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舒更葡糖钠使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喉返神经监测信号快速恢复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择期在喉返神经监测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体重40~9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行肌松监测;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当肌颤搐比值为0时行气管插管术。术中通过调节罗库溴铵输注速率维持肌颤搐比值0~10%。监测喉返神经信号时,停止输注罗库溴铵,采用序贯法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初始剂量为2 mg/kg,若3 min内能监测到稳定的喉返神经信号视为有效,下一例患者按0.2 mg/kg的梯度递减给药;若3 min内测不出稳定的喉返神经信号则为无效,下一例患者按0.2 mg/kg的梯度递增给药。计算舒更葡糖钠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舒更葡糖钠使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喉返神经检测信号快速恢复的ED50为0.98 mg/kg,95%可信区间为0.94~1.02 mg/kg。结论舒更葡糖钠使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喉返神经监测信号快速恢复的ED50为0.98 mg/kg。
简介:摘要目的局部晚期宫颈癌后装放疗应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的剂量学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9年8月就诊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68例,均为偏心性或外照射后仍有巨大肿块(肿瘤直径>5 cm)残存的患者,外照射采用调强放疗,后装治疗方法为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高危临床靶区(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area,HR-CTV)剂量为6 Gy/次,1次/周,共5次。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模板组35例采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辅助置入宫腔管并植入插植针;自由插植组33例徒手进行宫腔管的置入及插植针的植入。所有患者均于CT引导下调整宫腔管、插植针位置及深度,将最终CT图像传入后装治疗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结果共制定340次后装放疗计划,其中模板组175次、自由插植组165次。模板组较自由插植组的HR-CTV的D90(包绕90%靶区体积的剂量)、中危临床靶区(intermediate-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IR-CTV)的D90均明显增高(t=3.63、2.45,P<0.05),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 cm3均显著降低(t=-2.81、-2.54、-2.33,P<0.05)。同时,模板组每次后装治疗平均扫描CT次数为(1.78±0.53)次,每次治疗从宫腔管及插植针植入至调整达满意位置的平均消耗时间为(11.35±3.98)min,每次治疗使用插植针的针数平均为(5.21±1.37)枚。而自由插植组分别为(3.56±0.88)次,(30.67±5.83)min,(7.48±2.79)枚,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26、-4.53、-3.21,P<0.05)。结论对于偏心性或巨大肿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应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剂量学优势明显,操作简便,用时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婴儿严重百日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急性期严重痉挛性咳嗽的重症百日咳的救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4月收治的2例确诊重症百日咳患儿,在2017年百日咳诊疗指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10 mg/(kg·次),每天2次]治疗。并文献复习国内外重症百日咳的治疗现状,总结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急性期严重痉挛性咳嗽的重症百日咳中实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2例重症百日咳患儿均在月龄6个月以下、合并严重的痉挛性咳嗽、反复发绀、呕吐、且百日咳核酸PCR确诊阳性。病例1中,患儿加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后,痉挛性咳嗽症状明显缓解,效果显著。病例2中,患儿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后痉挛性咳嗽明显改善,予反复多次停用静脉大剂量氨溴索,并改用口服盐酸氨溴索片常规剂量后,严重痉挛性咳嗽症状再次出现,而重新加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痉挛性咳嗽症状再次缓解。结论应用大剂量氨酸氨溴索治疗婴幼儿严重百日咳在国内首次报道,且在改善其痉挛性咳嗽症状方面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以心血管介入术后采集空气比释动能(reference air kerma,AK)值和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 product,DAP)值数据为依据,分析术中透视时间报警设置作为心血管介入手术辐射剂量的监测和警示工具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上海长海医院73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CI)病例,收集术中透视时间、AK和DAP数据资料。德国西门子成像设备分组(Ceiling系统和Biplane系统)和手术类型分组(CAG和PCI),对辐射剂量数据进行比较,以及对心血管介入手术AK和DAP值与透视时间数据采用Spearman检验解析相关性。结果Ceiling和Biplane成像系统中手术透视时间为(8.9±7.8)和(8.6±7.3)min,透视AK均值和DAP均值分别为(472±474)、(510±509)mGy、(4 548±4 085)和(4 255±3 781)μGy·m2,术中总(透视+造影)AK和DAP均值为(703±595)、(733±614)mGy、(6 253±4 938)和(5 681±4 432)μGy·m2。CAG与PCI术中透视时间均值分别为(2.4±0.9)和(15.7±4.9)min。PCI透视辐射剂量(AK和DAP)与术中总辐射剂量比值分别为74%和78%。心血管介入手术中透视时间与AK值(r=0.822)和DAP值(r=0.844)都呈高度相关性(P<0.001)。结论透视采集辐射剂量是心血管介入手术中辐射剂量的主要来源,辐射剂量随透视时间延长而增加,透视时间监测和报警设置在心血管介入临床应用中作为术中辐射防护工具有一定的参考和警示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中输注小剂量氯胺酮(ketamine, Ket)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疲劳(postoperative fatigue, POF)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et组(K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45例。K组患者诱导后予Ket 0.5 mg/kg缓慢静脉注射,随后以0.25 mg·kg−1·h−1泵注至手术结束,N组按同样方法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使用疲劳量表-14 (Fatigue Scale-14, FS-14)评分评价患者POF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术后3、7 d及30 d的FS-14评分及POF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术中心率、MAP,术后VAS评分,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K组术后3 d的FS-14评分及POF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K组术后7 d及30 d的FS-14评分及PO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K组患者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较高(P< 0.05)。与N组比较,K组患者术后3、7 d 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心率、MAP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小剂量Ket可以降低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后3 d POF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装腔内/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与传统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相比较的剂量学差异及其近期疗效。