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将收治的6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2014年1月~2015年6月)远程随机化分组,对照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的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方案后,可以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病情症状具有极大的改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其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各50例,并设立健康对照组50例。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分别于治疗第1天和第10天检测血浆Fg水平,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第1天和第10天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抗凝组与非抗凝组治疗前后Fg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抗凝组较非抗凝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低分子肝素干预治疗10天后,抗凝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非抗凝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浆Fg水平明显增高,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能降低患者血凝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糖化血红蛋白与老年男性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27例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依据进行分组,1组62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6.0%,2组65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6.0%,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24h收缩压、左右侧CIMT、内膜增厚率及斑块检出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值、收缩压、糖尿病病史与CIMT均有相关性。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检测老年男性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键性指标,可根据该指标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20例健康患儿的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观察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单纯的血常规检验和单纯的采用C-反应蛋白检验的阳性预测值均低于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阳性预测值,组间对比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常规指标可为临床儿科医生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可较好的提高患儿的诊断治疗效果,为儿科患儿的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意义,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对体重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儿童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并计算其体重指数(BMI),对体重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糖尿病患儿末梢血与静脉血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正常儿童,单纯性肥胖儿童随着肥胖程度的不断增加,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几率也不断增加。结论要定期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且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作为依据,有效控制单纯性肥胖的进一步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发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CA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清蛋白(ALB)含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5例患者ALB含量正常,观察组15例患者并发低蛋白血症,以主观营养评估法(SGA)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其同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CRP含量为(8.44±1.28)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2±0.74)mg/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营养不良、腹膜炎、肺炎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PD合并低蛋白血症的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及炎症的发生率较高,低蛋白血症同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应引起临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针对肾穿结果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辛伐他汀。结果治疗组服药12周后在24小时尿蛋定量降低及白蛋白升高上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服用4周后LDL-C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服用8周后TC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服用12周后TG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服用12周后HDL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服用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以较早的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血脂。
简介:目的:比较血清β凝血球蛋白水平在冠心病不同合并症患者间的差异。方法:按照合并疾病,3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被分为单纯UAP组(UAP对照组,82例),高血压组(89例),糖尿病组(133例)和脑梗死组(94例)。分别检测比较4组患者发病6h时和出院前的血清β凝血球蛋白水平。随访4组半年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情况。结果:心绞痛发作6h时,脑梗死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UAP对照组的血清β凝血球蛋白水平[依次为(61.13±3.32)ng/ml,(59.77±3.15)ng/ml,(52.12±3.27)ng/ml,(48.55±3.14)ng/ml],以脑梗死组最高,各组间两两比较,P均〈0.01,与发作6h时比较,出院前4组的血清β凝血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其水平排列次序及组间差异显著性未变。4组半年内脑梗死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UAP对照组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1.7%,6.0%,3.4%,2.4%,脑梗死组的显著高于UAP对照组,P=0.04,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β凝血球蛋白水平在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要显著高于缓解期,且于合并脑梗死者中升高最明显,半年内合并有脑梗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比例也最多。
简介:目的讨论胃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血清PGⅠ、PG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38例为胃癌组,另选同期住院的胃溃疡患者53例(溃疡组),3年前治疗的胃癌术后患者11例(预后组)以及体格健康者63例(对照组),所有参与研究者均进行PGⅠ、PGⅡ、MG-7Ag含量的测定,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PGⅠ为(97.63±32.58)ng/ml,溃疡组为(252.32±73.17)ng/m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GⅡ为(37.92±14.12)ng/ml,溃疡组为(32.74±5.92)ng/ml,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PGⅠ、PGⅡ为(30.97±9.89)、(9.74±6.87)ng/ml,均较对照组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组为(131.24±49.87)、(24.03±14.32)ng/ml,较胃癌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诊断中,PGⅠ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为78.2%以及93.2%,MG-7Ag为58.3%及82.1%,与MG-7Ag试验相比PGⅠ优势明显。结论在胃癌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中,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测定效果均显著于MG-7Ag。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在老年高血压肾病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选取临床金标准诊断的4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40例高血压患者,40例健康患者,比较三组患者CysC与尿mALB水平,再分别采取CysC、尿mALB与CysC+尿mALB二次诊断,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检验效能。结果高血压肾病组患者CysC水平(1.95±0.55)与尿mALB水平(3.61±0.84)均显著性高于高血压组(1.08±0.31,1.42±0.59)与对照组(1.10±0.32,1.36±0.44),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ysC+尿mALB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独CysC、尿mALB诊断,误诊率与漏诊率均低于单独CysC、尿mALB诊断。结论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的CysC与尿mALB均呈高水平表达,CysC联合尿mALB在老年高血压肾病诊断价值较高,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