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尿性脓毒血症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水平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60例尿性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次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29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乌司他丁(31例)。比较两组的血肌酐、血尿素、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免疫指标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均P<0.001),CD8+低于治疗前(P<0.001),且研究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肌酐与血尿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血肌酐与血尿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的TNF-α、IL-10与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丙二醛(MDA)低于治疗前(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的MDA低于对照组(P<0.05),SOD、CAT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尿性脓毒血症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水平,提高肾功能与免疫功能。

  • 标签: 脓毒症 乌司他丁 炎性因子 氧化性应激 生物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阿米替林联合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总胆红素(TBIL)、脑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本院6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喹硫平)与观察组(阿米替林联合喹硫平),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TBIL和BDNF水平方面,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喹硫平 阿米替林 双相情感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总胆红素
  • 作者: 朱依敏 高悦 乃东红 胡琳莉 靳镭 钟影 武泽 郝桂敏 伍琼芳 管一春 姜宏 张翠莲 刘敏利 王晓红 滕晓明 段金良 李理然 张玥 叶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杭州 310006,中山大学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 510006,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生殖医学科,南宁 53002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郑州 45005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武汉 430030,成都西囡妇科医院生殖专科,成都 610023,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昆明 650034,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石家庄 050000,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南昌 330006,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省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郑州 450052,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性卵泡刺激素(uFSH)与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在控制性促排卵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费用差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自全国16家生殖中心,所收集周期的取卵时间为2015年5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使用uFSH(uFSH组)或rFSH(rFSH组)作为起始促性腺激素(Gn)进行控制性促排卵,并使用体外受精(IVF)和(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进行受精的新鲜周期。由于同一患者可多次接受IVF周期治疗且在同一中心内进行的周期间不独立,故使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纳入调整的变量包括年龄、体质指数、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不孕原因、促排卵方案、受精方式、移植胚胎数、Gn使用天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2 061个新鲜周期进行分析。在有效性方面,当控制不平衡的基线特征后,与rFSH组相比,uFSH组的高获卵数(定义为获卵数>15个)率显著降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方案:OR=0.642,P<0.0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OR=0.556,P=0.001)。对比于rFSH组,无论激动剂方案还是拮抗剂方案,uFSH组每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每移植周期的活产率均显著增加(OR=1.179、1.169,P均<0.01)。在安全性方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激动剂方案中,与rFSH组相比,uFSH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显著降低(OR=0.644,P=0.002);在所有方案中,uFSH组与rFSH组的异位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差异均不显著(P=0.890、0.470)。在费用方面,与rFSH组相比,uFSH组的人均Gn总花费降低(P<0.01),rFSH组的预计成本为6 734元,uFSH组为3 880元。结论对于接受控制性促排卵的患者,uFSH相对于rFSH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卵泡刺激素 妊娠率 超排卵 治疗结果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经济学,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伴皮质下缺血性抑郁(SID)患者脑灰质体积及分数低频振幅(fALFF)的变化及其与脑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CSVD患者87例,分别对其进行认知功能和情绪评估、磁共振扫描及BDNF基因检测;根据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将CSVD患者分为CSVD伴SID组(CSVD-SD,GDS评分>10分)和CSVD非抑郁组(CSVD-ND,GDS评分≤10分);利用脑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进行脑灰质体积及fALFF计算,分析SID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其与BDNF基因多态性的关联,以及诊断-基因交互作用对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CSVD-SID组患者灰质体积在后默认网络(pDMN)脑区(如后扣带回、楔前叶)及左侧颞中回脑区显著增加。脑灰质体积的遗传主效应及诊断主效应均不显著,但CSVD-SID诊断与BDNF基因型在楔叶(F=25.50,P<0.001)、楔前叶(F=13.61,P<0.001)及小脑(F=17.23,P<0.001)存在交互作用。在脑功能方面,与CSVD-ND组相比,CSVD-SID患者在额上回脑区fALFF值显著增加(0.363±0.648与-0.427±0.514,簇大小=48体素,t=5.63,P<0.001)。fALFF的遗传及诊断主效应均不显著,且CSVD-SID诊断与BDNF基因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CSVD-SID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灰质体积及fALFF增加,以pDMN和额叶脑区为著,且仅在脑灰质体积方面,CSVD-SID诊断与BDNF基因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抑郁 灰质体积 分数低频振幅 BDNF基因
  • 简介:摘要表皮屏障功能缺陷及免疫改变是特应性皮炎(AD)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而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在各种损伤因素作用下可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和介质,其中3种上皮性因子白细胞介素33、白细胞介素25、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被认为是皮肤或黏膜屏障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诱导因子,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引起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强Th2型免疫应答,参与AD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3种上皮性细胞因子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白细胞介素类 白细胞介素33 白细胞介素25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微电极阵列标测技术测定,评价七氟烷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来源外泌体对低温缺血再灌注大鼠离体心脏心室肌电传导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乳鼠,雌雄不拘,差速贴壁法提取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2~4代心脏成纤维细胞用2.5%七氟烷持续处理1 h,继续培养24~48 h后提取外泌体。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2~3月龄,体重280~32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烷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性外泌体+缺血再灌注组(S+IR组)。C组平衡灌注110 min;IR组和S+IR组平衡灌注20 min,停灌60 min后再灌注30 min。S+IR组于术前48 h尾静脉注射七氟烷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分泌的外泌体1 ml(200 μg),C组和IR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 ml。于平衡灌注20 min(T0)、再灌注15 min(T1)和再灌注30 min(T2)时采用微电极阵列在离体心脏左心室表面,获取心脏传导速度(CV)、传导绝对不均一性(P5-95)和不均一性指数(P5-95/P50)。结果与C组比较,S+IR组T1时CV降低,P5-95和P5-95/P50增加(P<0.05),T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T1,2时CV减慢,P5-95和P5-95/P50升高(P<0.05);与IR组比较,S+IR组T1,2时CV增加,P5-95和P5-95/P50降低(P<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性外泌体可改善低温缺血再灌注大鼠离体心脏心室肌的电传导。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成纤维细胞 外泌体 低温,人工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室肌 电传导
  • 简介:摘要线粒体自噬是一种自噬的形式,是目前已知的选择性清除线粒体的途径。近年来,B淋巴细胞瘤-2/腺病毒E1B 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因其在线粒体自噬中的潜在作用而备受关注。尽管对BNIP3在线粒体自噬中的调控机制认识不断增加,但在肌性挛缩的发生过程中,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作用及其机制仍知之甚少。在肌性挛缩发生过程中,典型的病理特征表现为骨骼肌萎缩和纤维化。因此,本文对BNIP3及其在线粒体自噬中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对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影响骨骼肌萎缩和纤维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肌性挛缩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线粒体自噬 B淋巴细胞瘤-2/腺病毒E1B 19kDa相互作用蛋白3 肌源性挛缩 骨骼肌萎缩 骨骼肌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