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共同照护持续管理超过1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病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变化趋势。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共同照护门诊规律就诊1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按照季度复诊诊次在V1(初诊)、V2(1个季度)、V3(2个季度)、V4(3个季度)、V5(1年)收集HbA1c及降糖药物日花费,分别在患者初诊及随访1年时,使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6(SDSCA-6)评价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依据病程将患者分为A(0~2.5年)、B(>2.5~5.0年)、C(>5~10年)、D(>10~15年)、E(>15年)组,分析不同病程组间、组内在不同复诊诊次HbA1c达标率及各项自我管理能力的变化。结果符合入选标准、完成数据收集及接受初诊、随访1年的自我管理能力评估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232例,其中A组63例,B组14例,C组48例,D组51例,E组56例;随病程延长,随访1年时HbA1c达标率由83.3%降低至32.0%;除A组5次随访间HbA1c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病程组5次随访期间HbA1c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V1时相比,D、E组在V5时降糖药物日花费显著增加[D组:15.2(8.2,28.0)元 vs 14.8(9.8,24.1)元,Z=-2.253,P=0.024;E组:22.1(14.5,32.5)元 vs 18.5(10.8,27.8)元,Z=-3.036,P=0.002]。SDSCA-6得分方面,与初诊相比,V5时A组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在运动[4(2,7)分 vs 6(3,7)分,P=0.004]、遵医嘱监测血糖[2(0.75,3)分 vs 3(0,7)分,P=0.028]方面得分显著降低;C组在运动[6(2.25,7)分 vs 3(1,7)分,P=0.007]、自测血糖[3(1,6.75)分 vs 2(0,4)分,P=0.016]、足部检查[6(1.25,7) vs 0(0,7),P<0.001]方面,D组在遵医嘱测血糖[3(1,5.75)分 vs 1(0,5)分,P=0.010]、足部检查[5(0,7)分 vs 1(0,7)分,P=0.009]方面,E组在遵医嘱测血糖[4(1,7)分 vs 1(0,5)分,P=0.009]方面得分显著提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及其达标率随病程延长显著降低。不同病程患者在HbA1c达标维持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及药物花费的变化具有较大差异。为了改善个体化管理质量、应对病程延长带来的代谢指标控制难度增加的问题,可能需要更多地关注病程早期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60例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于2021年12月~2022年10月入住接受治疗,以随机抽取法对实验对象分组,对照组(调整胰岛素剂量)与研究组(调整胰岛素剂量+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各30例患者,对比两组血糖控制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FPG、2hPG、HbAlc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血糖的控制效果更加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互动达标理论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2月在我院呼吸科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共78例,并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以后均采取无创呼吸机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互动达标理论的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干预。然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都有所上升,观察组指标上升更为明显,两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标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指标下降更具有显著性。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两项指标下降更为明显。采取互动达标模式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程度提高了5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31.6%。结论: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II型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备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腺癌基因表达标志物1(PCGEM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9年6月南阳中心医院收集的159例膀胱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癌旁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PCGEM1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技术在膀胱癌细胞T24和BIU-87(购自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建立PCGEM1敲降和对照细胞株,分别为PCGEM1 KD/T24组、T24对照组、PCGEM1 KD/BIU-87组和BIU-87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每组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每组细胞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每组细胞Rho超家族成员A(RhoA)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xL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1.34±0.21)比较,膀胱癌组织中PCGEM1表达水平(3.91±0.29)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9,P<0.05)。与T24对照组和BIU-87对照组(1.80±0.17、1.97±0.21)比较,PCGEM1 KD/T24组和PCGEM1 KD/BIU-87组细胞吸光度值(1.06±0.14、0.96±0.11)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1、2.481,P<0.05)。与T24对照组和BIU-87对照组细胞凋亡率[(5.39±1.14)%、(4.90±1.22)%]比较,PCGEM1 KD/T24组和PCGEM1 KD/BIU-87组细胞凋亡率[(31.49±6.12)%、(35.92±5.09)%]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1、3.815,P<0.05)。与T24对照组和BIU-87对照组细胞RhoA(1.14±0.15、1.21±0.21)和bcl-xL(0.98±0.11、0.93±0.18)表达水平比较,PCGEM1 KD/T24组和PCGEM1 KD/BIU-87组细胞RhoA(0.31±0.10、0.29±0.09)和bcl-xL (0.38±0.13、0.41±0.1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7、2.419、2.754,P<0.05)。结论PCGEM1在膀胱癌中呈高表达,通过调节RhoA和bcl-xL蛋白表达,调节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口服华法林的房颤患者合理开展一体化护理对其INR达标率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间接收并提供华法林口服治疗的房颤患者中择选出74例,遵照双色球法将其分为探究组与参照组各计37例,研究期间参照组患者会为其开展常规护理,而探究组患者则于此基础上为其开展一体化护理。分析两组房颤患者的INR达标率、服药依从性及不良事件出现率数据。结果:探究组房颤患者经护理后其INR达标率、服药依从性数据皆显著性优于参照组(P<0.05),且不良事件出现率数据也显著性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口服华法林房颤患者合理提供一体化护理既能够显著性提升其INR达标率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又能够显著性降低房颤患者不良事件出现风险,推荐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营养支持信息化软件目标导向治疗对成人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营养达标的效果。方法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成人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3月1日信息化软件上线时间为节点,将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实施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EN)流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借助与重症信息系统软件相嵌合的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管理系统软件实施营养管理的患者作为试验组。评价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效果,包括启动EN支持时间,7 d和14 d的能量总供给量、蛋白质总供给量、能量达标率,静脉输注白蛋白总量;以及危重症管理相关指标,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CU)28 d存活率、持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成功率、自主呼吸试验(SBT)完成时浅快呼吸指数(RSBI)、7 d和14 d血清胆碱酯酶等。