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侧减压与单侧减压在改良TLIF手术治疗伴有单侧根性症状的不稳定性腰椎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确诊为不稳定性腰椎狭窄症同时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且行改良TLIF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单侧或双侧减压分为A、B两组,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分析术前与术后1月、术后7月随访资料,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影像学改变、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82例均获7~18个月随访,A组39例,B组43例,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腰腿痛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率等指标无差异。结论改良TLIF并双侧椎板个性化减压治疗不稳定性腰椎狭窄症较单侧减压并不增加创伤,术后神经并发症少,效果更可靠。

  • 标签: 腰椎不稳 腰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椎板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可视化经皮椎间孔内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狭窄症(LSS)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100例,2022年1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LSS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案分组,对照组行TESSYS技术,观察组行可视化TESSYS技术,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更低,腰椎JOA评分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视化TESSYS技术可提高腰椎狭窄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 标签: 可视化经皮椎间孔内镜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老年性椎管狭窄是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牵引、理疗及针灸推拿等方式,疗效不理想,维持时间短;手术治疗不但疗效差,而且并发症多,不易被病人接受.我院于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与上级医院合作,采用椎管矢状径测量,玻璃酸钠注射液(商品名:施沛特)骶管内注射方法治疗老年性椎管狭窄患者7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玻璃酸钠 骶管内注射 老年性椎管狭窄 腰椎X线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患者90例,随机进行均匀分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临床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临床手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 手术治疗 疗效评估
  • 简介:血友病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所致。该病患者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轻微外伤后即发生长时间出血,关节和肌肉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为1/5000,合并血友病A的骨折患者常因术中、术后出血过多导致失血性休克、伤口感染、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

  • 标签: 胸椎管狭窄症 血友病A 后路减压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椎管狭窄患者中应用经皮脊柱内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腰椎单间隙椎管狭窄患者行脊柱内镜下椎管狭窄成形术的患者6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脊柱内镜, 分析6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优秀66.67%;良好30.00%;较差3.33%,总有效率96.67%。结论:对于老年椎管狭窄患者采用经皮脊柱内镜,可改善患者的疼痛,有利于各项功能的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经皮脊柱内镜 老年椎管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术后护理措施及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研究对象6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参照组给予常规基础干预,观察组则实施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针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应用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可降低尿潴留、肠道功能紊乱等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颈椎管狭窄 颈椎损伤 术后护理措施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柱黄韧带囊肿是发生在椎管内的罕见占位性病变。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和地域差异,多累及颈椎、胸椎和腰椎,以腰椎(L4/5、L5/S1)最为多见。黄韧带囊肿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可因神经根或硬膜囊受压,引起神经类症状。如腰椎黄韧带囊肿患者可表现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相似的坐骨神经痛症状,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手术切除囊肿、解除压迫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近期我科收治1例患者,经过开窗手术切除囊肿,最终病理确诊为腰椎内黄韧带囊肿。随访17个月,患者恢复良好。

  • 标签: 黄韧带囊肿 腰椎 手术治疗
  • 简介:椎管内肿瘤(尤其是腰骶段)的临床表现不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易被误诊,本文报告的8例即是如此,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84年2月~1995年4月,我院共施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57例,椎管内肿瘤摘除术17例。其中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8例,占47%,2例错误地作了髓核摘除术,术后原症状加重,经椎管造影后才发现上腰段椎管内有肿瘤,分别于25天后和10个月后再行手术摘除肿瘤。8例误诊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38~56岁。肿瘤位于T10者2例,T12者2例,T12L1者1例,L1者3例。肿瘤性质:神经鞘膜瘤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造影 CT扫描 病理学诊断 造影剂
  • 简介:摘要对我院收治的一例患有副神经节瘤的患者进行分析,副神经节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断中的误诊率较高,目前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对肿瘤复发患者可行手术、放化疗联合治疗。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副神经节瘤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为髓核突出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等,是因为椎间盘退变及损伤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体征。俗称“腰脱”。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普通人群对这种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行椎管内麻醉的影响内容,进行了如下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行椎管内麻醉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椎后路手术后发生椎管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椎管内血肿将这94例手术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手术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研究组24例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椎管内血肿;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椎管内血肿发生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24例术后发生椎管内血肿患者术前总蛋白、血清蛋白以及血钙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0例为发生并发症手术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患者血红蛋白数据无显著差异;研究组24例术后发生椎管内血肿患者术中出血量>1000ml,手术时间>2h,术中异体输血人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70例为发生并发症手术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数相比无显著差异;研究组24例术后发生椎管内血肿患者术后总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70例为发生并发症手术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其余生化检验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椎后路手术后发生椎管内血肿与术前总蛋白、血清蛋白以及血钙水平降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异体输血以及术后总蛋白减少相关。所以在腰椎后路手术中要注意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缩短手术时间,以此预防椎管内血肿。