方法4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及ICBT方法进行后装近距离治疗,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法的A点(A1、A2)、D90%、D100%以及膀胱、结肠、直肠、小肠受量进行计算,同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IC/ISBT比ICBT放疗A点剂量显著提升(P<0.05);并且IC/ISBT的D90%、D100%也均明显高于ICBT (P<0.05)。外照射后残存肿瘤直径≥3 cm时,IC/ISBT比ICBT可获得较高的靶区剂量提升(P<0.05)。IC/ISBT与ICBT的膀胱、直肠、结肠、小肠D2cm3、D0.1cm3相近(P>0.05)。疗后1、3、6个月的近期疗效IC/ISBT与ICBT相近(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残存肿瘤直径≥3 cm)后装近距离治疗中IC/ISBT在不增加危及器官受量及降低近期疗效前提下显著地提高了靶区、A点剂量,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60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注射 10ml 0.2ug/kg的右美托咪定并作为观察组;另外 60例患者则注射 10ml 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两组术后 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的组间差异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但观察组术后 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现象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丁对接受介入手术后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次试验选取了于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期间 在我院择期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 132 例 冠心病 患者为对象,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 66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 阿托伐他丁治疗, A 组患者所用药量为 40mg/ 天, B 组患者所用药量为 20mg/ 天,比较血脂变化及 心绞痛发生率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血脂变化各项指标均好于治疗前 (P< 0.05) , 其中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直接支架植入在血栓高负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行PCI治疗的298例血栓高负荷STE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支架前对靶病变处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2组,即球囊预扩张+PCI组(对照组,49例)和未行球囊预扩张直接PCI组(试验组,249例),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无回流发生率、术后2 h内相关梗死动脉ST段回落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发生无回流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回流者31例(10.4%,31/298),其中试验组为3例(1.2%,3/249),低于对照组的28例(57.1%,28/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53,P<0.001);试验组术后2 h内相关梗死动脉ST段回落<50%者2例(0.8%,2/249),对照组为18例(36.7%,18/4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213,P<0.001);术后30 d内试验组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者21例(8.4%,21/249),冠心病死亡8例(16.3%,8/49),对照组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者18例(36.7%,18/49),冠心病死亡0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830,42.216,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球囊预扩张是无回流发生的危险因素(OR=47.594,P<0.001)。结论血栓高负荷STEMI患者行PCI时,术中尽量减少对靶病变球囊预扩张处理,直接植入支架,可有效减少术后无回流的发生,从而降低术后30 d内MACE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双极电凝在再次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7年9月所有肝移植术后受者资料,选取年龄18~65岁远期再次原位肝移植的106例受者纳入研究,其中传统组(非双极电凝组)64例,改良组(双极电凝组)42例。通过对比分析两组间的术前供受者基本资料、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受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受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较传统组少(P<0.05)。改良组病肝切除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较传统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受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2%和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术后ICU停留时间相当(P=0.206),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电凝显著缩短再次肝移植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它是一个可靠的、安全的手术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臂丛损伤的致伤机制特点,并探讨诊疗策略及预后。方法2013年1月-2018年4月,共诊治双侧臂丛损伤5例,包括机器牵拉伤1例,观察3个月后行手术治疗;静态牵拉伤4例,均非手术治疗。定期随访并使用顾玉东臂丛神经功能综合评定标准对上肢功能进行量化评价,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平均随访23.4个月,5例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均较前明显提高(P<0.05);1例机器牵拉伤患者的左(右)肩、肘、腕关节及手功能评分从治疗前分别为1.00(1.00)、1.00(1.00)、3.00(1.00)和3.00(1.00)分提升到4.00(2.00)、4.00(2.00)、4.00(3.00)和4.00(3.00)分;4例静态牵拉伤患者的左(右)肩、肘、腕关节及手功能平均评分由治疗前分别为1.25(1.25)、1.50(1.50)、2.25(2.25)和2.25(2.25)分对应提升到4.00(4.00)、4.00(4.00)、4.00(4.00)和4.00(4.00)分。结论伤后尽早明确诊断,根据神经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行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并适当结合物理治疗,可保障双侧臂丛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有效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年人双侧腋静脉大小的差异,为制定介入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患者145例(患者组)(高血压117例,心力衰竭28例)和同期健康志愿者87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量每个研究对象双侧腋静脉的大小并对其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2例研究对象中,优势手为右手占95.7%(222/232)。研究对象个体左右两侧腋静脉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除年龄外,其他指标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腋静脉直径为(0.67±0.15)cm,女性为(0.53±0.1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优势手侧横截面积、非优势手侧横截面积、大侧横截面积分别为(0.54±0.17)mm2、(0.54±0.15)mm2、(0.60±0.16)mm2,高血压组分别为(0.55±0.14)mm2、(0.54±0.14)mm2、(0.59±0.14)mm2,心力衰竭组分别为(0.54±0.16)mm2、(0.56±0.19)mm2、(0.59±0.1)mm2,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成年人双侧腋静脉大小差异不明显,双侧腋静脉大小与优势手侧无相关性,不同性别的成年人腋静脉大小有差异,腋静脉的大小可通过受试者的性别预估,但并不能通过优势手及其他资料预测。