结果51例sTBI患者纳入分析,对照组28例,试验组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营养风险评分(NUTRIC)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启动EN支持时间明显提前(h:26.82±8.33比36.73±12.86,P=0.046),7 d和14 d蛋白质总供给量〔g·kg-1·d-1:1.87(1.36,1.92)比1.02(0.87,1.67),2.63(1.49,1.92)比1.23(0.89,1.92),均P<0.05〕、14 d能量总供给量(kJ·kg-1·d-1:154.26±68.16比117.99±112.42,P=0.033)明显增加,14 d能量达标率明显升高〔80.0%(16/20)比35.7%(10/28),P=0.002〕,14 d血清胆碱酯酶明显升高〔U/L:5 792.5(4 621.0,8 131.0)比4 689.7(3 639.0,7 892.0),P=0.048〕,而其他指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 d能量总供给量(kJ·kg-1·d-1):91.50±30.50比92.88±28.16,P=0.184;7 d能量达标率:34.7%(8/23)比21.4%(6/28),P=0.288;静脉输注白蛋白总量(g):97.80±46.29比114.29±52.68,P=0.086;ICU 28 d存活率:87.0%比78.6%,P=0.081;持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d):14.33±7.68比15.68±6.82,P=0.074;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成功率:69.6%比67.9%,P=0.895;SBT完成时RSBI(次·min-1·L-1):26.84±10.69比33.68±8.94,P=0.052;7 d血清胆碱酯酶(U/L):4 289.7(2 868.0,7 291.0)比3 762.2(2 434.0,6 892.0),P=0.078〕。结论营养支持信息化软件的临床运用有助于成人sTBI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流程的规范化落实,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的效果及对血糖达标时间的影响分析。方法纳入本次研究对象的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均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研究人员采用随机法将100名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研究结束后的观察指标数据。结果将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7.22±2.67)d、体重指数(24.19±1.74)kg/m2、餐后2小时血糖(8.21±2.31)mmol/L、胰岛素日用量(15.78±2.41)IU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13.73±2.52)d、体重指数(27.27±2.52)kg/m2、餐后2小时血糖(11.78±2.42)mmol/L、胰岛素日用量(24.14±2.42)IU,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给予其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与体重指数,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达标老年2型糖尿病(type2diadetesmellitus,T2DM)患者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128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不达标的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在T2DM基础治疗上予以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西格列汀,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间血糖控制水平,并记录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其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sposprndialblood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lc,HbAlc)水平和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和HbAlc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糖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予相应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或消失,均未出现低血糖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格列汀可明显降低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达标老年T2DM患者的FPG、2hPG和HbAlc,具有-定的安全性,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单用二甲双胍血糖不达标老年T2DM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血糖治疗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施以三种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对其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血糖治疗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1月,收录72例样本,分组操作用数字奇偶法完成,A组(24例)施以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B组(24例)施以门冬胰岛素30治疗,C组(24例)施以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比对低血糖发生率、血糖变异性。结果:A组的低血糖发生率(4.17%)相较于B组(33.33%)、C组(25.00%)均要低(P<0.05),B组、C组的发生率相近(P>0.05)。A组的CV(17.48±7.06)、MAGE(3.45±0.32)CB/mmol·L 、CV-FBG(8.71±3.24)、LAGE(4.98±1.12)CB/mmol·L 水平均比B组、C组要低(P<0.05),组间24MBG水平相近(P>0.05)。结论:对血糖治疗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施以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效果确切,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血糖变异性,有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3种不同标准对同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队列极高风险或超高危的危险分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的差异,并分析差异的主要来源。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ASCVD患者,分别应用2018美国胆固醇管理指南(简称2018指南)、2019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专家建议(简称2019建议)和2020超高危ASCVD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简称2020共识)评估极高风险或超高危ASCVD患者比例,LDL-C绝对值达标率的差异,以及导致差异的来源。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1 864例,根据2018指南、2019建议、2020共识,极高风险或超高危ASCVD比例分别为59.4%、90.7%和65.6%;LDL-C绝对值达标率分别为37.2%、15.7%和13.7%,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2020共识与2018指南达标率的差异61.5%缘于LDL-C目标值不同,38.5%缘于危险分层差异;2020共识与2019建议达标率的差异仅13.2%缘于LDL-C目标值不同,86.8%缘于危险分层差异。结论3种极高风险或超高危ASCVD标准在同一队列中占比及LDL-C达标率差异显著。2020共识超高危人群比例适中,LDL-C达标率最低。2020共识与2018指南的差异主要缘于LDL-C目标值不同,与2019建议的差异主要缘于危险分层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口服降糖药未达标2型糖尿病患者经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甘舒霖30/70治疗后的效果。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是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收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被随机均等分配至对照组(甘舒霖30/70疗法)及观察组(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疗法),将两组在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三项血糖指标数值均较对照组低,且6.67%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25.00%)佳.两个观察指标的组间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结论:与单一的甘舒霖30/70疗法相比,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疗法作用于口服降糖药未达标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较佳,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临床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降糖方案中加入达格列净治疗对超重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6月-2022年06月本院78例超重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9例,给予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水平、BMI、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超重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治疗中,在降糖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能够显著提升疗效,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