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上肢手术麻醉中使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分析。方法以我院上肢手术92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组方式为住院的先后顺序,对照组实施常规定位下神经阻滞,研究组则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两组的神经阻滞效果、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阻滞起效时间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麻醉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神经阻滞效果较好、麻醉不良反应均较少,P<0.05;同时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的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阻滞起效时间较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较好,能够缩短阻滞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评估乳腺癌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5—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拟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 的312例上肢淋巴荧光图像及随访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利用荧光造影剂吲哚菁绿联合红外荧光探测仪示踪上肢淋巴回流,收集上肢淋巴造影图,计算腋静脉上下上肢淋巴流量比。随访上臂固定点周径、计算双侧上臂体积,患侧比健侧增大10%定义为上肢淋巴水肿。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影响水肿的风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5 (12~19)个月,45例(14.4%)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 [OR 95% CI:1.34(1.25~1.77),P<0.05]、化疗[OR 95% CI:2.26 (1.97~2.63),P<0.05]、区域淋巴结放疗[OR 95% CI:1.59 (1.05~2.41),P<0.05]及腋静脉上下上肢淋巴流量比[OR 95% CI:0.70 (0.68~0.81),P<0.05]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独立风险因子,得到水肿风险预测方程式LogitY=0.369×(手术时患者的BMI)+0.713×(紫杉类化疗)+0.862×(区域淋巴结放疗)-9.058×(腋静脉上下上肢淋巴流量比)-6.860。绘制ROC曲线得出约登指数为0.119,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 79.4%、 73.3%、98.6%。结论对拟行ALND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基于腋静脉上下上肢淋巴流量比的临床预测模型是一种评估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风险的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对可能发生水肿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患病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CINAHL、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月7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整合的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提炼出40个结果,归纳组成8个新类别,综合为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淋巴水肿对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影响、患者对淋巴水肿的认知与应对、患者渴望得到多方位支持。结论医护人员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服务水平,帮助患者提高对淋巴水肿的重视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家庭与社会也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支持,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制胸腹部皮瓣用于修复上肢严重压榨伤的护理。方法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我科26例应用预制胸腹部皮瓣修复上肢严重压榨伤,应用该方法是由于上肢严重压榨伤,软组织,神经,血管及骨损伤都很严重,一次不能修复的毁损性伤口,护理难定大,病人心理负担很大,所以术前术后都要落实好适当的护理措施和心理护理1,以提供胸腹部皮瓣给创面移埋修复和整形,该皮瓣是带有自身血液供应的活的组织瓣,在创伤修复、功能重建和美容整形方面都有应用,血供丰富,含脂肪组织,不易引起缺血坏死,后期有的还有感觉,皮肤富有弹性,利于成功修复创伤,为下步手指再造创造条件。结果25例胸腹部皮瓣预制成活良好[2],皮瓣大少与要覆盖的创面适中,断蒂后外观满意,1例因皮瓣较小而引起缝合口裂开,经处理取得预期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肢体抬高驱血方法应用于骨科上肢手术中的驱血效果。方法选择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进行的60例骨科上肢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肢体抬高方法驱血,对照组患者采用驱血带驱血,所有患者均为一次止血带时间完成的无菌手术切口病例,使用相同型号止血带,压力高于病人收缩压100mmHg。观察和比较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患者驱血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抬高驱血法用于骨科上肢手术中,驱血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评价双氯芬酸钠超前镇痛用于儿童上肢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肢骨折患儿100例,执行神经阻滞麻醉,均用儿童型双氯芬酸钠镇痛。根据给药时间不同,将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E组)和对照组(C组)。患儿术后安全返回病房用止痛栓剂后1小时(P1)、4小时(P2)、8小时(P,)及24小时(呦分别进行疼痛评分并生命体征监测。结果:实验组患儿在P1、P2时点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3、P4时点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儿童型双氯芬酸钠超前镇痛方法简便,镇痛效果明显,副反应程度轻,有良好的术后止痛效果,经济方便,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