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内科常见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及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近一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给予西地那非25mg一日三次口服,记录基线资料包括肺动脉高压诊断类型。结果治疗12周后与基线水平比较,患者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有明显提高;Borg呼吸困难评级也有所提高。服药3月后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提高,患者能够上楼及步行更远,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口服西地那非后,患者的肺动脉压力下降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有降低的趋势,能改善心功能,特别是在降低肺动脉高压的同时,对体循环无显著性影响,未见心输出量降低、体动脉压下降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的现象。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压氧辅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意识状态(GCS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FMA评分以及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FMA评分以及MBI评分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意识状态、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腔体型过程质询装置 PCD和自制测试布包测试效果。方法 应用试验研究方法对 200次高压灭菌循环化学监测进行分组对照,实验组采用腔体型过程质询装置 PCD,该装置内放入化学指示卡 1枚;对照组采用自制测试布包,包内放有化学指示卡 1枚,共计 5个包。结果 两组试验合格率及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对试验影响的对比差异显著, P< 0.01。结论 腔体型过程质询装置 PCD合格率明显高于自制测试布包,它可减少人为因素对试验的影响,可作为非植入物负荷放行重要依据,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强CT扫描对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3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成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组成对照组,检查时间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对比两组患者CT扫描结果,以及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门静脉CT图像结果中显示多分布与食管、胃底以及前腹壁位置,对照组受检者门静脉主干走向自然、分支均匀且无迂曲和扩张,显示清晰,逐渐变细。观察组患者经过增强CT扫描后诊断准确率为93.33%,与手术探查结果100.00%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中应用增加CT扫描可以获得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通过CT检查结果差异去准确辨别门静脉高压,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的应用,提高造影检查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本院630例运用高压注射器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①严格掌握适应症的禁忌症;②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常选用肘正中静脉;③做好碘过敏试验;④造影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预防过敏;⑤选择计量和速度成人100ml,速度2.5-3.0ml/s;;⑥做好各种不良反应的应急准备工作,如出现副作用,按常规处理。结果第一次穿刺成功率96.6%(609/630),增强结果达到诊断要求98%,出现轻度不良反应13例,中度不良反应4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死亡0例。结论充分的预防和准备工作、高度责任心、正确的床前护理,能够提高CT增强扫描时使用高压注射器的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82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对照组。B组伤后7~14天开始高压氧治疗。C组伤后>14天开始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B组预后良好者显著高于A与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8.99,P<0.001);中残及重残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与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8.29,P=0.015;χ2=6.98,P=0.03)。总死亡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4,P=0.07)。结论颅脑损伤后应尽早给予高压氧治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越早越好,减少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