000年全世界范围内共进行了1000000例以上PCI,而2004年英国施行的PCI则超过了62000例。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冠状血管成形术 心肌灌注 外科手术 经皮经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83例冠状动脉CTA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护理方法。结果180例均完成了检查,图像均能用于影像诊断,3例80岁以上的老人屏气不好,未完成检查,5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1例发生渗漏,利多卡因后肿胀消退,无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全过程中,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患者的密切配合以及良好的认知能力是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冠状动脉 CTA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颅内动脉支架术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面积(AP)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辛伐他汀对预防颅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将52例颅内动脉支架术且术前彩超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按口服辛伐他汀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20mg/d组(25例)和40mg/d组(27例),两组均术前3d开始口服辛伐他汀,并同时口服氯吡格雷75mg/d+拜阿司匹林100mg/d;在支架置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IMT及AP,同时检测血清CRP浓度。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的IMT及AP均较术前无明显减少(p>0.05),至6个月时,减少才有显著性(<0.05);且6个月时,40mg组减少明显多于20mg组(p<0.05)。两组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CRP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且40mg组降低较20mg组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降低颅内动脉支架术后患者IMT,缩小AP,抑制炎症反应,对预防颅内支架术后再狭窄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颅内动脉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冠状动脉CTA及DS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把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CTA诊断,观察组100例,采用DSA诊断。分析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经过检测后,观察组阳性检出率(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DSA检查检出率较高,但是因检查有一定创伤性,且费用高,在应用期间需考虑经济性。CTA检查空间成本低,用时少,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2-3级分支,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64排 冠状动脉CTA DSA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心肌桥及其相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已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患者心肌桥厚度、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80例患者中,29例(69处)患者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纵深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平均厚度为(3.16±1.24)mm,舒张期壁冠状动脉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5处,收缩期轻度狭窄6处,中度狭窄10处,重度狭窄4处。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准确测量出心肌桥厚度,通过重建技术可对其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 标签: 心肌桥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20排低碘浓度和低管电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太原市中心医院首次诊断为ACS的患者200例,分别采用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检查,分析CTCA成像诊断靶血管狭窄的价值。结果CTCA诊断靶血管平均节段与CAG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125,P=0.869)。以CAG诊断靶血管位置为标准评估CTCA,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9%、96.7%、76.8%和98.2%。CAG与CTCA诊断靶血管管腔直径的各节段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CS患者行CTCA成像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高,诊断靶血管位置和狭窄程度与CAG相当。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5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对比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估它们在ACS诊断中的表现差异,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在这50例ACS患者中,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呈现一定的差异。心电图能够提示可能的心肌缺血或损伤情况,而冠状动脉造影则能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心电图在ACS初步筛查上具有较高敏感度,而冠状动脉造影则更加准确地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结论: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ACS诊断中各具特点,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和临床诊疗水平。结合两者的结果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冠心病状况,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因此,在ACS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综合应用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检查手段,以提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水平。

  • 标签: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患者实施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最终临床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高于心电图,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住院的疑似冠脉狭窄患者50例,均行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1周后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证实,并将其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综合分析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 经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确诊34例,诊断正确33例,误诊1例,误诊率2.94%,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9.19%、92.31%、97.06%和75.00%。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能力,图像清晰,扫描时间短,能有效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和程度,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诊断。

  • 标签: 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 简介:摘要报道1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司美格鲁肽的诊疗经过。患者为63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22年余,活动后胸闷1年”入院,患者糖尿病病程长,平素血糖控制不达标,有活动后胸闷症状及超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提示多支病变,狭窄程度30%~90%;根据指南推荐的“对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予胰高糖素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予该患者基础胰岛素联合司美格鲁肽治疗,血糖控制良好,期望能降低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风险。

  • 标签: 糖尿病,2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司美格鲁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所起的积极作用。方法对6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进行测量,并对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后,血压下降者32例(53.3%);血脂下降者27例(45.0%);血糖下降者19例(31.6%);某一生活方式改变者56例(93.3%)。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摒弃不良生活习惯,改善血压、血脂和血糖,延缓疾病进程。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