  • 标签: 腰椎后路手术 椎管内血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内室管膜瘤合并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去年收治的1例腰椎内室管膜瘤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行脑室外引流,降低颅内压力,避免患者视力进一步下降,之后在神经监测下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后脑脊液引流清亮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经积极对症治疗,患者头晕、腰部疼痛及双眼视力较术前好转,未出现恶心及呕吐。半年后随访,未诉明显不适,双眼视力较前明显好转,复查头部及腰椎MRI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等。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及顺序,对患者的愈后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椎管内室管膜瘤 脑积水 神经监测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腰椎穿刺模型在椎管内麻醉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2014级临床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医生60名,随机分成两班 (n =30 ):A 班运用多媒体PPT课件结合腰椎穿刺模型模拟教学,B 班运用多媒体PPT课件教学。对两班麻醉实习生分别进行理论知识、麻醉操作技能的能力考核,评估教学目的和效果;同时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结果:A班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85.83±3.12)相比B班(87.31±2.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而A班实习生临床麻醉的操作技能成绩(95.18±4.91)明显高于B班(83.47±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穿刺模型 模拟教学 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和椎板间扩大开窗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因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或椎板间扩大开窗术治疗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0~86(63.2±9.8)岁。其中40例患者接受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术(UBE组),40例患者接受椎板间扩大开窗术(开窗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腰椎侧隐窝狭窄减压,均获得随访,UBE组随访时间为(12.9±5.4)个月,开窗组为(14.9±3.5)个月。UBE组手术时间为(63.9±11.6)min,高于开窗组的(54.1±9.2)min(P<0.001)。UBE组手术切口长度为(18.2±1.7)mm,低于开窗组的(73.5±11.6)mm(P<0.001)。UBE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1±2.2)d,低于开放组的(7.6±3.1)d(P<0.001)。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腰痛VAS评分在术后1和3个月时UBE组低于开窗组(均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下肢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两组下肢痛VAS评分在术后1、3及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术后1和3个月UBE组低于开窗组(均P<0.05)。UBE组和开窗组分别出现2例(5.0%)和1例(2.5%)术中硬膜囊破裂,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UBE组优35例,良3例,可2例,开放组优37例,良2例,可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结论相比于椎板间扩大开窗技术,UBE技术不仅能够减轻术后早期腰背痛,缩短住院时间,且创伤小,并可获得同样的远期疗效。

  • 标签: 椎管狭窄 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术 椎板间扩大开窗术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扩张通道下MI-TLIF辅助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在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腰痛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接受扩张通道下MI-TLIF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10例患者接受TLIF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术后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张通道下MI-TLIF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可有效提高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少疼痛感和提高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 退变性 侧弯 椎管狭窄 扩张通道 椎弓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压治疗腰椎狭窄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0例腰椎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者均接受减压术治疗,选取时间为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节点疼痛程度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狭窄患者接受减压术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术后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示出更高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综合护理 减压治疗 腰椎管狭窄 疼痛程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行椎管减压术+上关节突内缘切除治疗椎管狭窄神经残余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威海卫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0例椎管狭窄患者,均为单侧、退变性。进行常规的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上关节突内缘切除1/3-1/2。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3个月和6个月随访,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40例患者腰骶部疼痛VAS评术前(8.19±0.31),术后1d(2.05±0.17)分,术后3个月(1.41±0.22)分,术后6个月(1.09±0.21)分;患者腿痛VAS评分术前(10.86±0.27),至术后1d(3.47±0.31)分,术后3个月(2.29±0.22)分,术后6个月(1.49±0.31)分,患者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患者ODI评分术前(78.69±3.27)分,术后1d(18.27±2.46)分,术后3个月(11.69±2.54)分,术后6个月(8.45±1.68)分。患者术前术后改善明显。结论椎间孔镜下行椎管减压术+上关节突内缘切除治疗椎管狭窄神经残余症状影响显著。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上关节突 椎间孔镜 椎管减压术后残余神经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进行均匀分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临床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临床手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 手术治疗 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